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担保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担保系对担保人追偿权的担保,这种担保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担保在担保对象、当事人及附从性与补充性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反担保的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三种,反担保人既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以外的人,留置与定金不能作为反担保方式;《担保法》关于担保的规定在反担保中的适用有直接适用、变通适用与不能适用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3.
抵押财产被查封、扣押为债权强制执行程序的开始,即开始实现债权人利益,此时对最高额抵押权人的利益进行保护同样是法律应有之义,故需在两个利益之间平衡。民法典第423条在原物权法第206条的基础上,将抵押财产被查封、扣押作为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债权确定的法定事由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这一制度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近年来商事活动中出现的最高额抵押反担保的债权确定同样受其调整,但在适用时应当注意反担保债权形成的特殊性,给予抵押权人一定期限作出有利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郑静 《法制与社会》2011,(2):283-284
随着赵作海案件的日益清晰,更加鲜明的突显除了我国死刑适用条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法律虽然已经规定的较为完备,然而在实践的操作中总是困难重重。本文以赵作海案件为视角,重点阐述了死刑适用条件和死刑适用程序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6.
《侵权责任法》仅列举了侵权补充责任的数类适用情形,缺乏统一的客观适用标准,亦未明确具体的适用规则.责任分担是责任成立的后续命题,不应再以责任构成原理为立论基点,而应以外部被侵权人受偿及内部各侵权人终局责任分担为考量因素.按份、连带责任的终局责任分担困境及不真正连带责任全额赔偿的僵化,使得补充责任不可或缺.由该正当性可推知,侵权补充责任应适用于“具有全部原因力的直接作为侵权+过失不作为侵权”之一般情形.补充责任人应承担与过错、原因力相当的补充责任,并可向直接责任人全额追偿.  相似文献   

7.
略论举证责任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钢  张永泉 《现代法学》2000,22(5):71-74
本文认为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适用条件不甚明确 ,乃是困扰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影响“谁主张 ,谁举证”原则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规定的比较研究 ,结合我国的立法规定 ,探讨了待证事实真伪不明之认定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国达 《法制与社会》2012,(24):171-172
假释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刑罚执行制度,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的假释制度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理论上,假释的价值取向是防卫社会和保障罪犯权利的平衡,是罪犯的一项权利.在假释的适用条件方面,我国还存在很多的缺陷.通过分析其原因,比较国外的一些关于假释适用条件的规定,从完善理论缺陷,改变价值观念,完善前提条件,取消对象限制,增加法定假释,完善实质条件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假释的适用条件,实现我国假释制度的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9.
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的一种,与公民权利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逮捕适用条件的理解和实践中的运用,我国学者仍然有着不用的看法,对于有些原则有较大分歧。这种情况必然影响严肃执法,实有充分讨论的必要,本文仅就此根据《刑事诉讼法》60条等有关规定进行系统阐述,提出相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国家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享有追偿权作为一项制度,这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通例。我国《国家赔偿法》第16条对行政追偿制度作了明确规定。行政追偿制度建立的功能在于监督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行政追偿权的条件、行政追偿范围的限定、行政追偿应当遵循的程序等相关问题的浅析,其目的是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起到惩戒的作用。行政追偿制度对于公务人员依法行政、加强行政主体内部监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适用条件是启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前提,是检察机关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所应把握的尺度和标准,除法律规定的条件,还应考虑是否涉嫌构成共同犯罪、是否具有犯罪前科以及是否具备考察帮教条件等相关因素。而环节配置科学合理的程序则是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但现有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时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程序的规定尚且比较原则,需要对从审查启动到监督制约与救济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考量,使之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2.
反担保在我国《担保法》的条文中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笼统,导致企业在实践操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企业运用好反担保措施,是化解企业风险的关键之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张涵 《政法论丛》2003,(3):19-23
死刑 ,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刑罚。当今世界有些国家废除了死刑 ,许多国家保留着死刑。我国从目前的政治、经济及整个社会实际出发 ,在现行刑法中保留着死刑 ,同时规定了特殊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关于死刑适用条件问题 ,是法学界广泛争议的话题。本文努力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与大家一起讨论。一、死刑的概念在人类历史中 ,死刑作为最严酷的刑罚出现非常古老。原始社会 ,部落战争结束后 ,对于战俘的处理方式往往是全部处死。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胜利部落无力供养这些战俘的生活。处死战俘不仅能炫耀胜利方的强大 ,而且死者的肉体也往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已全面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为准确理解和发挥该制度的功能,亟需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其具体适用条件.按目前各单行法的规定,惩罚性赔偿应当依权利人的请求启动,根据当事人举证,法院在按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非法获利、合理的许可费三种方式之一计算出赔偿额基数后,对有主观故意的侵权人按照侵权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施...  相似文献   

17.
18.
缓刑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为缓刑的诸多优越性,本文建议增设罚金刑的缓刑,并对罚金刑缓刑的适用条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
买卖不破租赁制度是现代合同法中一项重要制度,其功能在于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合同法》当然对该制度做了规定,但是相关条文只有一条,仍然存在着不明确的地方,尤其是没有规定需要租赁物交付承租人方得适用该制度,由此直接导致该制度扩大化被使用,过度的保护了承租人的权利,而使买受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更使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