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月份以来,石河子市广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把民工工资送到施工现场,发到每个民工手里,当月在工地张榜公布的办法,受到民工的称赞。以往,在广联公司打工的民工,每月的工资经项目核算员和劳务队造册后,由劳务队长代领分发,工资转了一个“弯”后,一个月究竟能拿到多少工资,实际拿到了多少工资,民工本人不知道,公司领导和管理部门也不清楚,只有劳务队长一人知道。由于出现了劳务队长这个“隔离层”,在造册工资中克扣民工工资,多领少发或者领而不发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损害了民工的经济利益,引发民工工资纠纷,也损害了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初,他带着自己家卖红枣的30万元,远赴乌鲁木齐项目工地,为农民工发放工资。虽说和几百万元的民工工资相比,这是杯水车薪,但他却说:"民工兄弟辛苦一年了,我不想看着他们为了工资到处奔波讨要,这是应该付的良心钱。"一个多月来,他来回奔波在甲方和施工工地间,为解决民工工资不停地忙碌着。他就是一师塔建集团205项目部经理李军伟。今年48岁的李军伟,自1997年起就一直担任项目经理,主要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自从从事建筑业以来,李军伟就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哈尔滨市的一名国企员工.因近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全国多个省、区、市纷纷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非必要不返乡、尽量留在当地过年"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但有些人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返乡.我想问一下,春节后返工返岗因疫情滞留算旷工吗?还有很多人响应倡议不返乡,过年期间也留守工作岗位,能拿到加班费吗?  相似文献   

4.
民心的感动     
编辑同志:作为一个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的员工,我曾亲眼目睹过很多民工一年到头辛苦工作,却拿不到血汗钱的情景。随着国家建设的日新月异,一批批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在我们的城市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和美丽的设施,哪一个不是民工兄弟们建造?还有很多需要体力劳动的行业,也都少不了民工。当居民住在冬暖夏凉的高楼里,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们却住在拥挤不堪、风雨不挡、低矮脏乱的工棚里。他们远离家乡亲人,靠辛勤劳动来换取报酬。他们和家人都要生存,然而,很多民工苦干几年有时却一分工钱都拿不到,又怎能保障他们最基本…  相似文献   

5.
每个周末,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都专门为民工免费放映电影,并举办民工放映培训班。民工拿到电影放映员资格证书后,就能在工地上为其他民工放映电影了。瞧,讲述民工生活的电影《回家》首映式开始了。看到影片中自己熟悉的场景和身边发生的事儿,民工们笑得前仰后合。电影院里的笑声@雷声 @倪光辉  相似文献   

6.
作出取舍     
张建伟 《新湘评论》2010,(18):54-54
前些天,宝根收到爹的来信,说是今年搞特种养殖赚了些钱,叫他带上媳妇回老家过年。宝根媳妇彩英是城里人,嫌宝根老家穷乡僻壤、路远难行,所以总不愿回去过年。今年公公都发话了,才勉为其难地跟着宝根回了山沟沟。儿子儿媳回来过年不容易,宝根爹杀猪宰羊,请了众叔伯兄弟来他家做客。  相似文献   

7.
四季轮回,岁序更替。以时计算,用年区隔。算一算,还有多少天过年,一年得失几何;计一计,过年又多少天了,未来成败些许。算也好,计也罢,其结果不外一有形或无形的账本、账户、账目而已。老人日,“吃不穷,穿不穷,不会划算一辈子穷”,就是讲人生必须善于算账。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39岁的高建国开始在北京市某建筑工地打工,并与正在施工的工程队签订了劳动合同,工期为1年,一个月1300~1400元。工程队承诺在2002年底,将工资一次性结清。可是到了年底,高建国却没有拿到钱。在这个工程队里和高建国一样没有拿到工资的民工共有500多名,被拖欠的工资总数高达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公元1992年7月的一天。 长春市市政府副秘书长于德满和十几个人来到市区东南伊通河东岸的一片稻田边。他们当中有人拿着测量仪,有人拿着罗盘,有人拿着尺子。他们不停地说着什么,神情是那样的庄重。这时,围上来一帮农民,他们七嘴八舌地问于德满: “你们要在这儿干啥?” 于德满回头看了看同伴,对这帮农民说:我们要在这儿建一个现代化新城区! 听了这话,似懂非懂的农民兄弟半信半疑:建一个现代化新城区?你们不是在吹大牛吧!  相似文献   

10.
正金秋是一个充满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季节。每年八月,都有一份翘首、一份期盼。无数个学子,十年寒窗努力,期待金榜题名。然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聪颖勤奋,他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他们有的还拿到了重点高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喜悦面前,他们却愁眉不展。贫困,成为了他们实现梦想的拦路虎。有多少困难家庭,或因失业下岗,或因疾病伤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农民已经摒弃小农经济的生活模式,他们怀着对都市生活的憧憬,带着对增收的渴望,大胆地走出农村,大胆地奔向城市。尽管历尽艰辛,但当他们背着日渐充实的行囊踏上归途的时候,当他们用赚来的钱砌起一栋栋小楼,把孩子送进学校的时候,他们不得不从内心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收入,在“打工”中增长近年来,有一个最流行的词语———打工。说起打工,农民们总有扯不完的话题,道不完的欣喜。因为打工不但让不少农民兄弟增长了见识,而且让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不用愁没钱过年了,不用愁没钱给孩子交学费了,不用愁没钱讨媳妇了……这些对于…  相似文献   

12.
村戏     
离开故乡20多年了,故乡的村戏始终让我魂牵梦绕。我的故乡在甘肃南部,祖辈们至今传承着过年唱大戏的习惯,戏种是被人们称为“干吼”的秦腔。进入腊月,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得以清闲,外出打工的民工们也都回到了黄土塬上。  相似文献   

13.
答询     
国家在今年年初提高了伤残人员的伤残金。访问,具体标准是多少? 为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保证革命伤残人员的生活,民政部、财政部决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提高在乡革命伤残人员(含革命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伤残抚恤金标准,增加的经费,由中央财政另行下达。  相似文献   

14.
一次回老家和一位农民兄弟闲聊。他突然问道:“你们在外面吃一顿饭要花多少钱啊?”我打着埋伏说:“三四百元吧。”“哦,三四亩麦子的钱呢。”我问怎么算呢?他回答:“农民种一亩小麦,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刨去种子、化肥、农药、用电等花费,劳动力不说,每亩地也就可以收入100元。这不是一顿饭就要用掉三四亩麦子的钱吗?”我无话可说。我出身农民家庭,亲身体会过农民种田的辛苦和艰难。进城工作后,虽然我的脑袋上已没有了高粱花子,两手的老茧也早已脱落,但我仍固执地以为自己还是“农民”。可是我这个“农民”怎么也不会想到农民兄弟会以小麦来…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月16日(农历腊月25日),四川省南江县召开千人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县开展“争当人民群众好儿女”活动。春节期间,县委书记青理东没有回老家过年,却一头扎进秦巴山区。腊月二十六:兑现民工薪水下午17时,在县交通局,关门乡农村妇女李文春情不自禁地说:“村里的孩子们有学  相似文献   

16.
徐天龙何许人也?他是山东的一位普通农民。2003年春天,为了讨要工钱,在无望的情况下,他点火自焚。由于抢救及时,他没有死去,但落下了终身残疾。这事曾在《经济导报》上有详细报道,2003年3月19日,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题为《为什么他们总是泪流满面?》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旷天良也是一位民工,确切的说他是一位工头。为了讨要工钱,  相似文献   

17.
京城新鲜事:民工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徐广权,时永年现在,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民工在全国各大城市流动。一提到民工,许多人就皱眉头,甚至有人称他们是“盲流”。但事实上民工已悄然成为城市建筑。服务等行业的方面军,他们给城市生活带来的方便是不能否认的。如何去弊...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14,(2):16-20
对于忙碌了一年的中国百姓而言,春运似乎是一个让大家纠结而又无奈的话题,多少期盼、多少等待都寄托在返乡过年的一张小小车票里。但每到春运时刻,“一票难求”“归途多艰”的现实,总会让人们对我国的交通现状产生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慨。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5月,对于四川籍农民工夏良军来说,是他一生难忘的季节,也是他在民工兄弟的帮助下战胜病魔重新站起来的时刻,也让众农民工感受到了一人有难八方支援道德的力量。2015年4月26日,在兵团六建长城公司北屯项目工地工作的夏良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4,(4)
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干警心里装着群众的利益,用行动践行“执政为民”的如山誓言,写下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法律援助500民工讨回血汗钱2003年7月31日,是马鞍山500余名民工和他们所支撑的500余个家庭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书让他们翘首以盼的工资有了着落,使他们可以盘算整理荒芜的田地,盘算重建被洪水冲毁的家园,盘算将数百名无法交付学费而辍学的儿童重新送返教室……500多名安徽民工辛勤操劳了一年,工程完工后却拿不到劳动报酬。业主拖欠工程款虽然已经成了建筑业内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