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颇与蔺相如斗得厉害,非国家之福,好在蔺相如忍功好,也好在廉将军明大义,两位文攻武卫,最后握手团结,非常时期将相和,是国家之福。但有的领导却不这么想。  相似文献   

2.
廉颇与蔺相如斗得厉害,非国家之福,好在蔺相如忍功好,也好在廉将军明大义,两位文攻武卫,最后握手团结,非常时期将相和,是国家之福。但有的领导却不这么想。爰盎是西汉文帝时期的丞相,为官声誉算好,各部门打报告要钱,他不太卡,提笔也就批了;到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果见到蔺就要羞辱他。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退让躲避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忍辱负重,这种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的品质着实让人感动,而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的松柏气度,更使人敬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这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我们在考虑任何问题、干任何事情时,必须倍加顾全这个大局。大局就是全…  相似文献   

4.
读廉颇被毁     
读廉颇被毁尹智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段文字,记录了赵国名将廉颇被毁的史实,栩栩如生地刻划了各个当事人的形象与心态.其原文如下: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言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  相似文献   

5.
李平 《求贤》2010,(10):47-47
蔺相如为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赵国一良相,司马迁《史记》中对其有重重一笔描写。蔺原本是一个门客.因在秦赵两国间以城换璧、渑池会等几个重大事件中,作为赵王的随从人员,凭借非凡的胆量与谋略.当场揭穿秦国阴谋。并当众斥责、羞辱不可一世、有着虎狼之心的秦王.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和赵国利益。回国后被赵王拜为“上卿”.职位比大将军廉颇还要高。  相似文献   

6.
深入一线,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是领导干部应该做到的,也是一条早被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但据说,时下,“深入”吃亏说竟在个别领导干部那里得到了尊奉。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愕然。吃亏者何?细细想来,竟也深悟出以下几个方面:一亏:“深入”必然远离办公室,远离机关,远离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不“深入”,风吹不着,雨淋不湿,出则车接,入则车送;而一旦“深入”,则意味着或长或短地与这些挥手作别,很可能深一脚浅一脚地饱受跋涉之苦,甚至频频到那些雨雪风霜地。二亏:“深入”意味着不能只在领导、权威、大款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和大将廉颇演绎了一出“将相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现如今,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南龙湾头村党总支书记马克志和村委会主任周峰业,二十五年如一日,精诚团结、密切协作,使得昔日一穷二白的村子变得繁华富庶、赢得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敬仰,被誉为——  相似文献   

8.
丑艺术论     
20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一个以丑为表现核心的艺术创作思潮正在形成,且大有蔓延之势.然而,作为指导和总结艺术的理论,却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就一些已发表的文章看,对丑艺术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丑是美的陪衬”或“丑作为审美对象的否定形态而存在”等传统认识的基础之上.这对揭示现代后现代艺术的本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的赵括是个悲剧性人物,他作为赵国的大将军,率四十万大军与秦将白起作战全军覆没,自己也死于疆场,从而留下“纸上谈兵”的千年话柄,可谓身败名裂,给后世用人留下多方面的启示。据宋代学者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记载,当时有四个人对赵括作过评价。第一位是秦国的应侯范睢,他派人散布说:“秦国所怕的,只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不过,这个评价乃是一计,话是反说的,目的只是想找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赵王中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第二位是蔺相如,他劝赵王不要用赵括,说:“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10.
张鸣 《廉政瞭望》2011,(9):52-52
有次打出租车,一路上总有车横来直去乱夹塞,但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却总是让。我忍不住说,明明是你有理,为何你要让他们?司机苦笑着回答说,这年头,就是有理的让着没理的。后来,我在一本京城的出租车杂志上.看到介绍一个司机25年无事故的事迹,也是说他开车,总是有理时让着无理的,并号召出租车司机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1.
艾迪 《党课》2008,(1):98-99
无礼,常常即使有理也会变得无理;有礼,有时候就算是无理也可以变得有理。 “礼”与“理”,本来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汉字,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二者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与逻辑关系。人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意思是说,只要你站在了正义和道理的一边,便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2.
美与丑本是一组反义词,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两者如水与火之不相容,连一年级的小学生也知道这一常识,当你问她喝醉酒的人胡言乱语的行为美不美时,她马上便会答道:“丑死了!”如果把丑当作美,把美当作丑,那都会被人讥笑为美丑不分的傻瓜的。  相似文献   

13.
有次打出租车,一路上总有车横来直去乱夹塞,但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却总是让。我忍不住说,明明是你有理,为何你要让他们?司机苦笑着回答说,这年头,就是有理的让着没理的。后来,我在一本京城的出租车杂志上,看到介绍一个司机25年无事故的事迹,也是说他开  相似文献   

14.
郑连根 《廉政瞭望》2013,(11):55-55
“人存江湖飘,哪有不挨刀?”在官场,在职场,很多人都会受到点委屈,甚至是背黑锅。明明是“月亮”惹得祸,却非要让小星星道歉、赔罪,明明是大鳄出的错,关键时刻却推出小弟去“顶缸”,此类事件时有发生,有时值得有时不值得。如何判断哪些黑锅可背,哪些不可背?这里面其实是有学问的。请让我们看看晏子的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早就说过要“为人民服务”,这一点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也成了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做人标准。虽然”为人民服务一被一些干部经常性地挂在嘴边,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如今许多来自“上面”的”服务”.却让许多农民避之不及甚至叫苦不  相似文献   

16.
到各地走一走,听一听,正逢十六大精神学习宣讲、贯彻落实的高潮,人们热情高,行动快。不少地方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规划中,都着意表达了“提前翻两番”、“提前实现小康目标”的决心。倘若在发达地区,这还可以理解。可是,那些发展中地区,甚至还是贫困地区,竟也在政府文件中、领导讲话里声言提前三年、五年、八年,还详细计划了今后2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指标。豪情壮志可嘉,却也不免让人惊而叹之,生出三分怀疑。我看,这类“提前”还是慎言为好。先得问一问,我们对“小康社会”的内涵、标准,是否已有充分的把握?对小康建…  相似文献   

17.
蒋叶俊 《当代贵州》2014,(16):23-23
没有空姐、没有娱乐系统、没有餐饮、甚至没有小桌板,如果这是一趟超过3个小时的航班,结局肯定是顾客抱怨、市场不买单.不过对于从贵阳往返荔波不到40分钟的航程,这一切便都“无所谓”了.记者刚刚体验完“小飞机”的新奇,还没好好享受低空飞行时窗外的美丽风光时,乘务员便开始喊话,“飞机马上就要着陆了,请打开遮光板……”计算一下飞行时间,起飞:13点50分,落地:14点27分,耗时:37分钟.  相似文献   

18.
嫌与爱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是一句常被用来比喻爱家乡、爱祖国的俗语。不因西方世界的花花绿绿而垂涎,不因祖国母亲的贫穷落后而嫌弃,自然是应当提倡的。不过,如果以为爱国就仅仅表现于对祖国贫穷落后现状的“不嫌”上,就不免要让人有所非议了。对于“丑”与“贫”这种现实,如果采取逃避的态度,弃之而走,固然缺乏爱的感情;而无动于衷,安“贫”乐  相似文献   

19.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16):21-21
5月19日12点20分,贵阳天气晴好,贵阳到黎平的G52605号航班却推迟起飞了,因为黎平此时正在下雨.与黎平的天气一样不平静的,还有李大娘的心情.“怕!”这是73岁的李大娘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平淡是真     
人生在世,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有进、有退、有荣、有升、有降,有时或许默默无闻,有时会轰轰烈烈。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平淡是真的道理,那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心理平衡,做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很有军事天才,常打胜仗,但也有失意的时候。在长平战役的初期,赵军的统帅是廉颇。廉颇深知赵军的兵力无法在进攻中取胜秦国,因而采取深沟高垒之术,拒不出战,等待着秦军疲惫。而赵王对此却不理解,以为是廉颇怯懦。后来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