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变革与公民政策参与两者间存在必然互动关系.以改革开放为标志,我国经历了一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文章以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变革为背景,从理论上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等的变革与公民政策参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具体描述了我国公民政策参与向主动化、利益化、法制化、大众化、博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形式。但网络"双刃剑"的特性,使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了一定负面性,制约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认识和避免这些负面性,对于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高政治民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存在着社会诚信缺失、制度和规则不健全、社会治理不优化、传统政策过程的路径依赖等问题,制约了公民政策参与.为此,需要我国从重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加强公民政策参与的法制建设、发展公民政策参与的组织载体、促进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良性互动等方面来实现社会资本对公民政策参与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公民的政策参与是在公民自治过程中起步的,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公民参与系统,政府也已把公民参与作为政策工具,公民的政策参与方式多样化、效果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参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得以拓展,但与西方国家公民参与的实践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借鉴他国的经验,我们要健全和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机制,培养公民资格与参与能力,使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把公民的政策参与推进到一个较高层次。  相似文献   

5.
委托代理理论、公民社会理论、人民主权论为廉政政策执行中公民参与监督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公民参与廉政政策执行监督过程中存在着参与的渠道不足、公民参与的合法权利难以保障、公民参与的能力不足、公民参与的文化落后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治理,以使廉政政策执行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公民政策参与已经成为中国公共政策活动中的一种必需和必然。为了使公民政策参与的行为、实践路径和制度设计建立在规范性的理论基础上,寻求公民政策参与的理据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参与的理论总是与民主理论的演进伴生而行,从民主理论的发展中寻找关于参与思想的脉络无疑能够使公民政策参与行动获得稳定的基石,同时为未来的公民政策行动规范性设计和实践路径探索提供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腐败治理。伴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民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当前形势下,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和水平,拓展公民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公民的参与热情,形成官民良性互动的"反腐合力",对于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公民参与行为带了一次重大变革,公民通过网络能够快速获得所需政策信息,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网民的参与遇到了公民网络参与存在公民参与权利与公共政策权力的互斥性、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应然与实然要求的冲突、网络参与需求与政策环境的博弈等困境,这也成为当前公共政策制定中不得不面对,并加以解决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9.
西方公民政策参与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制度背景。在现代行政国家,公民政策参与直接赋予公共政策过程以合法性,又通过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强化了公共政策过程的正当性,这是公民政策参与受到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重视的原因所在。"传送带理论"和"利益代表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国家公民参与的现实,对于我们观察和理解全球性公民政策参与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过程的必要程序,其前提是公民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认知以及公共精神的培养。公民教育有助于加强公民的时代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基本技能训练、公民关系的和谐度以及参与式公民文化的营造,因此包含着公民参与的意蕴,进而成为建构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转型期中国尚不成熟的公民教育不足以推动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建构,如固有文化的模式、教育形式欠多元化、教育内容过于虚化以及公民缺乏主流的信仰;需要通过权利意识的培养、公民演说能力提升、公共精神植入等层面推进和完善未来的公民教育,使公民在拥有政策参与机会的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民意性。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参与政策过程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形式有押告知、咨询和积极参与。这是一个从低到高,层层递进发展的过程。有序的公民参与需要在法律———政策———执行的框架下进行,这也是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不仅能够为行政机关制定政策建构新的合法性来源,也可以为行政权力的理性化行使配置新的制约力量。但是,基于不同的体制和制度安排,公民参与的效果又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公民政策参与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彰的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权力体制的配合。因此,赋予公民以实体性的参与权,同时对国家权力的分配格局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是摆脱公民参与困境的一个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3.
观点     
《廉政瞭望》2012,(18):12-12
中国公民政策参与情况不乐观 8月3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2)》,披露了首份全国性“公民政策参与”调查情况。结果显示,以满分10分计,被调查者平均得分为4.21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表明中国公民政策参与客观状况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背景下,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价值和意义等已获得学界较大共识,但是公民参与政策过程有哪些具体形式,它们又构成怎样的整体参与模式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阿恩斯坦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建构9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整体模式,提出公民参与政策过程模式选择策略,并通过2个案例研究讨论了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政策参与是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保证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途径,是公共政策的基石,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保障和扩大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策参与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有序性,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在公民政策参与有序性方面具备了丰富有序性存量的特质,具体体现有三:一是在参与性政治文化中形成公民身份认同,改善公民政治品格;通过多样性政治社会化渠道强化公民政策认知,形塑公共精神,进而对公民赋权使能,孕育公民政策有序参与的能力内核。二是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特质的改变增强政策共识的可达成性、保证公共信息的可获得性、推动公民公共论坛的可进入性,进而创设公民有序政策参与的理性前提。三是网络媒体能够给予各传播主体合理地位,实现原子化个体的聚集;聚焦公共兴趣,产生离散民意的黏性;激发议程设置,推动政策议题网络的融合,进而推动民意聚合,生成公民有序政策参与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7.
公民政治参与不仅是一个民主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以及公民个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便是途径之一,它是实现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晨 《学习论坛》2007,23(8):55-57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完善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必须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提高公民的参与技能。  相似文献   

19.
王寿  王传君 《党史博采》2009,(4):31-31,39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试图提出一些促进公民有效参与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当前地方政府扩大公民参与的问题作了几点思考。在分析公民参与对于公共部门的作用时认为,公民参与有助于扩大政策制定主体的视野、有助于促进政策的执行、有助于促进国家机构管理民主化、有助于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并提出了当前增进公民参与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以及改善公民参与的三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