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09,(6):69-71
曾几何时,台湾同胞到大陆进行健康检查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现在,因为看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带来的商机,台湾却推出了特色游“健康检查之旅”和“观光美容之旅”,以期让大陆游客利用到台湾旅游的机会进行健检或者美容。  相似文献   

2.
檀国柱 《台声》2011,(4):94-95
决定采访刘丰煜源于本刊常务理事、台商阎承礼的一个电话,电话中阎总说:“小胖”人很实在,做事很稳重,技术很好,建议你们(台声)关注一下靠技术在大陆打拼的台商。随后,在采访前的资料搜集中,笔者发现,刘丰煜在汽车服务行业拥有很好的口碑,“京城汽车美容第一人”“台湾著名汽车美容专家”“美国雷射釉台湾地区创始人”“小胖”等称号是大家认可他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百味书屋     
《台声》2005,(11):88-89
《美容大王》徐熙媛著,当代世界出版社“我不是美容代言人,不是美容教主,更不是美容小公主,我就是—美容大王!”写书的人就是那个《流星花园》里的杉菜,在台湾,她是被公认为“美到仙女境界”的艺员。大S17岁出道,便开始疯狂钻研各种美容保养技术,立誓要让她全身上下每一寸都美的不得了!她亲身试用过成百上千种美容保养品,所有坊间流传与专业医师建议的美白秘方,她几乎统统试过!美容的事,从她眼里看,不自虐无以自恋,所以爱美的人,还是得先学会忍受。《秘密与谎言—直面时装设计大师》苏珊娜?法兰克尔著,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英国知名时…  相似文献   

4.
马唤忠  王戎 《中国统一战线》2011,(6):F0002-F0002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首届海峡两岸美食文化节开幕。来自台湾士林夜市、奇美凤梨酥、台北冰糖葫芦等36种台湾特产美食精品纷纷亮相,与杭州美容蟹、天津狗不理等83家大陆餐饮企业相映生辉。为古城人民献上了一场盛宴。  相似文献   

5.
尹英 《两岸关系》2006,(11):64-64
为推动湖北省十堰市的涉台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和现状,2006年10月18日,由中共十堰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办、湖北移动十堰分公司、十堰市安琪儿美容有限公司、十堰市和协医院和《十堰晚报》协办了“十堰移动杯“台湾问题知识竞赛。本次竞赛分为读报(《十堰晚报》)答题和网上(十堰台湾事务在线网站:www.sytb.gov.cn)答题两种形式。竞赛内容以《台湾问题读本(试用本)》、  相似文献   

6.
沐泽 《台声》2009,(1):62-63
面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11月24日,涵盖岛内12家知名医院代表的台湾医疗服务业访问团在北京举行台湾医疗服务业推介会。12家岛内知名医院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设计的赴台医疗游服务行程,从美容整形到优质健检,从脏器移植到日常医疗,产品内容不一而足。岛内医疗业者期望通过推介,使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不仅能欣赏到宝岛的好山好水,更能体验到台湾优质的医疗技术与服务,亦能开拓岛内医疗服务业的潜在商机。  相似文献   

7.
美容手术刀下的眼睛侯赛因·伊斯梅尔从世界范围看,做美容手术,绝非新鲜之事,有些人甚至把它看做一种化妆手段。在西方,美容手术迅速发展,取得了超乎人们想象的进步:做手术前,人们可以通过电脑视屏,确定自己所需要的脸部形状和肢体情况。但是,在中国,这种美容手...  相似文献   

8.
闽台文化是闽台两地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学文 《台声》2000,(11):32-33
台湾的历史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发史。汉民族从宋、元时期开始开发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量移民前仆后继的迁徙,为台湾的发展,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而在这部开发史中,福建闽南人则成为台湾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群体成员。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 17世纪 20年代,郑芝龙招募闽南人东渡赴台,围垦开荒,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闽南移民高潮。第二次闽南移民高潮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下令士兵拓荒屯田,扎根台湾。此后,闽南人渡台源源不断。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写道:闽南是“台湾人的根”,说明了台湾人与闽南人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3,(10):43-45
据《集美大学学报》刊载,有关清代台湾进上,黄典权、林文龙列有31人,汪毅夫列有32人,均未能爆台湾进士的全貌。通过文献考订,综合各家的统计标准,清代台湾进士的总人数应该是33人。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9,(3):77-77
据台湾方面统计,近期大陆居民到台湾旅游观光的人数大增,4月15日达5379人.约为每天3000人上限的1.8倍。台湾行政主管部门4月19日宣布。至大陆“五一”假期前,每天人数上限暂时从3000人增至7200人。  相似文献   

11.
以台湾财团法人文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陈春池为团长的台湾师生一行 26人,于 8月 18日至 24日首次来我区进行参访。这次参加“草原大漠情”夏令营的台胞分别来自台湾 14所大学、 2所中学,其中教师 10人,中学生 4人,大学生 12人。   18日晚,台湾师生抵达呼市机场,一下飞机  相似文献   

12.
从岛内多个民调结果分析发现,台湾民众对台湾前途或两岸关系发展的看法越来越向着分裂方向发展,认同台独的人持续增加,倾向台湾事实独立(永久维持现状)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倾向与主张统一的人在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3.
“我是台湾的中国人,也是中国的台湾人”,62岁的王津平这样介绍自己。出身于台北的王津平,自1975年从美国留学返台后,先后任教于淡江大学、台湾世界新闻大学。  相似文献   

14.
春城很多爱美女士都知道同光路有个车永玉医疗美容诊所,大家都说这里的美容服务做得好,很多乐于追求时尚的人都在那里接受过美容。于是记者带着好奇的心理采访了这个医疗美容诊所的所长车永玉女士。而令记者惊讶的是.事业已经有所成就的车女士还很年轻,不仅温柔娴雅,还带着一股知识女性所特有的魅力。在车女士温暖如春的美容诊所里,我们开始了亲切的谈话。随着谈话渐渐的深入,我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位女士对事业所抱有的极高的热忱,和她那为所有春城百姓带来美丽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台湾青少年自杀风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已令台湾的痛苦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据台湾媒体报道,2001年春节过后,便是一波又一波自杀事件发生。2月19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一天内台北市发生7宗自杀事件。台湾的各种传媒,几乎每天都有自杀的消息报道。近3年来,台湾每年的自杀死亡人数都在2000人以上,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10.4人。台“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资料也显示,2001年台湾死亡人数为124991万人,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567.9人,其中,死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135.3人,占23.8%,连续18年蝉联首位,而自杀死亡则是连续第3年进…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月19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一行14人,由西安抵达北京。这个探亲团共有25人.其中大部分人是国民党退伍老兵,团长是台湾著名作家、工党领导人之一王拓。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保障》2010,(8):55-55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台湾社会近7成3的职场新鲜人考虑往大陆发展,最想去的地方是上海;有1成1的新鲜人已找到大陆的工作机会,新鲜人普遍希望在大陆领到比台湾高的薪资,平均期待月薪新台币43642元。  相似文献   

18.
台湾原住民过去被称作“番”,“番”字带着强烈的中原汉人的沙文意识。原住民生生世世在台湾的延续和传承,成就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前不久,就台湾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等话题,台湾原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华加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9.
姚同发 《黄埔》2007,(6):46-49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