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与中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定为主题,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条约签定的条件,条约的意义和内容分析,条约签定之后中俄关系的课题。本文认为中俄关系10年发展的积累、两国对外战略的形成、俄罗斯国内政治的稳定是促使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基本因素;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意义,其一是总结过去,梳理两国关系已取得的成果并以国家间条约的形式加以巩固,其二是面向未来,为两国关系的远景奠定可靠的基础。另外,本文探讨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之后两国关系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苏两国之间曾经缔结过三个重要的条约,但这三个条约的缔结各有复杂的背景。第一个条约是与北京政府签订的,只是保持了形式上的平等;第二个条约是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它连形式上的平等也未达成;第三个条约是与共产党政府签订的,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平等。分析过三个条约的形成经过及其各自的内容,不难看出国家利益、民族情感、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强弱等因素,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与作用,从中亦不难总结出某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欧洲议会与《里斯本条约》的相互影响。欧洲议会在《里斯本条约》的起草和缔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里斯本条约》的生效获得了更多的权力。文章首先分析了欧洲议会在《欧盟宪法条约》和《里斯本条约》的起草及缔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次分析了《里斯本条约》对欧洲议会的影响,如议会参与立法权、预算权、监督权的扩大以及未来组成的新变化;最后对欧洲议会在《里斯本条约》生效后面临的若干挑战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里斯本条约》:欧盟改革与宪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欧盟历时近十年改革与宪政化的成果,《里斯本条约》为欧洲一体化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在很多方面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新的基础。从《里斯本条约》的内容来看,欧盟的本轮改革基本实现了2001年"莱肯宣言"所提出的目标,解决了欧盟扩大后的运行机制问题,在机制上加强了欧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行动能力,《里斯本条约》将使欧盟更加透明、更具效率、更加民主化。在这个意义上,《里斯本条约》为欧盟在可预见的将来提供了稳定的机构与机制框架,无疑会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欧盟宪法条约的起草到《里斯本条约》生效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争论及《里斯本条约》本身来看,《里斯本条约》并没有解决欧洲一体化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它虽然预示了欧洲进一步一体化的方向,但没有确定欧洲一体化未来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法国宪法的相关规定为基础,法国法院在司法审判中直接适用条约时遭遇了条约与国内法律的冲突、法院自主解释条约以及评估其他缔约国履行条约的情况等三个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条约的优先性得到了保障,法院的自主权力得到了扩展。究其根本,这是为了适应国际条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断上升的地位所致。法国的经验表明,当代不仅应当明确什么条约可在国内司法审判中直接地适用,也应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自主权力,而宪法对此问题作出统率性的安排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0年至2008年期间,欧洲联盟付出了巨大努力以正式推进宪政化进程。基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成员国在谈判《尼斯条约》的政府间会议的最后阶段首次提出了制宪这一议题,从而开启了所谓的莱肯进程:就欧洲的未来展开正式而公开的辩论、设立制宪大会,以及谈判起草一部《欧洲宪法条约》。然而,《欧洲宪法条约》遭遇否决使得整个改革计划受到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重新谈判,各国政府就一部新条约达成了一致。该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宪法条约的实质内容,但不再使用一些象征性用语。这次条约修改的成果《里斯本条约》自2009年12月1日生效。本文详尽列举了2000至2008年期间条约改革进程中的曲折起伏,提出应将欧盟的宪政化视为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即使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重提通过一部欧盟宪法的正式计划,这一过程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有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基石,《核不扩散条约》近年来面临多重危机。危机源于缔约各方相互矛盾的利益关切和目标、对条约进行利己主义式的解读和利用、条约自身的局限性和脆弱性、以及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核武器的认识和道德评价仍未形成共识。应对上述危机需要各缔约国弥合分歧、重建共识,在利益相互妥协的基础上维护条约的权威和效力。  相似文献   

8.
《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爱尔兰与欧盟制宪进程的互动引起了广泛关注。①本文首先考察了解释欧盟条约改革进程的主要理论模式——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基本假设及其在欧盟条约宪法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其次,在回顾爱尔兰参与欧共体/欧盟条约改革历史与逻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欧洲制宪会议阶段爱尔兰政府的政策以及《里斯本条约》公决期间的辩论情况。最后,文章提出,小国爱尔兰参与欧盟制宪进程的案例对于自由政府间主义关于欧盟条约改革理论的完善发展,以及未来欧盟条约改革的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里斯本条约》未尽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13日,欧盟各国国家与政府首脑在葡萄牙里斯本签署了《里斯本条约》(简称里约),在条约的前言中,这些“条约主人”的代表“希望就此结束由《阿姆斯特丹条约》和《尼斯条约》启动的、旨在提高欧盟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以及改善其行动的聚合性的进程”。其后的欧洲理事会(布鲁塞尔)会议的主席结论也肯定了里约的成就:“通过里约,欧盟拥有了一个稳定、持久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苏美双方继《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后在核军备控制与裁军领域达成的又一项重要条约。该条约的谈判主要是在约翰逊执政期间进行的。这一时期,苏美核力量势均力敌,双方以各自的核实力为依托,在多年数轮的谈判过程中,彼此间相互施压又相互妥协。直至约翰逊执政末期,双方才就核不扩散条约的最终文本达成共识。本文即通过新近解密的原始档案来阐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谈判经过,进而揭示条约的谈判过程即是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1.
姜振飞 《欧洲研究》2005,23(6):127-139
所谓核不扩散体制,是指国际社会为了预防核战争而制订各种各样的公约、协定和所成立的机构的总和。其内容具体包括:第一,有关核裁军的条约,如《美苏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等;第二,关于限制核武器空间部署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包括《外层空间条约》等;第三,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包括《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第四,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文件;第五,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机构,包括核出口委员会、核供应集团、国际原子能机构等。自从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国际社会就为了预防核战争的爆发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核不扩散体制也始终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与东欧诸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的不断扩展,税收条约在引进和保护外资,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活动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波兰的税收条约网在不断扩大。目前,波兰已经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缔结了22个税收条约。在东欧诸国,波兰缔结的条约数量是最多的。按照波兰的法律制度,双边税收条约或多边税收条约优先了国内法。根据国际税收惯例,在对某些所得课税时,对缔约国实行低税率,对非缔约国则适用高税率。下表显示了波兰现生效的所有税收条约.(附表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条约行为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签署条约而不予批准;二是对行政协定的偏爱。美国宪法关于缔约权的模糊规定使总统与参议院的缔约权之争贯穿整个条约过程,从而造成了条约进程的整体拖沓和众多条约的延迟批准。美国对行政协定的偏爱,其表层原因是追求缔约效率的提高,深层原因是缔约权天平不断向行政部门倾斜。作为固有的外交实践,这两种模式化的行为使美国得以更少承担国际义务,并得以根据国内需要变更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和正式生效,是继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史上又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它符合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国人民和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回望从两国关系正常化到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曲折过程,“反霸条款”问题成为条约迟迟未能签订的主要原因。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决断下,中日友好终于结出硕果——成功地实现了缔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灵魂是和平友好,中心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条约的精神必须不折不扣地得到信守。  相似文献   

15.
1898-1930年间,美国通过与西班牙签署《巴黎条约》和《华盛顿条约》,与英国签署《美英条约》,明确界定了美治菲律宾的领土界限,我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并不位于其中.自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才提出在国际法上根本站不住脚的所谓依据和证据,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并强占部分岛礁,并直到1997年才对黄岩岛提出领土要求.根据国际判例和条约解释的国际法,综观中菲双方主张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三项条约及其所确立的菲律宾领土界限在判定黄岩岛和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上不具有直接创设条约权源的作用,但它们在证明美国和菲律宾在1898年及嗣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未对黄岩岛和所谓“卡拉延岛群”提出领土要求、未针对我国明确的主权宣示行为提出对抗性主权主张等关键事实上具有重要的证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23,(3):70-90+6-7
美菲两国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适用范围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在特朗普政府之前,美国为实现其总体的对外政策目标,在该条约是否适用于南海的问题上刻意保持模糊性,没有明确宣布该条约适用于南海,同时美国拒绝将菲律宾提出主权要求的南海争议岛礁纳入该条约的适用范围。特朗普上任之后,随着美国的对华战略和南海政策发生重大改变,特朗普政府不仅明确宣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地区,而且试图把中国的两个岛礁美济礁和仁爱礁也变相纳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适用范围。特朗普政府的这种政策调整被拜登政府继承。美国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问题上的政策调整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威胁了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两国政府经过七个月的不断接触,终于于1940年8月28日签订了英法军事政治同盟条约。签订这项条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英法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军事政治合作。条约规定非经双方同意,签字国一方不得单独和敌人进行外交谈判,缔结和平条约。这项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军事政治联盟的正式建立,对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扩大具有极  相似文献   

18.
半岛流亡人士与中国东北的抗日运动金弘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曾经是朝鲜的宗主国的清朝不得不承认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此后,形式上维持着独立的朝鲜,经过1905年乙已保护条约、1907年了未条约、1910年韩日合并条约,逐渐成为日本露骨...  相似文献   

19.
<禁雷公约>从1997年达成至今已超过10年,缔约国在多大程度上遵守了这个条约成为衡量条约有效性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考察柬埔寨签署<禁雷公约>后(1998-2006年)的履约情况,发现柬埔寨政府在相当程度上遵守了条约,但基于传统安全利益的考虑以及国家履约能力的有限,造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违约行为.这意味着促使国家履行国际条约不仅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等管理机制,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关系的基调:世代友好,永不为敌。这份极为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得以签署,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俄中双边关系迅猛发展的结果。然而,《条约》签署的意义不仅在于俄罗斯联邦有史以来首次把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往的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而且确定了一些对进一步发展俄中两国合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全新理念。此后,依据《条约》起草的数百份双边文件,对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发挥了调节作用。《条约》依然是俄罗斯同中国发展全方面伙伴关系的有效工具,俄罗斯愿意继续挖掘《条约》的潜能。我相信,俄罗斯和中国将会继续按照《条约》的精神和主旨,采取和平与协商的方式巩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以造福两国人民和在世界上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