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人位官员死后到冥府阎罗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因此无愧鬼神。阎罗王讥笑说,设官为治事,如果不要钱即为好官,那么,放个木偶在堂上,连井水都不用喝,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2.
近读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受益匪浅。其中一则故事曰:一县令死,到阎王处报到,对阎王禀报说:臣为官多年,虽无赫赫政绩,却非常廉洁,所到之处连百姓的茶水也不喝,只喝凉水。言外之意,自己应受褒奖。可阎王却不以为然,说:做官是为了兴利除弊,为民办事,如果仅...  相似文献   

3.
岂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电视台热播《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使我想到了纪晓岚的那部《阅微草堂笔记》。我对于其中的一个故事记忆犹深。这说的是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了一杯清水,因此无愧于鬼神。阎君笑了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上设个木偶,连水也不喝,岂不更胜于你 ?”那官员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该无过吧。”阎君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无功就是有过啊 !”   读这个故事,感到不足之处是涂了一层迷信色彩。想想这与作者当时有话不能直说有关,但文中对白却生动地论述了…  相似文献   

4.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化大儒纪昀晚年创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展示了"大师写小品"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笔记小说所具有的补史功能以及自由随性的创作特点、内容驳杂的文体特征恰好符合纪昀晚年释放心灵精神、宣泄抑郁愤懑、表达学术观点、宣扬礼法情理的需要,是促成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以其独特的话语方式用相当的篇幅讲述涉法故事,从直接宣传、借助鬼神信仰、与礼教相提并论三个方面宣传当时律例。其法律思想的特征为紧密结合儒家伦理精神,重视人情人欲,与传统的道德教化取向一致。  相似文献   

6.
黎先耀 《北京观察》2001,(12):61-62
北京新辟东西向穿南城而过的广安大街,历时一年多紧张施工,最近已建成通车。位于虎坊桥路北的纪晓岚故居,经过首都文化界人士的多方呼吁,竭力争取,有幸终于保存下来了。据说,为此南移扩展路线位置,多花了7000万元投资。我想纪大人在天之灵,该会颔首笑撰一则新的笔记吧!这里原是乾隆年间担任《四库全书》总编纂的清代著名文人纪昀大学士的“阅微草堂”旧址,曾长期经营着“晋阳饭庄”,庭院里还留存着势若蟠龙,旋绕而上,  相似文献   

7.
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甲乙两人很要好,甲请乙料理家务,甲当上了抚军(古时一职务名称)后,又请乙去协助,并对乙言听计从.时间一长,甲发现自己的资财都让乙给侵吞了,这才知道乙是个奸诈小人。于是,对其严厉斥责,而乙却以甲的一些不宜外扬的事情相要挟。甲气愤至极,告到城隍那里,夜里梦见城隍问他:“乙这么险恶,你为什么对他信任不疑呢?”甲答道:“因为他平时事事都如我的意。”城隍叹道:“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相似文献   

8.
<正>《铁齿铜牙纪晓岚》那些戏说的电视剧,我不爱看,但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却很爱读,而且越老越爱。这个纪大烟袋真是妙人妙笔,篇篇笔记都是精妙小说,好极了。他还说,三十岁以前钻研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以后,文章与天下相驰聚,青灯相伴,抽黄对白;五十以后,领修四库,重复考证。"今老矣,无复当年意兴,惟时拈纸墨,追寻旧闻,姑以消遣岁月而已。"在纸墨上消遣岁月,是多么令我神往的养老啊!  相似文献   

9.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诗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求索》2011,(7):200-202
《阅微草堂笔记》虽是一部以论理见长的文言笔记小说,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这一特征既表现于小说的叙事话语中,如叙事过程中穿插大量的诗赋作品、运用"诗笔"来叙事等等,也表现于作者对诗性人格的构建与追求上。《阅微草堂笔记》诗性特征的存在,与作者纪昀对诗赋的热衷及在诗歌方面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人被山中的狐狸所媚,倒在森林中,奄奄一息,几近送命。恰逢一猎人路过,将他们救起。之后.两人都对狐狸恨之入骨,痛骂狐狸狡诈可恶,想请猎人帮助捕杀。猎人说:“鱼吞钩,贪食故也;猩猩刺血,嗜酒故也;尔二人被媚,则乃贪色之故也,只应自恨,何需恨狐!”  相似文献   

11.
官员履责过程中存在消极不作为、积极作为不当和积极不当作为等,其中消极不作为是近年来最凸显的问题.诚然,不作为此乱作为好,但是,如果只求“干净”不求“干事”,那么,纳税人供养政府里的某一些公务员又有什么意义呢? 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所以他“虽无功,但总无过”.对这个自辩,阎王立马加以斥责:“如果不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好?”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11)
<正>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三个区分开来”治理为官不为的意见》,对“占着位子不干事”的“为官不为”现象亮剑。专家认为,此举是一种积极的容错机制,守住不准为私的底线,让真正想改革创新的干部得到保护。清代纪晓岚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个“公堂木偶”的寓言。一官员在阎王爷面前自称生前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爷斥道:“如不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好?”这是对为官不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20,(3)
正凡仙侠必蜀山,无青丘不狐狸。狐妖化人作为我国古代传说的主要素材,在《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诸多志怪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有的作品对狐仙的发祥地和出处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而大部分作品中,只要提到狐仙的发祥,大都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地,名曰"青丘"。  相似文献   

14.
打工的生涯很艰辛,遍地荆棘、路途坎坷;打工的人很坚强,披荆斩棘,用双手绘制美好前程。打工需要勇气和耐力,但更需要保护,更需要关注,因为他们始终被视为城市里的边缘群落。一年多了,由敦化市劳动保障局输出的务工人员已为数不少,他们在异乡工作生活得究竟怎样?我们一行四人沿着打工者的足迹,踏上了寻访的列车,开始了为期10余天的寻访,在北京,青岛,大连留下了足迹,留下了祝福,留下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在北京的热播,剧中身为清廷重臣的纪晓岚成为京城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红”人。人们在领略他正直善良、坦荡豁达、睿智机敏、幽默诙谐的风采,观赏他与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巧妙周旋,一波三折,最终惩恶扬善的故事,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或惊或喜,或爱或恨之时,人们也很想了解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或许,尝鼎一脔,略知全味;大海拾贝,可窥一斑。本文摘取纪晓岚其人其事的几个片段,以飨有兴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这对海归夫妻曾为人们笑称为“落伍夫妻”,因为在他们生活的伟大计划中,不慕房、不羡车,在不断搬迁的日子里,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曾拥有的住房和汽车。全部送人,他们不因外物的阻累而停下寻访生活真谛的脚步,落伍的生活,禅意无限。  相似文献   

17.
美丽富饶的荆楚大地,不仅孕育了曾与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荆楚文化,而且产生了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这里,“捧一把泥土有 5000年的沧桑,讲一个故事有 15朝的思想”(台胞语)。 3月 31日至 4月 7日,台湾明道中学教师一行 27人,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憧憬,带着对荆楚文化的向往,组成“荆楚文化寻访团”,到湖北进行了为期 8天的历史文化寻访和参观考察活动。   明道中学位于台中市,是台湾岛内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学,有在校学生 1万多名,教师 500多位。这次来鄂进行荆楚文化寻访的主要是国文教师和地理教师,另外也有物理、心理教育等其它…  相似文献   

18.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涉案作品顽强地表现出鬼神信仰、"明公"崇拜、息讼观念.作品中鬼神信仰的多样化与民间信仰一致,鬼神信仰与行政事务、法律义务及其他政治事件运行相结合,使审案的运作始终沿着伦理的、理想的方向发展.作品击碎了人们对"清官"的迷信,但又建立起了另一种其实质相同的权威崇拜即"明公崇拜";执法者权威崇拜还集中以冥司审案的故事来表现.作品认为,纠纷是耻辱的象征,引起诉讼必定有道德品性方面的缺损.凡平息诉讼的人都受到称赞,在矛盾起于端倪时即能成功化解的人不仅神奇而且具有盛德.作品强调知足安分、善良忍让,"涉讼两败,徒玷门风",并将"息讼"、"贱讼"、"耻讼"转化为颇为狡黠的平民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9.
出租车行业是一个整日流动的行业,出租车司机也可谓阅尽人间万象。站在街头,你随便与一位“的哥”聊天,他们载客的点点滴滴令人顿觉妙趣横生。台北一位张姓“的哥”开计程车已18年,他生性豁达开朗,见到笔者更是一肚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闲暇阅渎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解与研究当代大学生闲暇阅读现状及走向,窥探和把握他们各方面的基本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笔者于1997年4月在安微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