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鲜有从党代会报告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而作为改革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十二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历届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挥棒和指南针。本文拟从党代会报告的角度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着重谈了党政关系改革、选举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党代会常任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代会常任制就是关于党代会本身如何"常任"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由于党代会常任制对党内民主发展来讲具有实质性、联动性、风险较小的特点,所以党代会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突破口。由于"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推动和引导力量,人民民主的发展有助于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党内民主是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弊端的有力武器;以党内民主带动政治体制改革风险小、成本低",所以党内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此,从逻辑推演的视角看:党代会常任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为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探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问题,不久前,中央党校政法部与“中央党校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师资研讨班”召开了以“中国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成就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迄今已进入第34个年头。34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走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不少问题,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系统性和可操作的角度看,有五个方面的改革值得期许。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云南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将系统梳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云南的实践历程,对云南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召开了七次党代会。从十二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给予新评价、新定位,这七次党代会的报告,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的发展观的不断深化。剖析这七次党代会报告对发展内涵认识的深化过程,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三个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首先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上的援乱反正,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确立了基本的宪政原则,探索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发展方向,开创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政治进程加快,建设成就明显。十六大以后,党中央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党内民主和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奠定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历程 中国农村改革是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起始标志的。22年来,整个农村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改革和农业技术改革等。 中国的改革是以农村为突破口,农村的改革是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和主体,而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11.
论个案监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大监督的历程表明,个案监督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加大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工作卓有成效的一种监督形式。近年来人大个案监督的明显增加,表明这一监督形式符合民情民意,也反映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个案监督正向着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迈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改革是一个涉及中国整体改革的大问题。因为政府改革既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也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连。回顾近15年来中国政府改革的价值转变历程,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正逐渐从有限政府转向有效政府。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按照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遵循价值规律和自然法则,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等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使我国的经济实力、人民生活、综合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是政治支持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同时也在公民社会的出现、全球化竞争加剧等因素的推动下开始步入正轨。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中国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为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色彩,改革的演进逻辑是党和政府(政治领导人)在历史情境和中观制度框架约束下展开的政治博弈和策略选择过程,这种政治博弈和策略选择的核心是"团结多数",争取最广范围和最大限度的政治支持,以实现"稳中求进",其逻辑结果就是渐进式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6.
尹彦 《理论前沿》2006,479(14):48
2006年4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高放教授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它精选了作者25年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虑与建议。有理论,有无可辩驳的史实,有具体方案。全书共分五篇:(1)政治体制改革总论篇;(2)民主、法治与政治文明篇;(3)关于党内民主篇;(4)关于人民民主篇;(5)关于多党合作的党际民主篇。洋洋洒洒三十六万言,字斟句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新论点、新论断、新方案层出不穷。例如作者认为党内民主理应确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不能把党中央委员会与党代会并列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代会应实行年会制与常任制,不能五年才…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吸取苏联东欧等国社会主义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科学定位中国政治发展历史方位,加强民主建设,着力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较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渐进发展道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民主政治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党代会政治报告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透视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变迁最权威的文本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价值取向、理论指导和战略安排等均是通过其党代会政治报告呈现出来的,选取新时代三次党代会政治报告作为研究标本,分析党代会政治报告的框架结构、主题目标和语言表达等,为我们研究党的二十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热议的焦点。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处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此,必须认清这一特殊的世情和国情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嬗变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在建国初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个发展阶段的形成、嬗变和发展过程,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物质基础、政治条件、法律及思想文化原因等,对强化我国公民民主意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