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以来,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对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与建设法治社会对农民法律意识的要求相比,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水平依然相对低下,并成为制约农村法治化进程的瓶颈,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才能适应农村法治化进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钱鑫 《法制与社会》2010,(9):237-237,246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在大力提倡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意识已逐渐成为一个常用词汇,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基层官兵的法律意识培育直接关系到我军法制化进程的发展,关系到法律战“软力量”的实现。本文从四个方面,即培育基层官兵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把依法治军方略落实到部队末端的重要体现;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法律战的需要:是维护部队稳定,有效开展部队预防犯罪工作的重要保障,对基层官兵法律意识的培育进行了阐述,力图让读者对培育基层官兵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进一步地认识。  相似文献   

3.
发展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我国今后的奋斗目标。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又必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法制建设又必然离不开法律意识。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法律意识问题,研究民主政治中的法律意识问题,对于依法治国与民主政治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我国今后的奋斗目标。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又必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法制建设又必然离不开法律意识。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法律意识问题,研究民主政治中的法律意识问题,对于依法治国与民主政治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却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我们决定免费代理此案当孙祺然找到我所诉说他在焦作市5路公共汽车上拿出一张两元人民币购票而被以“钱上粘有胶带”、“公司有规定”为由拒收,后因发生争执被强行带到车队时,张栋、马辕进律师立即敏锐地认识到站在自己面前侃优而谈的孙祺然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是一个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早醒着。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无论我们有多少法律、多少法官、多少警察、多少律师,若没有具有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众多的工人、公务员、商人、农民,我们走向法治的宏伟国策只会停留在宣传、号召阶段。律师是社会法律服务工…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即法律精神、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其中人本主义的法律精神是依法治国的本质,法律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自觉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落脚点与归宿,三者之间是互依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五五”普法规划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的需要,立足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首次把农民列入普法的重点对象,这就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亟待我们深入思考并不断解决的问题。今年5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为服务于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普法教育工作以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法...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党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党校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经成为党在新世纪执政的基本方略。为适应治国方略对执政党提出的转变执政方式、加强法律意识和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法律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1.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以提升社会成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社会法治氛围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经过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依法治国的进程得到有效推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关注在京上访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上书朱总理、疾呼“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李昌平,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农民上访的增多,是对‘依法治国’的一个讽刺。”中国农民问题实证研究学者于建嵘套用毛泽东论长征的话给出了自己的“上访论”:“上访是宣传队,农民在上访途中获悉对他们有用  相似文献   

13.
公民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务件。公民法律意识为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良好的社会思想基础。本文通过论述法律意识的概念、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以及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说明公民法律意识时依法治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年普法,15年辉煌”。全民普法教育自1985年启动,历经了3个五年规划,对于全民族民主法律意识的唤醒,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恢复与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全民普及法律常识”工程的实施,就不可能有现在民主法制建设如此大好的局面,也不可能有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法律素质教育是普法教育的必然升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的新突破和新发展。经过调查、分析和比较,我们认为,要使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在“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有必要以…  相似文献   

15.
浅谈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胡传林谢荣华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  相似文献   

16.
吴军 《中国司法》2008,(4):68-70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自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一五”普法以来,全民普法至今已走过22年的历程。22年来,宪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中心环节就是依法行政。各级行政机关能否严格依法行政,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对此,省政府专门发出了“加强依法行政”的通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通知要求,提高新时期我省科技行政管理系统依法行政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机关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依法行政要求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合法、适当。全体科技行政机关公务员应当坚持“明确执法主体,理顺职责关系,规范执法程序,加强内部制约…  相似文献   

18.
问:“三五”普法是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具有起点高、要求新的特点。今年是“三五”普法的总结验收年,回顾近5年的奋斗历程,“三五”普法取得了哪些成就?吝:在“一旦’和“二五”普法的基础上,“三五”普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促进了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普遍提高。“三五”普法期间,全国8亿多普法对象有7.5亿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学法活动。50多个重要法律法规被全国普法办公室列入重点宣传普及计划。通过学习,公民的法律意识大为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  相似文献   

19.
曹慧玲 《法制与社会》2010,(15):222-222
农民法律意识的缺失无疑会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本文将在占有实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民法律意识的缺失做出理性分析。并针对这种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将分两个层次进行论述,第一个层次是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缺失的调查材料的研究及概括;第二个层次是关于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武磊 《法制与社会》2011,(35):248-248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代中学生的法制观念较为薄弱,近年来与中学生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是我国教育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