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宗义 《世纪桥》2011,(2):44-47
东北地区历来匪患猖獗,尤其是民国以来,形形色色的土匪占据一方,危害百姓,扰乱社会治安,是当时社会的一颗毒瘤。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向东北源源不断地派去大批兵力。但是,东北地区的土匪在蒋介石的拉拢下,纷纷与我军作对,妄图趁火打劫,掠夺胜利果实。为了实现经营东北的战略思想,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我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兵力,进行剿匪斗争。  相似文献   

2.
东北剿匪斗争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剿匪斗争的胜利,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东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东北匪患在历史上由来已久,长期为害人民群众,从来没有根除过。特别是“八一五”以后,东北土匪的性质、数量、规模和作用都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曲晓溪 《世纪桥》2011,(24):25-28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为痛击国民党的进攻,保卫抗战的胜利果实,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放手发动群众、肃清日伪残余及国民党土匪武装、进行土地改革、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展开参军参战、组织战勤、保证军需、拥军拥属,全力支援前线的运动,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支援解放东北、支援全国解放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东北展开激烈斗争。为把黑龙江建设成东北的大后方和巩固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9月15日成立东北局,并派遣大批干部奔赴东北。国民党一方面向东北迅速派兵,另一方面派遣接收大员、特务分子进入东北各地,网罗伪警宪特和土匪武装。一时间,黑龙江地区群魔乱舞,土匪多如牛毛,给我党的根据地建设带来极大困难。我的剿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匪人数之众多。活动之猖撅和危害之严重,均堪称中国之最。在东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东北解放军仅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消除了黑土地上的匪患。剿匪斗争的胜利,对于东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全东北地区的解放起了重大作用。抗战胜利后,我党开始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集2万名干部和10万大军昼夜兼程挺进东北,与原东北抗日联军会合,共同消灭日伪残余,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创建东北根据地。国民党也非常重视东北,叫嚣要“控制华北抢占东北”。抗战期间,国民党的主力集中在遥远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抗…  相似文献   

6.
杨飞  杨剑 《广东党史》2010,(5):23-27
<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中国广大军民进行了一场特殊战争,即针对新老解放区政治土匪以及历史惯匪的大规模剿匪斗争。在这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我军为党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针对国民党收编加委的反动土匪武装的猖狂活动,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根据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我地方兵团组成剿匪部队,采取坚决彻底消灭的方针和军事上严厉打击、政治上分化瓦解及  相似文献   

8.
华安地处闽南金三角的西北端,是沿海地带的一个山区县。因地僻而险,1949年以前华安地区匪霸横行,民不聊生,一片苦难的景象。新中国初期,以黄雨定为首土匪活动猖狂,手段非常毒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极大。一场为保卫和巩固华安人民政权的剿匪斗争展开了。经过艰苦的斗争,华安人民取得了剿匪的胜利,迎来和平、稳定的环境,华安人民终于能够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年轻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相当严峻的形 势,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 题,其中,平息匪患就是新中国领导人必须尽快着力 解决的一大问题。 毛泽东下令:"必须限期消灭土匪" 匪患成灾是新中国面临的首要的社会问题,而且 土匪武装多为国民党反动派势力所控制,他们袭击基 层人民政权,封锁占领小城镇,控制边远农村;破坏城 乡交通,残杀地方党政干部,绑架勒索,奸淫妇女,无 恶不作。这严重威胁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 正常秩序,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消灭土匪、根除匪患的 呼声十分强烈。剿灭土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衡宝战役结束后,湘中解放,盘踞在龙山境内的国民党军残部,趁解放军挺进西南之际,勾结地方土匪,猖獗活动,企图动摇刚刚建立起来的人民政权。国民党军残余和土匪成为危害龙山的孽障。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革命政权,中共湖南省委、省军区部署了清剿龙山反动武装的战斗。  相似文献   

11.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从苏维埃政权向农民委员会和反日会的过渡,在此基础上,党提出创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主张,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在东北沦陷、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起来的、与之对立的抗日政权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人民政权,不但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支持了抗日游击战争,也是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西南解放后 ,严峻的粮食形势考验着新生的人民政权。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 ,审时度势 ,果断地把征粮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邓小平根据大西南的特殊情况 ,说服各方面充分认识征粮的重要性。并指导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西南各省区实际的征粮政策。征粮开始之际 ,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疯狂掀起暴乱。各级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深入农村 ,一方面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应征粮食 ,一方面狠狠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在邓小平和西南局的正确领导下 ,终于打赢了征粮这一硬战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13.
日本投降后,中国的时局发生重大变化,曾参加南泥湾开荒大生产,从而闻名全国的驻守延安的三五九旅一部按党中央部署,奉命组建南下第一支队,由王震旅长带领,东渡黄河开辟新的战场。不久,三五九旅又组建为第二支队,随之南下。南下途中,第二支队奉中央迅速挺进东北的命令,调头北上,参加开创东北解放区的斗争。在东北解放战场上,三五九旅清剿了国民党军队及盘踞在东北解放区后方的土匪武装,又建立新的战功,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东北人民解放事业及全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彻底消灭土匪武装,确保东北根…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21,(12)
正清剿土匪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黑龙江地区收编7万余敌伪残余和土匪,武装阻挠共产党接收工作和根据地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在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下,黑龙江地区把改编部队、肃清土匪和发动群众作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清剿土匪武装,保卫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据记载,1945年11月至1947年12月,黑龙江地区共进行剿匪大小战斗2987次,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其解放初期的政权建设,对胜利地进行东北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人民政权的建立,探索和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09,(8X):10-31
<正>解放前夕的福建,党和福建人民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迎接解放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面临着解放后执掌政权的考验。在军事上,国民党政权在失败前夕,有计划地笼络和扶植土匪,指使其开展"敌后游击战"。这些土匪,与国民党潜伏下来或派遣进来的特务分子、国民党军队溃败的散兵游勇、妄图逃避打击的恶霸地主及反动会道门头子等,相互勾结,形成了一股股"政治土匪"。解放初期,这些土匪到处烧杀抢掠,造谣惑众,破坏交通,袭扰人民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秩序和生产的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15”日本宣告投降,我军即挺进东北,解除敌伪武装,解救群众,建立人民政权,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的进犯,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各地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当时进入东北的建制部队和干部团总计13万人(其中党员约4万人),从中抽出一部分干部和兵力相继建立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一、合江军区第5支队副司令杨清海等干部生活腐化、通匪投敌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确定为"全国战略方针"1。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多名干部进入东北。当时东北情况十分复杂,伪满军警、汉奸、地痞等组成的政治土匪活动猖獗。他们同国民党联系密切,被老百姓称之为"中央胡子"。干部腐化堕  相似文献   

19.
散木 《世纪风采》2012,(3):18-21
1949年10月16日衡宝战役结束后,湘中解放,盘踞在龙山境内的国民党军残部,趁解放军挺进西南之际,勾结地方土匪,猖獗活动,企图动摇刚刚建立起来的人民政权。国民党军残余和土匪成为危害龙山的孽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刚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面临着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救灾渡荒措施,最终战胜了这场灾荒,为新中国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