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聚合式”的传统大节,是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春节正在走向国际化,无论是其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逐渐取得的国际影响力,都使其逐渐成为真正的“聚合性节日”。当前,春节的国际传播仍存在节日仪式驳杂、文化符号缺乏提炼、节日文化产品开发不够等问题,提炼春节的仪式、符号意义,打造春节文化产品是进一步推动春节国际传播、实现春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吗?我们还会过年吗?”河南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在自己撰写的《保卫春节宣言》里这样说,面对西风盛行、西方文化的曰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作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堡垒。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以一种简单的排他主义拒“洋节”于国门之外,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和商业化炒作,把传统节日变成掏掉民族文化内核的“空壳”,我们的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不仅仅在于是否要“保卫”,而是中国传统节日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掘出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声音     
“面对西风盛行,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河南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在自己撰写的《保卫春节宣言》里这样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着圣诞文化的“疯狂登陆”,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却“日渐式微”起来,直至导致一些学者开始了其“忧患行动”,国内一些学者甚至还发出了《保卫春节宣言》: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非物质遗产”,在今天“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应注重对它的“保护”。河南大学师生还发出了“保卫春节”的倡议,并得到一些市民的响应。(据1月4日《时代信报》) 的确,尽管春节的过节气氛变得一年比一年寡淡,尽管各种洋节在国人间显出了强劲的成长势头,但具体到中西节日在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的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河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撰写的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引起了各方关注。针对近年“洋节日”在国内越来越走俏,本土传统节日相形之下越来越“萧条”和“冷清”的现状,《宣言》从一开头就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我们会过年吗?我们到哪里过年?“一石激起千层浪”,《宣言》中的问题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赞成高有鹏教授观点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激烈的观点交锋让人们不得不思考:面对洋节日的“节节进攻”,专家发出“保卫春…  相似文献   

6.
张勃 《北京观察》2024,(1):67-69
<正>丰富的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赋予北京春节不断传承发展的精神动力。今天传承发展春节,既要传承发展它的习俗活动,也要传承发展它的文化内涵。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新年,是标志着年度周期新旧交替的节日。在我国,早在三代时期,已有了年度时间周期的概念,并形成了后世新年习俗的雏形。但明确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并长期传承下来,始于汉武帝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中华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意蕴,在春节团拜会等场合集中阐释包括春节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并赋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刘立云  贺云翱 《人民论坛》2022,(24):123-125
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流淌的文化”,是中国人民能够切身感受的“活的传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技艺也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展现新的工艺文明形态。让传统技艺既“传得下去”又“活得起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内在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外在标志。为此,我们需要做好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传承保护,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回家过年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它不仅是亲情团聚与人际沟通,更是父母的期盼。然而,与回家过年不同的是,在春节来临之际,当前都市里却也有大量的“恐归族”,不愿意甚至不敢回家过年。这样的春节“恐归族”让中国传统民俗多了些别样意味。对很多“不回家的人”来说,不是他们不想回家,但是太多客观因素让他们成了“不回家”的人:车票难买、社会的压力、快节奏的工作、亲友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等。其实春节团聚的主要目的是探访家人、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实质性的内涵。如果条件不允许团聚,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留言等方式来实…  相似文献   

10.
一、保卫的起源(一)关于《保卫学教程》中“保卫的产生”问题。《保卫学教程》(群众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一章第一节的“保卫的产生”开章说:“保卫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问题就在于“一定发展阶段”是指什么时候。恩格斯在讲到国家的产生时也曾说过:“国家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从《教程》的内容看,这“一定发展阶段”显然是指国家产生以后。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保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人类的存在有着不要分割的联系,在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里,  相似文献   

11.
春节的变迁     
《传承》2006,(2):36-37
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萌芽于先秦时期,成长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定型于隋唐两宋时期。春节传承了中华历史文化,代代相传,为中华各民族所认可。古代“春节”叫“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现代人称之为“春节”,在民国以前不叫“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旅游过年”成为新潮流。但关于年轻人如何过春节、年味是否变化的关注与讨论主要在“形式”层面,尚未切入春节体验的核心实质。因此,既要对年轻人过年之“变”予以归纳,也要理解其不同过年方式中“不变”的文化意涵。在变化的层面,年轻人主动选择在旅程中的异城异乡过年,是家庭结构核心化、流动能力增强所致;追踪新媒体节奏,从线上狂欢转向现场欢聚,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引流效果;到他乡寻找年味,展现出年轻人守护乡愁的努力。而在不变的层面,不论在何地、形式如何,“要过年”依然是年轻人的共同诉求。在旅游过年中求新、呈现自我、表达情感、寻获归属和认同,体现出年轻人对传统春节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追求,反映了中国式“文化春节”的魅力与活力。对于年轻人的春节文旅潮流,既要给予充分供给和满足,亦要恰当引导和有效推动。  相似文献   

13.
一、“保卫”的词义“保卫”的基本词义是防护、防卫、守护。如保卫人身、财产安全,保卫国家等。保卫在我国现在公安术语中有两重含义,一是与“公安”同义。如常用的“公安保卫工作”,将“公安”与“保卫”两词并列,其意与“公安工作”相同;二是指经济文化保卫工作,这是一个专门的概念。与“保卫”同义的还有一个词叫“保安”,意为保障安全。因此,有时人们也把保卫工作叫保安工作,把保卫科叫保安科。这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年;一样的期待,一样的梦。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着对春节的美好记忆,在这美好的记忆中成长、传承。每逢春节,不管你身在何处,家是你永远的牵挂和归宿,大家都会放下忙碌,背起祝福,赶着回家过春节,让家更温暖、让情更深厚、让传承更久远。这份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15.
《上海支部生活》2011,(5):10-13
中国人讲“远亲不如近邻”。是有传统的。自古以来,人们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这些优良风尚就一直在民间不断传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妇孺皆知。时至今天,睦邻文化传统已不仅仅是如何传承的问题。现代化、城市化,极大地改观了我们的生活,却也让我们遗失了许多曾经的美好。于是,我们开始怀念,并努力重构。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工作中,金山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各街镇和金山工业区从实际出发,着力推进“一镇一品”文化建设,努力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7.
视野     
在创新中让年味儿长存今年春节期间,国博开设“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庄重的文化殿堂与红火的节日民俗不期而遇,带给人们别具一格的体验。如果说“博物馆里过大年”是激活传统文化的主场,那么春节文创就是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保护传承、教学传承、竞技训练传承、社会休闲健身传承、城市化传承、市场产业化传承是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而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理论研究、保护其原生态的“活化石”、走创新传承发展之路、结合全民健身挖掘传统体育娱乐项目等为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有一组统计数据很引人注目:春节七天假期,全国发送手机短信量首次超过100亿条;除夕夜,仅北京一地短信发送逾1亿条。如果仅从这一点上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热度”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是升高了。"然而,还有一组数字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夜,有近五分之一的家庭出现独守空室的“空巢”老人,并随着节日里3-5%出游人数增长的速度同步增长。"这一“热”一“冷”着实值得人们反思。"客观地说,如春节这类已历的节日出现“降温”现象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人们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同样追求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所以如今花样…  相似文献   

20.
“保卫学已经建立,尚需完善。”这是全国第二次保卫学学术讨论会对保卫学发展的一个总的估价。但保卫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深入研究,实践经验如何升华为理论,这不仅是专业理论工作者思考、探索的问题,也是广大保卫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开展行业保卫研究,是保卫学发展的一个方向。根据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