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中村在经济、管理、就业、社会保障、文化观念、环境、社会安全等方面问题目益突出。目前我国在城中村的改造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归纳为三种社区治理模式:以珠海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以广州为代表的村集体主导经济模式及以北京为代表的政府导向模式。从治理主体、运作模式、适用性三方面看,三种模式各具代表性,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这一模式由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和成都等多个城市(区)试点。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市容环卫、设施管理、街面秩序等城管执法层面,有学者直接将其称之为“数字化城管”。对于基层街道、社区而言,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及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构建适应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已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客观评价和分析西方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基础上 ,追问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探索性地提出中国城市治理模式的构想及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社区功能的多样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在复合治理形态上的"一核多元"社区合作治理模式,应成为社区治理法治化转型的目标模式。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应以善治为目标,以法治为基础,对"一核多元"社区合作治理模式进行系统性建构,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向法治化转型,实现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结构性融合、功能性融合和机制性融合。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欧洲各国纷纷实行了邻里复兴计划。尽管欧洲国家的邻里复兴计划是在不同于我国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但因其最终追求的目的是重建社区,提高社区的凝聚力,以支撑城市的长期发展。所以,其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对我国的社区建设颇具借鉴意义。本文对流行于欧洲国家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伙伴关系模式——作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7,(4):46-5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两岸几乎同时开启城市社区治理的改革,但是却形成了不同的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是达成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以社会组织参与为视角,系统比较两岸城市社区治理的特征、条件与逻辑,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地区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行时,中国台湾地区处于后工业化、城市化成熟时期,二者分别因应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治理任务,因而前者较易采取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后者则要呼应多元社会的诉求,更多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因为目标选择不同,加之受不同政治社会体制的规定,中国大陆的社区治理更多展现出"管理主义"的技术逻辑,中国台湾地区则展现出"社区主义"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7.
大院社区是"单位制"社区的典型代表,并伴随中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表现出独有的转型特征和差异化的治理模式.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大院社区案例的研究,从过程维度、特征维度阐释了大院社区的演变,并运用类型学方法划分出共建型、单位型、自治型、失序型四种大院社区类型,并描述分析了对应的现实案例,最后从构建社区互助文化、促进基层协商自治等方面讨论了治理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美城市社区自治的形成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城市社区自治在中美不同的政治体制中所产生的背景与功能,并通过比较得出,美国城市社区是以非营利组织等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主导社区发展的自治型治理模式,我国城市社区是在地方政府主导的以党组织和居委会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笔者进而对我国城市社区自治面临的挑战做了思考,以美国城市社区自治模式为经验,对我国未来的城市社区自治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和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兰州市在城关区拱星墩街道和七里河西湖街道、建兰路街道开展了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试点工作。工作中,按照“一摸二建三抓四有五活动”的总体思路,坚持边试点、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各国政府经济职能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之上的。中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不同受到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发展阶段上,其经济职能的重点、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各有其特点。通过中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解决城郊结合部的社区治理问题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推动了社区治理的新诉求,同时也为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支持。在此背景下,从大数据与社区治理关系的内生逻辑的契合性,解释网络时代社区行动范式应由"挂钩式"共同体转向"共生型"共同体的机制动因。并据此提出以"共生网络"模式的整合框架,通过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治理整体范式的转变,完善大数据社区治理开放系统要素协同机制,建构大数据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治理网络等方式,建构起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网络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7,(5):82-87
国家治理的价值关怀与最终归宿都落脚于社区及其居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层逻辑。学术界对中国社区治理的理论关切,经历从国家中心论到社会中心论,再从宏观结构—微观行动论视角到介入式定性观察和引导的嬗变。社区治理的现实实践经历从动"物"到动"人"到动"资源"再到动"专业"等四个治理阶段。在四个阶段的演进中,社区治理围绕城市特色,形成六种典型模式:武汉百步亭、青岛、上海、沈阳、江汉和成都模式,这些治理模式不尽相同,却都与国家治理的基层逻辑息息相关。社区治理的良莠关乎国家治理的合法性与绩效。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9,(11)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作为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治理的突破口。在当前社区治理具体实践中,社区治理精准化成为一种趋势,既是精准回应当前居民多元化需求体现以人为本,也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本文基于精准化治理概念在城市社区应用的概念剖析,梳理了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现实困境。认为应当以需求导向为前提、多元合作为抓手、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组织联动为载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引擎实现城市社区精准化治理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刘娴静 《学理论》2013,(13):98-99
在"村居型"社区内部存在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三大治理主体,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各自利益为结点的网络。以北京市"村居型"社区为个案,分析社区内外不同性质权力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建构并维持社区内外的各权力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与合作,从而实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稳定秩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一、社区治理模式的提出与民间组织的兴起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当前的城市社区治理中,国家力图改变过去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的做法,希望通过权利的下放,使社区中各种力量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来,实现社区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社会资本的再创造,达到和谐社区的目标,"社区治理"这一概念随之应运而生."社区治理"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张铭 《理论参考》2009,(4):41-44
一、乡土精英治理模式的战略着眼点为了防止产生误解,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乡土精英治理模式"这个概念加以某种澄清。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所有现实中的人类社会治理多少都具有精英治理的色彩,包括我们现行的农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在内。那么我们在这  相似文献   

18.
城市管理——社区途径与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理理论的启发下,城市管理出现社区化趋势,但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限度和作用路径需要进一步的理论论证.复杂系统理论对城市管理问题的产生根源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系统控制论为立足社区的城市管理模式建构提供了启示.从我国社区发育的一般状况及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逻辑出发,应把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系统的底层结构,并主要扮演信息收集者的角色,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实现留守式管理信息收集和流动式管理执行的有效耦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上海浦东新区潍坊新村、南码头和花木等三个街道社区为例,对上海中心城区的社区治理模式现状及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了现行治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上海下一步推进完善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20,(4):99-104
传统的政府社会监管模式是一种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收集过程缓慢、部门沟通与协作困难的孤岛式人工处置模式。智慧社区大脑系统通过构建基于"家庭—楼道—小区"的"神经元"式风险感知系统、基于条块协作的"神经中枢"式全面联动响应系统以及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效事务处置系统,推动了集风险感知、联动响应、高效处置于一体,融事先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改善于全过程的新型政府社会监管技术化监测与处置模式的建构。基于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区域化治理为中心,技术监管通过搭建技术化的综合监管平台,推动了技术工具与科层组织的深度融合与双重再造,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分割状态,实现了信息支撑数据、数据引导流程再造的动力机制重构,进而促成了块块主导、条线融入、条块协作、多方参与、硬件与软件配套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与政府社会监管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