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历史上对海权和空权的经典定义所揭示的那样,天权就是“己方运用和支配太空的权力,以及影响、限制他人运用和支配太空的权力。”现代航天技术的进步以及各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无疑使天权的概念以极为严峻的现实面貌呈现在世界之前。假如说,我们错过了海权的崛起,努力追踪空权的发展,那么,神舟系列飞船及我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则给予世人一个信号,在争夺天权的漫长进程里,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已占据不错的起点。复兴的中国将是天权中国。  相似文献   

2.
红星指引新天军 俄罗斯最新太空军事实力深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俄罗斯航天部队司令官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将军向外界公布了俄太空军事复兴计期。按照该计划,俄罗斯将大力加强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不断提高太空系统的作战能力,以确保俄罗斯在军事航天领域的战略主动权,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最近,美国艺术与科学工程学院公布《俄罗斯太空军事实力报告》,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俄罗斯天基武器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综合评估俄罗斯太空政策和整体作战水平的基础上,探讨了俄罗斯未来太空军备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国际航天热的动因及其国际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航天领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苍穹深处,“月神”、“嫦娥”探月先行一步,印度“月船一号”随即而至,美国则誓言要重登月球;太平洋中,美军使用导弹防御系统击毁失控卫星,展示天战威力;市井之上,太空旅游的兜售声已经响起。驱动这轮发展热潮的有科技、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考虑。各国竞相发展航天事业既带来了扩大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的机遇,也带来了太空竞争和冲突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10 月12号,在举世瞩目之下,我国新一艘太空飞船“神舟”6号顺利升空,自“神舟”5号到“神舟”6号, 作为第三个拥有独立太空载人飞行能力的国家,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媒体的关注对象,国内外对此次飞行的各种意义的解读也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中国政府严肃表达了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用于和平目的的指针,国内外同胞感受到中华崛起的喜悦与兴奋,当然,也有部分国外人士基于冷战思维,试图从中解读出“航天版的中国威胁论”,但是,我们觉得,此次发射成功以及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所呈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俄、日、欧、印等大国纷纷集中大量的优秀人才和资金,竞相发展本国的航天科技.各国在航天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促进了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进取,美国国内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无视中国反对太空军事化的一系列宣示,不断炒作中国太空力量威胁美国。2007年,美国战略评论家凯文·鲍尔皮特撰写了《中国如何看待太空军事行动》一文,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各大报刊杂志纷纷转载,"中国太空威胁论"又一次被抬上了桌面。到底是中国在向太空进军,还是美国为发展自己的天军寻找借口和假想敌?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报道,亦非证实其内容,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7.
明天的敌人来自天堂美国专家开始炒作中美太空对抗近年来,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进取,美国国内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无视中国反对太空军事化的一系列宣示,不断炒作中国太空力量威胁美国。究其原因,首先,随着中国越来越关注太空战问题,更多更活跃的相关思考将在媒体出现;同时,站在太空的高度保卫国家安全将是中国日益重视的战略思维。其次,占领"高边疆"将使美国在21世纪继续占据全球军事力量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为世界航天第一大国,近年来虽然表面宣称反对反卫星武器试验和太空军备竞赛,但自己却一直致力于空间对抗装备的研制。空间对抗有防御性空间对抗和进攻性空间对抗两种模式,从目前美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来看,重点是提高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和开发反卫星武器,以保持美国在大气层外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24日,我国科技界同时实现了"上天入海".这一天,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以"太空穿针"般的精度完成了手拉交会对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为2020年建立空间站奠定核心基础.同一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试验海区首次下潜突破7000米,达到7020米,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意味着蛟龙号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航行、作业. "上天入海",显示了中国人探索太空、海洋的不懈努力和强大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大的国力,没有坚定的战略,这样的成就难以取得. 从长远来看,"上天入海"是中国发展所必需的战略举措.探索太空深海,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军事发展和人民生活进步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会带来相当可观的增值效益.按照国际通用的评估,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会产生7至12元的回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虽耗资250亿美元,但技术民用转移后直接获利达520亿美元.并由此带来所有技术领域超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值.更要紧的是,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随着地球大陆资源日益枯竭,外太空和海洋正成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长远看来,谁在太空和海洋形成领先优势,谁就能牢牢把握未来的战略主动权和发展先机.中国在这些方面以国家战略的方式全力推动,有百利而无一害,其战略价值无可置疑.某些人对"上天入海"有误解、有偏见,也有人动辄大加否定批判,一说起美国人来就是探索未知世界,一说起中国人来就是劳民伤财.这样的看法显然站不住脚,纯粹是无知和短视,甚至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10.
韩国太空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太空国家之一。韩美太空合作是促进韩国太空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解除对韩国导弹和火箭发展的限制,为韩国太空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建立太空政策对话、民事太空对话、两军太空合作工作组等机制,韩美双方在太空政策、太空产业以及太空安全等方面实现了较高水平合作。未来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系统、太空安全会成为韩美太空合作的重点领域。韩美太空合作将进一步加深韩美同盟关系,也会加剧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
<正>班组是企业组织的最小单元,是管理的第一线,任何管理问题体现在班组层面,都会导致大量的负效应,进而影响整个管理链条。当前,航天企业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次工作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同时也确定了2020年奋斗目标和加快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的行动纲领。因此,要加快科学化、规范化、精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宇航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明确提出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国家。就在今年8月,白宫发布了一个置新的国家太空发展策略方针,着重强调“使美国在太空的行动或者通过太空执行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阻碍,以此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部分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他们声称中国正在发展进攻性太空武器系统,给美国敲响了警钟。这种蛮横无理,霸道嚣张的姿态充分显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真实面目以及其独霸太空的企图。本文介绍了美国部分媒体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和观点,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发展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及国际秩序的变迁.国际太空事业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太空技术在将人类的活动空间拓展到太空领域的同时,它本身也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手段,对国际秩序的发展演变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受到太空技术和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太空秩序呈现出明显的冷战期间和冷战后两个阶段,具有强烈的军事和战咯属性.冷...  相似文献   

14.
班组是企业组织的最小单元,是管理的第一线,任何管理问题体现在班组层面,都会导致大量的负效应,进而影响整个管理链条.当前,航天企业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次工作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没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同时也确定了2020年奋斗目标和加快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的行动纲领.因此,要加快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进程.通过理顺工作关系、工作程序,挖掘潜力,调动基层班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持续有力发展,助力航天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言论     
发展太空武器让俄罗斯重振雄风8月22日,俄罗斯航天兵司令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上将在莫斯科航展上明确宣布,今后俄罗斯的载人航天计划可能用于军事目的。此言一出,不亚于重磅炸弹落地。"在未来战争中,谁夺取了制天权,控制了太空,谁就可以进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早在24年前,里根就抛出了当初轰动一时的"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意图就是"要美国赢得未来"。如今的美俄太空优势之争,蕴含着强烈的战略企图。不可否认,前苏联的崩溃一定程度上就是被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早在1970年4月24日就通过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但实际上直到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后中国的天权发展战略才真正浮出水面,从神舟一号开始一直到未来的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项目走的是-条快速稳健而又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23)
正在无人探测尤其是深空探索方面,美国已经把所有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身后。但在载人航天领域,美国这些年的停滞不前与中国的快速跟进,已在美国引发了太空霸主地位是否旁落的担忧。10月19日这一天,国际太空探索领域同时发生了三件事:中国的"神舟11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欧洲的火星试验登陆器"斯基亚帕雷利"号在火星着陆时坠毁;美国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号在接近木星时引擎出现故障,无法再收集任何数据。  相似文献   

18.
正60年前,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从那时候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6年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对未来中国的空间站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变幻莫测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中国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航天科技必将成为代表未来中国实力和地位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升空后,国际社会侧目相看。然而对中美潜在的太空冲突的讨论也早已在讨论之中,甚至“中国太空威胁论”也开始初露端睨。下文深入分析了中美两国各自的太空利益、可能陷入竞争的根源以及进行合作的局限性,并提出了避免太空冲突的政策建议。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还刚刚起步,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一个基本原则。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中国发展外空技术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外空,中国一向主张太空的非武器化,认为防止在太空进行军备竞赛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中国愿与各国在和平利用外空方面开展各种有效合作。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外空的军备竞赛。从下文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学者的一种代表性观点,特编译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经过五昼夜的太空飞行,于17日凌晨顺利着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骄人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