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和低生育率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给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老年劳动力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充分利用51-64岁年龄人口将会有效增加我国劳动力供给,实现二次人口红利。在分析当前中国老年劳动力市场潜力及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鼓励老年人灵活就业、加强老年劳动力培训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开发老年劳动力市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悄然调整。需求状况、生产要素、支持产业、企业同业竞争、政府等与劳动力密切相关的基本要素在中国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我国劳动分工与就业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研究认为,劳动力的"第三次解绑"导致新的就业特征产生。为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的新就业问题,应当多措施并举扩大就业渠道,通过跨区、跨国创业拉动就业,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两年里,全球青年的劳动力市场参与度普遍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青年需要在教育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以确保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时能够在技能上更加的熟练,并能更好地应对新技术对工作世界带来的挑战。但同时,这也反映出青年劳动力利用率不足的严重问题: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青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接受教育或培训,处在尼特(NEET)状态。青年就业还面临其他挑战,包括劳动力市场持续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盛行、工作贫困等。其中,性别差异和非正规就业影响到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从业青年,工作贫困影响到全球几乎三分之一的从业青年。在许多国家,青年面临着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工作条件不稳定的困境,如果可以有机会改善就业,那么,全球范围内就有数以百万计的青年愿意永久移民。这一事实也从侧面佐证,全球范围内青年就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下的劳动关系调整路径变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市场化规模已从国内扩展至全球,市场化程度大大加深.由此对劳动关系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国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要求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重新调整,劳动关系变动更加剧烈.另一方面,进入中国的外资和外商日益增多,产生的涉外劳动关系对中国的劳动关系深远影响,客观上要...  相似文献   

5.
学术动态     
<正>3月,研究所承接市政协社法委"北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课题启动。课题将结合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未来产业链建设方向,从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人才培训模式、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诸方面深入调研。市政协工会界委员将全程参加调研阶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同时,我国的技术工人及高技能人才却非常短缺,而且结构不合理,这充分说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但我国在劳动者技能素质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及技能型人才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通过制度环境的改善,为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可以达到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研究该政策的实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设置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水平可能的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影响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生育政策是否调整,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都将呈现...  相似文献   

8.
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2035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4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陈杰 《中国工运》2006,(8):46-47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并就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搞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抓好培养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对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素质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 ,也是竞争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偏低 ,加入WTO对我国劳动力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瑞典的集体谈判佘云霞一、瑞典集体谈判的发展瑞典的集体谈判是随着19世纪下半叶瑞典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而集体谈判的发展与瑞典的劳动力市场又有着直接的关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的劳动力市场已逐渐成形。当时,瑞典劳动力市场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问题是高技能人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历史演变、内涵、分类和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民工荒"现象也反映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扫除路径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充化的推拉理论,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源自农村的推力、源自城镇的拉力和源自制度的摩擦力等三个方面,据此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和Praise-Winsten AR(1)方法进行计量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收入水平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农地资源水平下降构成了源自农村的推力;城镇收入水平提升、非农化水平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构成了源自城镇的拉力;但以劳动力价格扭曲为表现的制度摩擦力,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显著的阻碍。  相似文献   

14.
信息广场     
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中泰越三国工资差距最大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合益集团5月8日公布的一项全球调查称.中国、泰国和越南是世界上工资差距最大的国家。合益集团称.2007年.中国管理人员的收入是普通员工的11.8倍多.收入差距较2006年的10.5倍进一步扩大.使中国在全世界工资差距排名中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越南的工资差距从11.7倍下降至9.8倍.排名从第一位下降至第三位。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雇主和社会整体承担劳动力使用成本的方式存在差异,以及个别劳动者的谈判能力劣势导致劳动力社会成本.通过社会制度安排将劳动力社会成本计入企业的会计成本,可以消除劳动力成本的承担方式在企业雇主和社会整体视角中的差别.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劳动力再生产从而避免产生劳动力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6.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为此,我们自2010年3月开始,对宁波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德国的社会经济实际状况考察 ,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根源是经济的持续低速增长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制度性障碍。中国当前正处于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时期 ,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这既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富余劳动力累积并延后释放的结果 ,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高速增长和过高的劳动力参与率所导致的结果。通过比较分析 ,德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采取的一些具体作法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工会面对劳动就业的严峻局势 ,应吸取德国的经验和教训 ,在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过程中 ,特别要着眼于维护职工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期,高技能人才对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技能人才概念、类型和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做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对策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但其对就业不仅会产生创造效应,也会产生破坏效应。研究利用 2008—2016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索在智能物质资本投入影响下不同地区和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变化, 分析人工智能通过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和作用方向。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不同技能 水平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方向不同,存在“两极化”趋势;产业结构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人工智能对 就业“两极化”发展的影响;人工智能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有差异性影响。研究建议,应进一 步加强教育培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福利,以应对人工智能的破坏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背景下,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升机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研 究基于资本和职业流动视角,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多重考察和检验不同劳动力市场影响劳 动者就业质量提升的因素。研究发现: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的知识人力资本、弱关系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 政治资本对提升就业质量有积极作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提升知识人力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弱关系 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政治资本提升就业质量;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主动、自愿的职业流动实现就业质 量的提升,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增加职业流动次数有效提升就业质量;资本因素对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 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就业质量不具有抑制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 就业质量的作用。因此,要充分了解劳动者的诉求与真实就业状况,帮助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增加资本 ( 人力 资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 ) 的投入和积累,以提升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