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 《工会博览》2006,(17):10-10
今年上半年,以高端轻卡欧马可下线为标志,福田公司欧马可汽车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厂工会以提升职工技能为手段,以工厂产品升级工作为中心,重点围绕创建和谐企业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特色工会活动,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前,记者来到了欧马可工厂,听工会主席张小莉对上半年的实施的特色工程进行了介绍。技术创新搭建展示平台上半年,厂工会围绕“提升新产品欧马可产品质量”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当前美欧互"怼",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产生了公开而激烈的冲突。美欧矛盾是世界大变局在美欧关系这一局部的具体展开,是美欧各自对世界大变局的政策反应,有其深刻的观念基础、利益基础和国际观基础,因而当前美欧矛盾是结构性矛盾,而不限于事务性冲突。"特朗普冲击"与"特朗普主义"加剧了美欧矛盾,使美欧矛盾以更激烈的方式展开,但特朗普上台只是美欧矛盾加剧的催化剂,而非根本原因。未来美欧矛盾"渐行渐远"有必然性。无论如何,美欧关系的"蜜月期"已经日过中天,类似冷战时期的美欧军事同盟和冷战后的美欧"价值观同盟"难以再现,这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标 《南风窗》2013,(7):74-76
从2011年开始全国推行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已经在许多企业开始悄然实施。2013年,全国总工会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负责人都表态,将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重点对民资和外资进行联合督办。"不会吧?你能拿到比政府规定高出几百元的最低工资?吹牛吧。"来自贵州遵义农村的周易进入欧普照明电器中山工厂打工的第一个月,  相似文献   

4.
王弘毅 《国际展望》2023,(6):81-100+157
2015年以来,具有疑欧主义倾向的政党在中东欧地区政党中逐渐从非主流向主流靠近,并在经济、文化和主权三个维度上挑战了欧盟的合法性地位,严重冲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盟的团结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选取2015年后中东欧地区执政党或执政联盟中具有疑欧主义趋向的七个政党作为案例,并以经济疑欧主义、文化疑欧主义和主权疑欧主义为中心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中东欧地区的疑欧主义模式可分为三类,即基于“文化—经济—主权”的多重混合模式、基于“文化—主权”的双重混合模式、文化疑欧主义单一模式。其中,文化疑欧主义是中东欧疑欧政党的共同特征。总体来看,中东欧地区疑欧主义政党对欧盟的政策批评充分暴露了东西欧之间在历史记忆与价值观方面的裂痕,这制约着欧盟未来在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特朗普冲击波"后,拜登执政为美欧关系的修复打开了"机会之窗".拜登政府的外交理念回归传统、美欧原有的共同利益基础以及双方短期利益汇合等因素,将助推美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双方在一些领域的合作会有所加强.但由于受到国际变局带来的根本性制约以及美欧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美欧关系的修复空间较为有限.中国因素的凸显既可能刺激美欧加强协调合作,也可能加大美欧战略分歧.归根结底,美欧战略目标与利益诉求的错位决定了美欧传统盟友关系难以回到过去,拜登政府也无力改变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后,美欧关系矛盾的一面显得十分突出。美欧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重大影响。美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美欧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又以何种方式对美欧关系产生影响?如何认识美欧矛盾的性质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研究员。下面是她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执政后将"美国优先"作为对欧政策的主导原则,以施压与交易方式推进对欧政策调整,导致美欧同盟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交易性成分增多、同盟趋于松散化和竞争性的一面凸显等。特朗普政府偏执于"美国优先"及"单边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理念是导致美欧同盟关系恶化的核心症结,而美欧对外战略调整与安全战略选择错位以及大西洋两岸社会和民众对联盟的认同度下降,使得联盟关系进一步恶化。特朗普治下的美欧同盟关系降至历史最低点,并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形成挑战,也牵动了美欧俄、美欧中三边关系的走向。衰落但有韧性的美欧同盟关系仍将继续维系和存在,中短期内仍将保持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刘成 《当代世界》2019,(9):23-29
英国"脱欧"公投引发了英国主权与欧盟超国家治理之间的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发展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愈发紧密,并牵动英国、欧盟与北约等多边关系的走向。"脱欧"后的英国对国家的掌控将有所加强,但其在欧洲和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将遭受挑战。英国"脱欧"是其传统对欧政策和现实政治交织的产物,"脱欧"公投呈现出英国地域、阶层和族群的差异性。英国政党的对欧政策不能完全违背传统对欧政策的"孤立主义"原则。英国未来将面临诸多调整,成功与否取决于政党能否达成共识,并使其成为真正符合"人民意志"的期待。回归历史与传统则是英国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英国"脱欧"是近年世界政治中爆发的典型的"黑天鹅"事件,长达三年的"脱欧"乱象至今无法收场,两位首相的政治生涯因此结束,"脱欧"的最终走向仍扑朔迷离。在整个"脱欧"进程背后,政党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英国政党政治的深刻变迁和新政治势力的崛起催生了"脱欧"公投。而英国主要政党围绕公投结果的纷争与博弈,则使得"脱欧"进程更加曲折动荡、乱象丛生,导致英国政党政治版图进一步分化重组,社会分裂加剧,"脱欧"的负面示范效应不断外溢。理解当前"脱欧"僵局,必须回溯到政党政治中,审视英国主流政党有关"脱欧"的主要立场与态度,从而发现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俄欧、上合、G20峰会相继召开,关注地区及全球和平与发展 俄欧峰会着眼合作但成果寥寥.6月3-4日,第29届俄罗斯-欧盟峰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会议.这是普京5月再次出任总统后首次举行的俄欧峰会,对未来俄欧关系发展具有一定"风向标"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怀普  王振玲 《国际展望》2014,(3):4-21,154
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是近年来美欧政界与学界辩论的中心议题之一。不同流派的理论家基于不同理论范式对中国崛起的影响作出不同分析,进而就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理论辩论影响和引导了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建构,权力、制度、文化、国际社会等因素都体现在美欧的具体战略中。但美国和欧盟作为不同性质的行为体,基于自身价值观和软硬实力的不同,其各自的战略中所体现的诸理论要素的结合并不相同。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宏观战略目标相似,但应对方式却有着很大不同。近年来在国际形势进一步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互动协调明显有所加强,但由于欧盟硬实力不足以及美欧亚洲战略的差异,双方的联动合作仍是有局限性的。中国应支持并推动中美欧三边互动,加强三方协调,这有助于化解美欧的联手施压,并增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执政后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对外战略,对美欧关系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各领域背离对欧政策传统,不顾欧洲利益、不听欧洲劝说、不屑与欧洲协调,对欧洲国家外交政策形成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已掀起一轮关于美欧关系前景的大辩论,跨大西洋主义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同时,欧洲对美"双重切割"政策初步成型。这一轮美欧关系变动是历史和现实政治作用的结果,是以杰克逊主义为底色的"特朗普主义"主导下的外交政策调整,是冷战后美欧世界观、权力观渐行渐远的结果,也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欧洲对美战略价值下降的表现。此轮关系调整涉及美欧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分歧,触及美欧关系底线,影响深远。美欧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挑战。美欧关系的变动将加剧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在继续积极引导美国、稳固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应对欧洲外交的两面性和灵活性保持清醒认识,在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做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13.
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强力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政策,给传统的美欧关系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政策遭到了倡导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的欧盟反对,导致美欧在自由贸易、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问题上的分歧加大。该政策还加剧了双方的贸易摩擦,使美欧经贸关系受损。特朗普在贸易关税问题上对欧盟恫吓胁迫,损害了美欧之间的互信与伙伴关系,导致双方关系裂痕加大。鉴于特朗普不大可能改变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政策,美欧之间的分歧与摩擦今后可能会更加频繁,双方关系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将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4.
2018年5月以来,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迅速回暖,双方在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方面基本持相同立场,在叙利亚问题上俄欧双方也存在不少共识。虽然欧盟没有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但俄欧经济合作也在升温,俄欧不顾美国的反对,决定继续推进"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俄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依旧存在,这一影响俄欧关系的主要因素不消除,俄欧关系的改善会大打折扣,短期内很难恢复到乌克兰危机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赵伯英 《当代世界》2012,(11):22-26
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业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一些成员国竞争力的缺乏,以及欧元体制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国际格局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俄欧关系依然是影响未来大国关系走向的重要方面。无论在敌我范畴的认知、军事抗衡的升级、经济关系的交织以及一系列危机处理的过程中,俄欧关系中始终存在着合作与抗衡两重性。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政之后,这一两重性的迅速转换,使得俄欧关系在过去几年一波又一波对抗和制裁的重压之下,再次透露出重新接近的意向。展望未来,俄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合作,但是路途依然艰险而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7.
美欧对华政策协调既有历史基础也有现实需要.现阶段美欧对华政策协调突出体现为共同应对中国崛起,但双方应对方式方法的差异、发展对华关系的利益矛盾使得政策协调存在诸多障碍,中国积极有为的外交实践也对美欧跨大西洋涉华政策具有反塑作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达成是美欧对华政策协调的一个风向标,反映了美欧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欧洲寻求战略自主的努力以及中欧之间寻求接触、合作和推行多边主义的诉求.美国仍会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后续批准施加多方面影响,协定能否顺利落地执行仍取决于欧盟协调成员国的能力、中欧战略互信、欧洲战略自主程度等,但中欧寻求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8.
美欧军事干预利比亚对伊朗核问题将产生如下主要影响: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将更加强硬;伊朗在核问题上所遭受的现行国际经济制裁的效力将减弱;美欧将更难对伊朗在核问题上施加新的有实际意义的压力。尽管如此,美欧将会在民主、人权问题上对伊朗施加更大压力,从而间接影响伊朗核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美欧是特殊的三边关系。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欧洲是影响中美博弈和中美欧三边关系走向的关键变量。欧盟将中美竞争视为难以回避的重大挑战,并基于战略自主采取"不选边"的策略,同时谋求在中、美间发挥调节作用,以期降低风险并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但欧盟对待中、美并非不偏不倚,其调节作用更多体现在与美国共同加强对华政策协调,这正是三边关系的特殊性。经过数年的磨合,美欧对华政策协调与合作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大致可概括为经贸与科技竞争、对投资与出口管制及设限、军事威慑与防范、人权施压与对抗、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地缘战略协调。拜登执政后美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加上双方共同的短期利益等因素,使得美欧对华协调联动的可能性上升。今后美欧联手应对中国的战略会更加清晰,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对华协调联动将会进一步增强。然而,美欧结构性矛盾以及涉华利益不对称将使双方的合作具有局限性。归根结底,欧盟在中美博弈中采取平衡策略的根本目的是避免使自己"选边站队"。此外,对欧盟而言,美欧协调主要是手段而非目的,并不意味着双方要建立"反华联盟"。  相似文献   

20.
激进左翼政党在欧盟的兴起是当前欧洲政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政党疑欧主义的理论指出欧盟激进左翼政党的疑欧立场既有其意识形态根源,更有政党战略的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可以发现当代欧盟激进左翼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处于刚性和柔性疑欧主义之间。凭借对欧洲议题的政治化,欧盟激进左翼政党通过疑欧立场来谋取选举利益。以欧债危机中的希腊为例,本文解释了激进左翼政党的兴起原因,并分析了它对欧洲一体化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