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令离军"出国考察"。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正在欧洲考察的杨虎城毅然决定回国参加抗战,与杨虎城同船回国的还有许多留学海外的热血青年。当时,笔者的父亲吴志如(吴子牧)正留学法国。卢沟桥事变后,他与同学们积极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迫使杨虎城“辞职”、出国“考察军事”。杨虎城将军是1937年6月29日离国赴欧美各国考察的。“七·七”事变爆发后,杨将军矢志报国,坚决向蒋介石请缨抗战,并于1937年11月底回国,旋即被军统特务拘禁。  相似文献   

3.
1942年底,在全国抗战局势进一步恶化之际,发生了一桩震动全国的豫东专员失踪案,一时舆论哗然。为稳定民心,蒋介石亲自督办侦破此案,并安排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到河南指挥破案。蒋介石和戴笠绝对没有想到的是,犯下这一惊天命案的竟然是军统的一名少将……  相似文献   

4.
1942年底,全国抗战局势进一步恶化之际,发生了一桩震动全国的豫东专员失踪案。一时,舆论哗然。为稳定民心,蒋介石亲自督办侦破此案,并安排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到河南指挥破案。蒋介石和戴笠都绝对没有想到的是,犯下这一惊天命案的,竟然是军统一名少将级的大杀手……  相似文献   

5.
胡志刚 《世纪风采》2006,(12):15-1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到西安督责“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高级随员十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征得杨虎城和周恩来同意的情况下释放蒋介石,并执意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出乎杨虎城的意料。张学良这次去南京,是凶是吉,是祸是福,杨虎城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6.
黄郛(1880-1936年),浙江绍兴人.早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参加武昌起义,1912年出任沪军都督陈其美麾下参谋长。并与蒋介石、陈其美在上海打铁浜互换兰谱结为盟兄弟。  相似文献   

7.
1936年10月22日,古城西安上空灰雾蒙蒙。 西安机场,一大群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集聚于此。他们一个个衣冠整齐,神态肃然。 人们等候已久的隆隆的飞机马达声终于由远及近传来。飞机停稳后,蒋介石从机仓内款款走出,张学良、杨虎城等急忙展开笑脸迎上前去…… 此前,蒋介石得到特务报告: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和共产党关系密切,民众的抗日活动也如火如荼。 确实,中国工农红军自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入侵,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爱国的民族大旗,同“九·一八”事变后奉蒋介石不抵抗命令撤出东北到西北的张…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兵谏”的方式突然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进程中,由于蒋介石在南京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又引发了东北军内部兵变的“二二事件”。能否正确处理这两个突发性事件,关系到中华民族分裂内战或团结抗战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疯狂侵略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至此,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蒋经国毅然从苏联回国参加抗战。1939年春,他临危受命,  相似文献   

10.
车耀先与《大声》周刊———纪念车耀先同志牺牲五十周年任远20世纪30年代,日寇由侵占我国东北进而侵占华北,国难日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车耀先当机立断:“正是在这样的时候,需要我们出来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11.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12-17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城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历史上“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70年后,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讲述“了西安事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出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次鲜活如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到西安严令“进剿”红军的蒋介石,发动兵谏。经中国共产党努力,西安事变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张学良为表诚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但被蒋下令软禁,长达半个世纪。而杨虎城在被关押12年后,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13.
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诬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破坏抗战"、"妨碍统一",非铲除不可.同年5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作出<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提议书>.蒋介石乘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由戴笠具体提出"解决中共问题"的四大方案,时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的朱绍良则向胡宗南秘密下达业经蒋介石亲自审定的对陕北作战计划.胡宗南随即将第九十军、暂编第二十五师、新编第三十七师师长以上人员召到洛川开会,下令7月9日"闪击延安".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就此一去不得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与《救亡日报》张宗高1937年7月27日,郭沫若别妇抛雏毅然从日本回国,来到战云密布的大上海。卢沟桥的枪声,使这位海外游子见到了祖国抗战的希望。他多么企盼抗日的烽火尽快燃遍大江南北,然而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统治下,仍是金台寂寞,故国苍...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14,(5):29-29
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一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迁都之争”是蒋介石阻挠汪精卫回国,争取时间完成反革命政变准备的“杰作”。这才是他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7.
孙修峰 《世纪桥》2013,(3):17-22
他早年在英国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抗日救亡、统战和情报工作;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张学良认定他是大才;蒋介石亲授他一项重要使命;他与以高官相诱惑、以杀头相逼迫的戴笠斗智;他深受周恩来的器重与关爱;他最早站出来批判陈伯达,而遭康生,  相似文献   

18.
孙修峰 《世纪桥》2013,(6):17-22
他早年在英国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抗日救亡、统战和情报工作;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张学良认定他是大才;蒋介石亲授他一项重要使命;他与以高官相诱惑、以杀头相逼迫的戴笠斗智;他深受周恩来的器重与关爱;他最早站出来批判陈伯达,而遭康生,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东北救亡总会”领袖高崇民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设计骗至重庆,度过了近五年的软禁生涯。抗战胜利后,被人尊称为“胡公”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却巧施掉包计,使高崇民神奇般逃出了戴笠的魔掌。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应邀往西安处理事变事宜,与张学良、杨虎城的智囊人物、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崇民相识,开始了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尽管周恩来到达西安后立即剃掉了他的美  相似文献   

20.
国外和台港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张注洪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人民抗日爱国运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和张学良、杨虎城等各方努力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