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毋庸讳言,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城市脆弱得多,同样的自然灾害,发生在农村要比发生在城市更容易令人遭受惨重的损失。正在我国西南地区肆虐的特大旱灾,虽然也给城市带来了影响,但市民尚能保障基本的工作和生活。而在广大农村,成千上万的菜农、茶农、烟农因作物颗粒无收而生活难以维系,不仅一日三餐毫无保障,连饮水都困难,有的迫于无奈举家迁到外地,更多的选择去城市打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2.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33):8-8
美国关注焦点从反恐转向经济、莎士比亚当选最让英国人自豪国家符号、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国家都在亚洲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密度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是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九江市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市,75%的人口在农村,且襟江带湖,水患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九江又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国有企业较多,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加快,城市下岗职工所占比例较大,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相当比例生存条件非常困难的群众。如何切实贯彻十六大精神,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型国家。新加坡政府坚持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出售为辅的原则,牢牢掌握了房地产市场的主动权,既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也有效平抑了房价。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的演讲中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7.
正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和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移民国家,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于世。其国土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华人占74%,人口密度达7600人/平方公里(北京为1300人/平方公里)。站在微观的城市视角看,新加坡秉承一个岛、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规划理念。历经50年,新加坡把自身从一个破败、贫穷、落后的小海港,建设成为经济富有竞争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花园城市国  相似文献   

8.
走进武汉市汉阳区德才中学的校门,一道醒目的横幅映入眼帘——“我们来自农村,我们同样很优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德才中学,是汉阳区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校学习时间最早的学校之一,现有在读农民工子女600余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近一半,他们脸上写满自信,外人已经很难从他们的衣着和神情上分辨出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了。  相似文献   

9.
构筑我国万里海疆的绿色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是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达18340公里。沿海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域。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1934年的农历六月十八日夜,发生在广西钦州的台风海啸,浪高6米多,康熙岭镇团和村房屋全部倒塌,死亡450多人。风暴潮更是频繁发生。从1949—2004年,平均每年有6.9次台风登陆,每隔3—4年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沿海又是我国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密集、城市化水平高、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这里分布有100多个中心城市和630多个港口。2004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G D P总量高达9.45万亿元,占全…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08,(6)
——像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幅员辽阔,地理复杂,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生这样那样的自然灾害是很难避免的。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与在自然灾害面前百折不挠、敢于拼搏、善于斗争、经受洗礼分不开的。自然灾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选择是否遇到,但完全可以选择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状况的不断好转,农村教育环境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还存在投入不足、与城市教育差距加大、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增加多元化教育投入,改善分配体制;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提高教师素质;净化社会风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造的新尝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使深圳的一个边陲小镇成为现代化城市,这个边陲小镇就是与香港隔河相望的罗湖区渔民村。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到深圳视察就到了这个村,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个万元户村,也是深圳农民第一个住上小别墅的村。1992年渔民村居民由村民变成市民,迈出了缩小与“城市人”身份差距的第一步。但是,由于渔民村在城市总体规划内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成为“城市里的村庄”。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村民纷纷在弹丸之地随意增建搭盖出租房,建了不少“握手楼”、“贴面楼”,致使基础设施适应不了人口密度增大的要求,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天凯 《求是》2005,(15):57-58
近年来,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亚太各国之间的关系总体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各国更加重视安全对话与合作,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已逐步展开,有的已开始产生积极影响。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亚洲安全仍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历史纠葛和现实矛盾影响着一些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地区热点、难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行为时有发生;走私、贩毒、海盗、洗钱等跨国犯罪日渐猖獗;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也制约着亚洲的发展与繁荣。面对国际和地区形势…  相似文献   

14.
农村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没有农村法制建设的进步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法制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表现出了巨大的城乡差别,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找出一条适合农村法制化的道路,以推进国家法治进程,实现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5.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在村庄徐向红,孔繁轲农村精神文明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城市来讲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越到基层,越到村庄,工作的难度越大,薄弱环节越多,容易被忽视,也...  相似文献   

16.
接管平津     
当我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当我们在分享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从旧政权向新政权转换的那一段难忘岁月。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的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又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近90年历史,千折百回,不屈不挠。其间,包括城市接管在内的新旧政权的更迭,同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共和国总面积约618平方公里,是个超级小国。以该国1980年总人口241.3万计算,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3905人,无论在亚洲还是在世界的人口密度中都名列前茅。新加坡除了人力资源丰富外,既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没有一望无际的粮田。它虽然四面临海,渔业资源却并不丰足,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4。1959年以前,新加坡主要靠发展转口贸易为生,这种单一型的经济结构既容易遭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又不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1947年至1959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人口年均增长《.3%,以致于1959年…  相似文献   

18.
发挥区域优势 做强粮食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我们把粮食产业定位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围绕这一方向和目标环环相扣地制定措施,安排部署,狠抓落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发展道路。一、启动设施,强化能力,做大粮食总量吉林是产粮大省,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和水资源短缺的省份。全省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670立方米,仅为全国耕地亩均占有量的47%。粮食生产的增减与自然灾害的轻重直接相关。以5年为期,粮食生产基本上一平两丰两歉。多年来,我省从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结果是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在总人口中比重加大。从人群向城市聚集的角度来理解,城市化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是人口集中过程中群体心理转型、新群体关系的建立、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以文明转型为基础的新生活方式的确立。城市化过程的难点是保证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实现权利和机会平等基础上的包容性发展。城市化目标在于随着以城市为基础的新社会结构的确立,形成城乡人群合理的社会分配结构,确保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与农民流动——追寻改革三十年的城乡关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中国的城乡关系在风雨沧桑中也经历了30年的磨难,在这段历史中城市和乡村正在融合,制约城乡结构的户籍壁垒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追求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但是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仍然巨大,我们仍需要借鉴30年改革的经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实践中进进乡村发展,在实质层面打破城乡观念,实现整体意义上的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