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一辞于《易经》所无,而于《易传》始言之,发展到了宋代的周濂溪有《太极图说》,其中的第一句,“无极而太极”是关键。往后的发展,对于“太极”及“无极而太极”两句常视为形式义,而不决定其内容,内容视各派系主张而有不同。各家常以自己的体系观之,故有不同诠释。如理学则视此“太极”只是理;心学则视此是心;气学则反对太极为气外“根源之物”。对于太极一概念的演进之研究,可以看出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宋明理学体系对太极概念的影响。本文即以此“太极”概念做为核心,进而把其中的观念之发展,一一述及之,并解析之,以阐明此概念于宋明理学中诠释之演变。  相似文献   

2.
刘艳华 《世纪桥》2003,(6):29-30
1957年,55万多知识分子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冤案。在“反右”运动后,“右派”们被流放到偏僻地区,接受野蛮改造造成惨痛的后果。今天,我们回首往事,总结经验,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引以为戒。 一、流放“改造” 当时对绝大多数的“右派”分子采取了下放到农村、农场、劳改队去“改造”的做法。因此,有的“右派”戏称自己为“流放”。 中央各部委的右派被流放到北大荒。殷毅在《回首残阳  相似文献   

3.
“和平共处”理论,“两手抓”方针,“德治”与“法治”思想,“一国两制”构想,先富、共富模式,无不是邓小平借鉴古代“和合”思想和辩证观念的理论结晶。本文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邓小平“和论思想”与辩证观念的理论探讨入手,试图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党成长壮大的法宝。毛泽东主席曾经把群众路线通俗地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毛泽东阐述的基础上强调,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做为判断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标准;江泽民同志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 ;是一次重新寻找民族自强道路的爱国运动 ;是一次呼唤“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 ;是一次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次力图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与世界潮流接轨 ,实现“人”的近代化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和平共处理论,两手抓方针,德治与法治思想,一国两制构想,先富、共富模式,无不是邓小平借鉴古代和合思想和辩证观念的理论结晶。本文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邓小平和论思想与辩证观念的理论探讨入手,试图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7.
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太贤 《探索》2006,(1):154-156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8.
明世宗崇道奉玄的行为,冲击了明代的成文法体系,对中央权力结构、职官制度、宗教管理和刑事司法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云对于如何治党有着深刻的思想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是治党靠"人",二是治党靠"制度",三是治党靠"严"。陈云"三位一体"的治党思想,在新时期的治党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党的组织治理、作风治理和提高执政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积累13年来党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现实经验,并把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加以凝炼和升华才最终形成的。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并由此上升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总结13年的基本经验,并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制定一系列新政策;最后经过对其加以提炼和凝结,直至升华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莫于川 《探索》2006,(1):152-154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2.
庄礼伟 《廉政瞭望》2012,(18):66-67
"不改革就死亡"2012年初发生的一件事,让越南社会和越共屏住了呼吸。1月5日,越南海防市仙郎县荣光乡的乡民不满政府违法征地而进行激烈抗争,开枪打伤了6名公安和军队人员。阮晋勇总理召开会议作出指示,县乡两级干部多人被撤职或被点名警告,持枪伤人的村民被逮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4.
历时100多年的美英现代社会调控,在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姑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有鉴于此,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评判一切理论、思想和工作是否与时俱进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5.
罗诗钿 《唯实》2011,(2):28-32
由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说"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不同诠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模式。"五形态论"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与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特征的混淆,使得共和国前30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危机,"一大二公"式的高度计划的极端公有制模式也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桎梏。"三形态说"澄清了两种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混淆,正确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说到现实象征,就算是老外,也会脱口而出:故宫、长城…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切”,足见国人对中国文化载体的情感多么深厚如海。从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小资产阶级”观念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小资产阶级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中共有关小资特征与表现的相关论述,历史地形成了一整套小资观念。中共小资观念从早期经济学、政治学含义,演变为思想意识等文化含义,都是在相应的历史语境之下构成的。从观念史角度研究分析中共小资观念的起源,一方面可以从特殊面相观察中共历史,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观念史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说”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不同诠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共和国前30年与后30年的发展分别以“社会危机”与“巨大成就”的截然不同的结果体现出来。“五形态论”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与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特征的混淆,使得共和国前30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危机,“一大二公”的高度计划的极端公有制模式也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桎梏。“三形态说”澄清了两种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混淆,正确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周良英 《新湘评论》2007,(12):38-38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香港来说却绝不平凡。这十年,香港实现了从英国管治到回归祖国的历史性跨越:这十年,“一国两制”由科学的构想成为生动的实践;这十年,“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十年风雨,十年磨砺.十年成长,十年辉煌。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在回归祖国怀抱十年后的今天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