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人权”入宪。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第一部《宪法》到1982年颁布第四部《宪法》,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人权”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到批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对普世价值的吸纳,“人权”这一概念逐步得到正名,并最终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不仅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最为重视的一项权利,它由最基础的生存权、健康权扩展到涉及政治、经济各领域的以人为核心的各项权利。我国经历了从承认人权、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到以法的强制力来保障人权的过程,尤其是人权入宪,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浅析人权概念入宪的历程及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现代政治统治最深刻的合法性基础和最高价值追求。宪法是人权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人权保障的总章程。 2 0 0 4年我国宪法修改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宪法 ,有着重大的意义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突破 ,实现了宪法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同时促进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也将扩大我国国际人权保护合作与对话。人权概念入宪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权事业的远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人权条款入宪后必然会对我国原来宪法的价值体系和规范逻辑造成影响。从规范定位上看,我国人权条款应该定位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而不是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条款作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入宪后造成现有宪法文本中的人权和公民权的逻辑错位、内在逻辑体系上的不协调。因此,理性反思我国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及其问题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规范难题。  相似文献   

5.
在侦查实践中,侦查人员必须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强化人权意识,建立严格的侦查执 法监督体系,以保证在侦查执法过程中显现人权保护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今中国人权入宪与和谐社会邮函探讨入手:论证了国内外的宪法精神人权制的不同样式,阐述了人权的本位转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指出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等法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宪法等法律应当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以便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充分人权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继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法典,我国实现了从“人权入宪”到“人权入法”的立法转变.如何在立法和司法层面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对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解读,揭示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在两法关系方面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两法关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了宪法体系。从“私产入宪”的现实要求和积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用法律来保护私有财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人权入宪的重要意义 ,认为人权入宪是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次飞跃 ,体现了以人为本 ,促进了宪政建设。同时 ,由于认识到人权入宪仅仅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第一步 ,要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必须把宪法中的人权原则加以具体落实 ,本文还从中国的现实出发 ,重点对如何具体落实宪法中的人权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权入宪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对推动我国人权立法运动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人权立法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国内人权立法和国际人权公约还存在差距和冲突,有必要进行研究和协调.  相似文献   

11.
12.
周莹 《理论前沿》2008,(12):21-22
环境权是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提出来的新主张,是人类环境不断恶化及人类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强化的产物。然而传统法律对公民合法环境权利的保护存在缺陷,因而要在宪法领域寻求环境权的确立,为其他单行的部门法确立环境权奠定宪法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剖析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以及人力资本产权的权能、权益和权责。同时剖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相似于物质资本产权的一般属性和不同于物质资本产权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应不应当入宪,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从宪政的基本价值及长远理想来看,我国现行宪法应予确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但人权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具有渐进性,沉默权入宪会增加公安机关的负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沉默权入宪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5.
阅读《英宪精义》,分析戴雪研究英宪的困难以及研究方法,了解英宪的形成和原因,由此对中国宪法和宪政的成长给予期待。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成人法学教育的中国宪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宪法学是专业基础课 ,学好中国宪法学 ,既掌握一门法学知识 ,掌握了法律的源头和我国国家基本制度 ,又为学习其他法律作了准备。搞好中国宪法的教学 ,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根据本学科和学生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在成人高等法学教育中 ,首先要对实用型人才有正确的界定 ,这关系到中国宪法教学重点的把握。中国宪法学教学的重点可分为宏观的重点和微观的重点 ,宏观的重点指整个教材的重点 ,微观的重点指章节重点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的重点。中国宪法学教学还要处理好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传授宪法知识和培养宪法理念、教和学、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宪法与程序紧密相联,而宪法的公民程序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宪法的实施和人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律人的职业活动伴随着情感;适当的表达情感有助于法律文书的说服力;法律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东航返航、重庆出租罢运再一次把罢工权推到了风头浪尖上,将罢工权纳入宪法的呼声再一次响起。罢工权作为第二代基本人权,在我国宪法史上的起起落落和政治考虑密切相关,在政治经济环境大改变的今天是否必须将罢工权写入宪法,颇有争议。从"未列举基本权利的保护""对宪法条文解读"两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罢工权在宪法中已经隐性存在,无须再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保留制度,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所奉行的一种基本权利限制制度。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法律对法律保留制度的继受比较片面。我国宪法应当明确基本权利本质(核心)不受侵害的理念,对法律保留的范围、程序、目的等作细化规定,从而确保基本权利的存在,防止法律保留原则的滥用将基本权利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