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居高不下的流动人口犯罪,流动人口犯罪成为危及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刻剖析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受贿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以特殊主体为重要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 ,对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历来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根据我国《刑法》对受贿犯罪主体的规定自 1979年以来有几次变化 :一是要严格限制受贿罪的主体范围 ;二是应当依法确定受贿罪犯罪的区别及受贿与贪污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仍将十分突出。深入分析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个体原因可以发现,“心理失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思以往流动人口犯罪治理的得失,新形势下如欲成功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更新流动人口管理的理念,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方法,积极预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也因此产生了不少问题。流动人口犯罪就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又因为流动人口犯罪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发展,原有的认识不能满足现今需要。因此,科学地认识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十分有意义。本文重点讨论了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最终给出了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同类研究以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自21世纪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指数型增长,其犯罪数量也逐年增长,流动人口第二代的犯罪率更是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他们难以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产生变化,进而实施犯罪行为。本文在亚文化理论与中和技巧理论的视角下分析流动人口第二代的犯罪心理特征,寻找导致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第二代的心理呈现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的特征之因,在社会、家庭、学校三个维度中寻找最能导致犯罪心理特征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而提出犯罪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犯罪控制是我国政府、社会及公安机关极为重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失序现象严重,社会矛盾集中,社会冲突不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各阶层利益相互交叉,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等不断成熟和完善,犯罪控制的主体、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犯罪控制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上海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形势亦日趋严峻。根据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系统分析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征、主客观原因、发展趋势以及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制定控制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预断,受奥运筹办工作的影响,流动人口犯罪的数量将会增长,犯罪的类型也将增多。对流动人口犯罪,我们应冷静对待,理性地分析原因、探讨合理对策;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应把犯罪机会的减少、控制作为流动人口犯罪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严重程度的重要坐标。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较多,青少年团伙犯罪呈现出团伙教及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教比例双上升,团伙恶性程度趋重,流动人口青少年占多数,团伙成员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等特征。治理青少年团伙犯罪需要解决流动人口青少年就学难的问题,开展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青少年帮教组织,保持对团伙犯罪严打高压等态势。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人口在大规模迁移流动过程中衍生的负面效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人口的高速流动,我国同时也在经历着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期。美国犯罪学家塞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文化冲突论,从社会文化冲突的视角为犯罪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意义的解读,这一理论对今天我国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