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法律外习惯法的源流、内容和特点;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习惯法是现代成文法的源头。产生于氏族社会的习惯法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历久不衰,焕发着活力。习惯法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起着同样的作用,它也是中国固有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定彝族的习惯法在历史上是一部定纷止争的准法规范。在武定彝族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多的习惯法因存在的基础发生改变而被废弃了,但习惯法并没有因此而被彻底废除,它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见,武定彝族习惯法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它在武定彝族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了解武定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渊源,把握其发展规律,协调好其与国家法的冲突,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武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族与侗族环境习惯法分别代表了游牧少数民族和农耕少数民族的环境习惯法。对藏族和侗族环境习惯法的共性和差异性比较研究,不仅有“窥”藏、侗环境习惯法之“一斑”而见中国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之“全豹”,而且通过对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更有益干对国家环境法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制定法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遭遇瓶颈,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发生碰撞,二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认同度的差异,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少数民族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既不是国家制定法的附属物,也与习惯有区别.在现代法制社会,不论是从少数民族习惯法形成的规律的角度,还是从其对社会控制的角度,或者从它对国家制定法的作用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习惯法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傈僳族习惯法是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荟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傈僳族基本处于"有夷话,无夷字"[1]的状况,有关傈僳族习惯法的史籍记载几乎付之阙如。从已有社会调查资料来看,傈僳族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由具有一定约束力、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不成文习惯法来调整傈僳族族群行为,并对社区秩序起到了有效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地区法文化表征,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治理,维护本地区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以贵州省黔南州境内的石板地区作研究视角,采用文献研究,并结合实地勘察之方法,以揭示该地区婚姻家庭、经济交往、社会保障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习惯法存在现象,并作进一步梳理和整合。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回避的。作为主要在民族地区适用、调节其社会关系的秩序规则.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地区源远流长,影响深厚,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从习惯以及习惯法是法制的基础以及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的积极特性角度看,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与国家制定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然而,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同时存在较多的冲突。在国家法治推进、二者冲突难以避免的现实情况下,一个实现二者对话的制度安排是绝对必要的。文章以维吾尔族继承习惯法为例对于民族地区的习惯法文化与国家法的关系问题进行浅谈,认为应该通过民族立法解决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介了我国法学界对习惯法概念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应遵循对法律概念的科学界定,是讨论习惯法与拉祜族习惯法性质、地位、任务和价值取向归属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阐明拉祜族习惯法属于法律外的习惯法,并探究拉祜族习惯法的价值取向。认为立足深入调查与研究拉祜族习惯法由来与发展的规律,是不断创新研究习惯法与拉祜族习惯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民族心理和社会成本两个方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对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取舍,探讨了少数民族的习惯法之所以在本民族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甚至于在某些场合“抗衡”国家法,对其民族具有更大的约束力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国家法的主导地位与统一适用是基础,习惯法作用的发挥应当是在这一前提之下实现的。认真对待少数民族习惯法,既要正确认识国家法与习惯法的不同特征与作用,又要对不同主体的习惯法观念进行培育与引导。本文以实证调查的方法客观描述了立法者、法官及普通民众的习惯法观念,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及对建设法治国家的启示,阐述了"无习惯法"意识可能引发的问题及树立正确的习惯法观念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与法治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并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信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推行法治不仅要进行法律移植和制度完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法治启蒙。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的法治启蒙功能却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制约了法治秩序的真正建立。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度的法学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法治启蒙功能,推进法治国家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法有促进竞争的一面,但与竞争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在冲突。竞争法对知识产权具有“抑”与“扬”的双重功效,既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又对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规制。在协调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的关系时,竞争法应对行使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为予以豁免,对不正当行为予以约束。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标志着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30年既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质变的30年,也是社会主义法治从无到有、迈出了第一步的30年,而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多层面所取得的进步,与中国经济法及经济法治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三十而立",于此历史性时刻,回顾中国经济法和经济法治的历程,其意义不言而喻。本刊特在2008年末期刊登中国当代经济法学家史际春教授的一篇访谈录,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我国科技法学界关于科技法在法律体系中定位问题的各种观点发表了小结性的意见.笔者原来认为,科技法是以开拓先进生产力,调整社会与自然关系为主旨的特殊部门法。经过持续的再思考,笔者认为,客观上一国的法律体系内部已“一分为二”地形成国内法系统与国际法系统;国际法系统中又形成了以调整国际政治、经济与民商关系为主旨的子系统和以调整人类与自然关系为主旨的子系统; 国内法系统中又形成社会关系法子系统和生产力及自然关系法子系统;科技法是生产力及自然关系法子系统中的主导部门或核心部门。  相似文献   

15.
垄断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另一种重要的垄断--法律的垄断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法律的垄断侧重于对法律的利用、控制和操纵;法律垄断集团包括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律师,甚至包括法学家;法律的垄断的表现形式包括权力的垄断、沟通机制的垄断、话语权的垄断、社会形象的垄断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与行政法之界限--以土地管理法为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界限,很多文章都曾有论述,但都显得比较抽象.本文以土地管理法为例,从两法调整的社会活动领域、宗旨、所依据的科学原理、追求的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三个方面作了论述,更具体地指出了两法的区分界限及对法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生成并通行于乡土社会大众中有关法律的民间用语形态,谚语是一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以比喻、概括的手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法谚作为民间谚语的一种,深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之中,揭示了很多关于法律的道理,体现着丰富而深刻的民间法思想。它不仅是乡民们对某些社会问题达成的规律性和普适性的共识,更是一种对后人进行指导和鞭策的行为法则。作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法谚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法律生活的范围,基本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和法律现象,体现着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和诉讼心态。  相似文献   

18.
分析法与法律概念 ,在理论上有利于对其他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研究的深入与展开 ,在实践上有利于避免法与现实生活的相脱离 ,从而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典自然法学派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将自然法认定为一种规律的倾向.我国现代学者亦有将自然法作为规律进行解释的思潮.自然法的本质就是规律.商法是市场交易规律的反映,符合规律的客观性、必然性和可重复性.自然法精神贯穿于商法之中.交易自然法指导着商法制定法.自然法的普遍性思想为商法世界的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道法的界定及其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的等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人道法是由协定和习惯构成,从海牙法和日内瓦法发展而来的,在国际性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限制作战手段和方法,保护已经或可能受武装冲突危害的人员及财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武装冲突中人道要求的统一的国际法规则体系。从理论层面说,不加限制地把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等同起来,多有不妥。国际人道法的内容包含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之中,只是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的主体部分。只有把战争法、武装冲突法限定为指称作战行为规范的时候,才可以把它们等同起来,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