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有、共赏、共享、共传。  相似文献   

2.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具有“大一统”的政治凝聚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传承了“民为邦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智慧。黄河文化凝结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勤劳务实、开拓进取、团结统一、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精神;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构建以“黄河”为中华文化认同的符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边疆安全治理和中华民族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又具有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作为共创中华历史凝结成果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内涵要求。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建设工程,必须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因素力量的基础上,以"国家主义"取向为原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红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从本民族特点出发,把铸牢共同体意识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新的历史自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谋划、科学设计,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5.
6.
7.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和实施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视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目标之一,面对社会整合和制度建构的要求,不仅需要宏观和中观的布局和考量,更需要来自基层社会的实践推动。其中,城乡融合发展拓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视野,人民城市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条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社会成员意识层面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旨在将存在于观念层面的主观意识转变为现实层面的客观存在,必须依赖科学的方式和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路径进行推进.本研究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必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凝聚更加磅礴的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刻认识它生成发展的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进而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富裕为主题,以重日常、贵久长,重社区、贵浸润,重见物、贵见人为取向,以依法治理为保障,做到四个注重。  相似文献   

12.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从理论之维、历史之维、实践之维、政治之维、文化之维五个角度,不仅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之基,更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与归属感,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为实现民族团结、民族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社区是各族群众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可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社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增进城乡各族群众福祉,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利益基础;深化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习近平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路径做了探析: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三是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凝聚各方面的人心。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取得了国家形式的政治共同体,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学理支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地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其内涵包含了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化。本文尝试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角度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价值,从宪法的内容和精神角度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宪法中的地位及重要性,以此呈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价值。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赋予高校应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定祖国统一的共同信念、增进维护民族团结的共同认识、引领厚植爱国爱民的共同情感、激励坚守强国有我的共同目标等新要求。但目前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方法缺乏精准性,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作用还有激发空间,没有紧跟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形势,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尚不到位。为此,必须契合高校学生需求,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精准性;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科学性;激发少数民族学生骨干作用,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