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要抓好学生党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精品培育 ,以良好氛围促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2.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更加彰显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去研究和探索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富强。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对于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宪萍 《湖湘论坛》2005,18(5):95-96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民族精神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七个基本内容,提出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愤苦读。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深入分析当代民族精神,其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找到它的思想根源.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7.
张辉 《前沿》2012,(22):20-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媒体视阈下,要确立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和核心部分,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其地位凸显,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态势,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高亮 《前沿》2012,(10):31-32
民族精神是维系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毛泽东民族精神思想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相结合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仍然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注重诠释革命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注重发挥革命先烈的崇高革命精神对全体党员的教育作用,注意提炼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传承》2011,(29):8-9,47
建构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21世纪中华民族紧迫的时代课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都甚为重视有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丰富,为指导当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其 《新东方》2010,(4):67-7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当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培育何种民族精神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理性和健康发展,既有“拿来主义”的主张,也有立足于本土的考量。但是民族精神的产生并不是无根的浮萍,  相似文献   

13.
高珊 《重庆行政》2014,(3):91-93
正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精神的主题和核心要义。不同的历史年代赋予爱国主义不同的历史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与梳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流变,发掘其中闪耀着历史光辉与  相似文献   

14.
王利华 《前沿》2004,2(8):135-138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导致青年生存方式的变迁 ,并影响到青年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凝聚力。我们要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在党的事业的实践中、在文化的吸收与开放中培育青年的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多元文化冲突的加剧,在民族精神和信仰支柱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怀疑与分裂、冷淡与漠然、困惑与彷徨、盲目与浮躁等问题。新世纪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建与培育,必须关注大学生群体特点,注重道德实践,打造兼容机制,创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心理、传统、文化、思想和情感的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崛起、复兴和发展,有赖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塑造和培育。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在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新时期,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就高校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作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勇 《湖湘论坛》2003,16(5):66-6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必须抓住这一核心 ,对当代青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及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振兴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通过继承、…  相似文献   

18.
张棣 《岭南学刊》2006,4(6):66-6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以恢复中华民族精神为己任,自觉传承民族精神,增强了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精华与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我们的社会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必须不断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民军队要继续做全社会的表率。  相似文献   

20.
王其辉  黄雪英 《传承》2009,(14):56-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