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纪具有法规范的一般属性,是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反腐倡廉的重要规则。党纪与法律在调整范围、调整对象、效力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统一于依宪治国这一核心原则。党纪与法律关系的协调机制应体现以宪治国、以宪执政的精神,实施党纪审查先于法律评价的机制。党纪责任是组织成员资格型责任,应与行政法律责任分别对待。对于应承担党纪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违纪违法党员,纪检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时,始终高度重视并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同时对反腐倡廉进行缜密的理论思考,逐步凝练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反腐倡廉思想。这一思想既充分汲取了前人治国理政、建党治党的丰富思想,更来源于其本人孜孜不倦地学习实践与毫不懈怠地总结思考,有一个随着实践和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局部不时发生,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变得前所未有地复杂化了,如何进行有效地协调成为一个难题,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力求在进行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理顺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关系的若干原则与思路。 一、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可能性分析 在设计、提出和实施利益关系协调的方案时,应该首先进行可能性分析,消除人们心中存有的疑惑。这样,才能使协调手段具有充分的依据,确保社会稳定与效率统一的真正  相似文献   

4.
拉动居民消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与居民消费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低收入群体、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居民消费不振,以及消费结构不合理是现阶段居民消费不力的主要原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提升居民消费的关键,应当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尤其应当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  相似文献   

5.
论协调     
协调是一切系统的普遍特征和机制,尤其是社会系统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它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系统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的深入发展,以精密的科学形式证实了协调机制在宇宙中存在的普遍性,启示我们应当从哲学高度对其进行新的探索。为此目的,本人试陈下文,以为引玉之砖,求教于学术界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袁世华  信春雨 《学理论》2012,(28):114-116
非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一样能导致物权发生变动。非法律行为主要指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法律文书,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继承以及事实行为等。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初看与物权的变动有相对较远的距离,细分析两者之间却存在交集。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特定的法律文书是引致物权变动的原因之一,由特定法律文书引致变动的物权的效力在形式上需完成一定程序方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物权。  相似文献   

7.
政府间关系在垂直关系上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同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水平关系上表现为平级地方政府之间、同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间关系协调失灵的原因主要有:结构或权威碎片化、本位主义与信息沟通不畅。而解决政府间关系协调失灵的主要途径有:成立地方政府协会、进行冲突管理、建立政府间信息交流机制以及组织网络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8.
阳慧 《求知》2005,(12):10-12,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必须抓紧研究解决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协调与平衡中的突出问题,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全面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生共进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利益协调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利益协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经济利益矛盾而忽视非经济利益矛盾、重视相应政策法规的制定但执行力度不够、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受到重视但企业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重视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关系调整但利益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等.协调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要做到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工会建设与企业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利益调整与利益保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当代中国,利益关系协调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既是由利益主客体之间矛盾突出所决定的,也是由改善利益客体和利益主体状况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从利益关系协调角度看,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之重点应放在增加物质财富、提高劳动者素质、正确处理速度效益和风险三者关系上。  相似文献   

11.
江羽 《党政论坛》2014,(12):17-17
耐用品的消费阶梯 耐用品消费是居民家庭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当居民家庭对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第一波耐用消费品表现出旺盛的消费热情时,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等新兴家用电器正以一种“奢侈品”的姿态悄然进入城镇居民家庭,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领了第二波耐用品消费热。  相似文献   

12.
余绍银  项海波 《学理论》2010,(25):133-134
媒体审判现象是媒体与司法对立冲突的折射,从媒体的监督职能、司法独立的特性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认识是遏制其发生的前提。同时,媒体与司法两者之间的合理协调,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媒体自由和司法独立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和讨论的课题。因此,必须以系统性的视角对媒体审判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3.
三、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发展 在利益分化、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情况下,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并出现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俞泉峰 《学理论》2013,(16):140-141
自由经济思潮激发人们贪婪的逐利欲,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为维护公共利益,环境行政权从传统的行政权中延伸出来,亦赋予公民以环境权,以期达到"源头控制",但受制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环境行政权本身的缺陷,二者出现错位。该文顺延上述思路,讨论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论政策和法律的协调与衔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与法律是现代社会调控的两种手段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 ,如何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从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出发 ,探讨了如何依法治国与实现二者的协调 ,并指出政策法律化是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边疆多民族地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课题组组织调查组到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民族地区进行了专题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开展了专题研讨,找出了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应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利益分化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项决策的质量高低,要通过执行来检验。执行过程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政策的制定,而对执行则缺少足够的重视,使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加强对政策执行中沟通与协调的研究,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是可支配收入扣除当期消费后的余额,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银行存款储蓄。投资是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形成和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等存货的增加,不包括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高度集中社会储蓄,全社会投资基本上也由政...  相似文献   

19.
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多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花大力气抓好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在构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协调,主要包括国家立法规范、劳资双方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劳动关系协调等三种机制。三种机制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既存在差异性又有相互关联性,同时并存和共同作用于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目前,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劳动执法不到位,降低了国家立法规范机制的有效性;劳动关系趋向短期化和工会、雇主组织协调劳资矛盾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限制了劳资双方自治机制的有效性;社会共同治理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限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协调机制的有效性。为此,我国需要多元化路径协同共进,在整体推进中升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同时因地因企制宜,在差异化推进中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