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2017,(10)
<正>友人从国内来日本,聚会聊天时,听说我家中有位正在日本上小学的小朋友,便问:"日本孩子是如何接受爱国教育的呢?""爱国教育",是中国学生从小就必须接受的教育,中国人对于爱国教育的强调与普及,与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在接送孩子上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家长认为“孩子才是个小学生”,而日本家长则认为“孩子已经是小学生了。”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化输出的“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每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家长们为孩子选购图书作为礼物时总会发现,在中国图书市场畅销的青少年图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外版书。而日本的动漫作品和电子游戏更是占据了中国市场不小的份额。前不久,日本外相曾公开宣称,要通过外交部全力推广日本动漫和其他流行文化,以改善日本在亚太各国的形象。这一言论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有关人士的警惕和担忧。从而也为“日本为什么在外交中大打文化牌”做了注脚。  相似文献   

4.
为了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在一次劳动课上,我班组织同学去山上挖树苗。山不高也不险峻,然而刚爬到半山腰,许多同学就累得气喘如牛,汗水淋漓,特别是几个女同学,脸色苍白,就像刚生过一场大病似的,随时都有趴下的可能。为什么他们身体如此弱不禁风?这不禁令我想到了1992年8月,17名日本孩子同30名中国孩子在中国内蒙古草原上进行的一次夏令营探险活动。在这次探险活动中,中国孩子表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弱点。日本孩子却是那样地吃苦耐劳,他们公开地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是不是中国孩子真的不如别人?非也!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每每想起一则笑话就忍俊不禁曾有一名日本人这样质问中国导游:为什么中国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导游轻描淡写地答道:要是中国没有计划生育,那么现在人口还要再多出4亿。如果这4亿人都游来日本,你们欢迎吗?日本人顿时语塞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主旋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控制人口增长的贡献不可磨灭。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在5亿左右,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加之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致使到70年代末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接近10亿。面临严峻的人口形  相似文献   

6.
日本电器公司在中国大陆做广告,都采用儿童声和女孩声音,或采用儿歌形式。对这一现象,中国好多企业家百思不得其解。日本电器公司没有生产儿童专用的产品,为什么要用童声做广告呢?前不久,中国电器工业的一个企业家赴日本访问,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日本电器行业协会的一份对华市场占有战略策划报告,上面赫然写着:现在中日电器水平有差距,但20年后将基本上处在一个并驾齐驱的阶段。那时谁的无形资产大,谁的牌子亮,谁就是胜者。用儿童做广告,就是为了叫中国的孩子从会听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收听日本广告,等他们长到20岁左右时,正好是我们日本电器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暑假期间由中国、日本、韩国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了为期6天的野外探险。其间,中国孩子令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底,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高级农艺师赖俊铭与妻子一起去日本探亲.日本是他妻子的故乡,是他求学的地方;五年前,又有两个孩子去到那里读书.一些人议论纷纷:“这家人肯定不会回来了.”“日本生活舒适,工作条件也好,谁还回来!”亲友们也劝这对夫妇留在日本.赖俊铭本人也闪过这样的念头:“岳母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两个孩子也需要照料.我在日本的许多老师和同学现在在社会上也有较高的地位,求他们帮助谋个职业并非是难事.留不留下呢?”……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国GDP毫无悬念地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50年前中国提出"超英赶美"的目标时,曾被国际上认为是"天方夜谭"。值得关注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却似乎"无动于衷",世界第二的位置,不仅不值得炫耀、自夸,甚至被普遍认为"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8年前,孙云晓先生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去年9月,孙云晓又发表了《千年警世钟》一文,作为《较量》的续篇,同样引起社会关注。作者通过对两次中日青少年探险活动的观察、思考,提出与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在体质心理、吃苦耐劳、生存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与问题,进而警示目前中国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危机。当代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中国、日本这两个亚洲乃至世界大国在21世纪的命运。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的原因,中国与日本这两个邻邦始终处于一种“微妙与敏感”的氛围之中,两国之间的任何对…  相似文献   

11.
<正>离开我国国情,去谴责为学费自杀的家长,是不人道的。针对家长没有钱供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事件,王彬彬先生指出因无钱供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家长不仅仅应该被同情,还多少应该受到谴责。(8月3日《南方周末》)其主要理由是根据他在东京任教时了解的情况。他说,日本也有一些上不起大学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家长并不会自杀,不会心理失衡,“上不起大学就去谋一份工作,照样可以享受人生,照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按照这种逻辑,中国家长真是不可理喻,是因为心理失衡才自杀的,但是中国家长真的不明白上不超大学去找一份工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东京新闻说,最近几年,美国大学不愿招收日本研究生,尽管推荐的都是优秀的学生但他们很难取得入学通知书。美国东部某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来自日本的研究生学习能力差,他们往往跟不上。我们不会再招收日本学生。”某国际知名企业的一个负责人说:“在我们公司聘用的研究人员中没有日本技术人员,全部是中国人。”据说,松下电器公司明年计划招聘的2/5的技术人员都是外国人。日本国民已经了解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轻松教学”的实际情况,但不大知道文部科学省以“改革”的名义降低了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教学水平。文部省高等教育局1999年发出的“…  相似文献   

13.
<正>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爱梅在其题为《福乐会》的著作中,曾就子女教育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同样是小皇帝,在美国,孩子是社会的;在中国,孩子是爹妈的。中国父母在表示自己对孩子爱意时,往往不在乎关心他们想些什么,他们的困惑,他们的不安,却更关心他们的吃,不断地塞给孩子春卷、八宝饭……”。对子女来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富有牺牲精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初,上海,第一次来中国的日本青年冈田在地铁车门前毫无秩序的“混战”中手足无措。随后,她疑惑地向本刊记者发问:中国的小学里有没有德育课?会教孩子排队吗?  相似文献   

15.
《时代潮》2001,(8)
今年一季度,笔者接连两次设宴,为朋友的孩子到日本和新西兰留学饯行。也就在这期间,几起接连发生的中国留学生遇害案,正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害的消息特别集中,自然触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有人感到国外不是天堂是地狱,对到国外留学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际贸易》周报2月17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力争“稳定发展”》,摘要如下: 东南亚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却对中国产生了广泛的间接的影响。中国正在考虑通过稳定人民币为周边国家的经济稳定作贡献。中国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以长期稳定为目标,同时中国也不会乘他国之危来谋利。中国的能力虽然是有限的,但通过经济结构转换,提高企业素质,是可以实现经济稳定的。中国经济稳定将是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美国女律师琳达为给身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女儿凯丽寻找配型相合的骨髓再次来到中国。6岁的凯丽是琳达五年前在湖南常德收养的一名弃婴。为了挽救凯丽,琳达夫妇先后向新西兰、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和中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求助,在数百万骨髓捐献者当中配型。许多读者为琳达对女儿的爱而感动,其实,在美国有许多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名为FCC的组织。这些中国孩子在美国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自中日建交后,中国有无数的商船在中日航线上穿行。笔者曾是中国远洋轮船上的一名海员,在通往日本的油船、散装船、杂货船等不同类型、不同吨位的船舶上工作过,亲眼目睹了国土面积不大,四周临海的日本,通过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把各国低廉的石油、矿砂等能源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生产出科技含量十分高的化工、钢材和机械、汽车等工业产品,换回比原材料高几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高额利润。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家庭     
虽然两个孩子都是先天性听觉障碍残疾人,黄安杰、姜爱民夫妇家却是让人羡慕的幸福之家。一家人互相关心、相亲相爱。 两个最好的孩子 一家4口,两个孩子都是残疾人,对黄安杰、姜爱民夫妇来说,精神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是,这两个孩子上学时,就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如今姐姐是泰安种鸡场孵化工,弟弟是市聋哑学校炊事员。虽然干的都是体力活,但他们非常珍惜得到工作的机会,勤谨认真,是被领导和同事们称道的好职工。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走向。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