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河口海岸研究所副所长侯国本说,他提出的一个治理黄河新设想,如果能付诸实施,几十年后,被称为“悬河”的黄河有可能变成地下河。侯国本认为,治理黄河主要是泥沙问题。据有关资料分析,黄河每年要倾泄十二亿吨泥沙,一部分漂流人海,一部分沉积下来。郑州以下九百多公里的河床,每年要升高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洪,山东、河南两省每年要组织几十万人上阵,抬高,加固黄河堤岸。近期来,大约每十年加高河堤一米。到目前为止,黄河中下游的河床已高出地面十到二十米。如果年复一年地沿用这种“以堤束水”的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走笔黄河口     
林剑 《党政论坛》2008,(4):36-37
黄河口的确与众不同,原因就是随水游走的泥沙。就是这些泥沙,在黄河入海处不断淤积着奇特的事情、迷人的风情、有趣的人情。  相似文献   

3.
《瞭望》1984,(39)
本刊第二十六期‘专家建议’栏中,介绍了山东海洋学院教授侯国本关于在黄河口挖沙,以稳定河道,治理悬河的建议。据悉,目前山东省已成立了黄河口挖沙可行性研究小组。十三名小组成员和六名顾问,分别来自山东省科委海洋开发中心、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及山东省交通厅、水利厅等  相似文献   

4.
九月,山东省东明县谢寨 附近,泥粥似的黄河浑水沿着渠道流进用围堰圈起的土地,泥沙慢慢沉淀下来,越积越厚,清水从泄水口不断泄走。二十多天过去,奇迹出现了:四千多亩沙荒、涝洼和盐碱地不见了,一大片平展展的肥沃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水利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利用黄河泥沙放淤改土的成果。这些新地不久即可种麦,不用施肥,明年也能亩产四、五百斤。  相似文献   

5.
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部门最近宣布,近年黄河泥沙显著减少,每年的输沙量比过去减少三至五亿吨。这不仅使黄河下游河床淤积速度减缓,而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来沙量减少,人们在控制水土流失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专家们认为,黄河中上游干支流上修建的大型枢纽工程起了一定的拦沙作用,这是黄河中下游泥沙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黄土高原地带种树种草,恢复自然生态,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则是黄河泥沙减少,实现黄河水变清的根本条件。 黄河上中游,从青海高原龙羊峡谷到河南省邙山,婉蜒在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带,沿河两岸沟壑纵横,几百  相似文献   

6.
穆绪刚 《团结》2009,(6):41-42
黄河年平均输沙量为14.7亿吨.其中下游河道多年平均淤积量3.87亿吨(其中高村一利津段1.84亿吨).其余9亿多吨送人大海。大量泥沙输送到入海日.带来始料未及问题:随着人海口泥沙的逐年沉淀铺积.主流流路不断延伸.导致纵比降变缓。流速降低.将加速主河床淤积.流路萎缩且游荡.造成泄洪时河口处海水顶托水位壅高.  相似文献   

7.
时下,住在长江沿岸的人们眼望发浑的长江水越来越担忧,加上三峡工程的日益临近,大家关心着这样一个问题:长江会不会变成黄河。对此,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胡又肯定地说,长江决不会变成黄河!胡工认为,长江会不会变成黄河关键就看江水泥沙含量是否已接近或赶上黄河。长江平均年流量是黄河的10至20倍;而年输沙总量仅为黄河年输沙总量的1/4;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1.2公斤,仅是黄河4%不到。长江与黄河泥沙含量相差如此之大,长江又缺少黄河那样的泥沙来源,因而大可不必为长江变成黄河而担忧。胡又介绍,宜昌水文站…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4,(30)
黄河污染越来越重,沿河农民和城市居民万分焦急,许多企业治污有心无力,治污的思路和出路在哪里? 专家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西方发达国家人均GDP达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6,(16)
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地质状况,我国有关部门分别在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规划了三条调水工程的可行线路,形成了南水北调西线、中线和东线的规划总体布局。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 (一) 东线调水工程 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江都站抽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可自流,经位临运河、南运河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近期的供水范围是苏、鲁、皖三省。远景的供水范围可延伸到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0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51公里,穿黄段9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全线最高处东平湖蓄水位与抽江水位之差为40米,总扬程65米,共建13个梯级泵站。  相似文献   

10.
多少年来,提起黄河的治理,人们总是把眼光盯在黄河的上游和中游。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洪固沙,修堤筑坝。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如今的各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眼光就不仅要盯着上游、中游,而且还要盯着下游、河口。 历史上,黄河入海的流路是不稳定的。利津县四段以下,对黄河入海流路不加任何控制,任其摆动,漫流入海。由于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河口一直处于淤积——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流窟野河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粗沙主要来源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神府——东胜煤田的开发建设,该地区本已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更是日益加剧,年增加输入黄河泥沙800多万吨。为此1988年10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了《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晋陕蒙三省区也颁布了《规定》实施细则,成立了水保监督机构,使煤田的开发建设开始走上有规可循的轨道。但从《规定》颁布实施两年多的实际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2.
听说,北京某外企老板一天上班后,突然炒了他的司机的“统鱼”,原因是老板早晨上车时,发现车子的里程表比昨晚到家时多出20公里。该司机也二话没说,卷起铺盖立马走人。听到此事,笔者忽发联想:假如这个老板是国有企业的头儿呢?假如是国有企业的头儿,这个事情恐怕就不会这样轻而易举、干脆利索地了结,而且事情本身也未必构成什么问题。因为国有企业的头儿一定会这样认为:——多了20公里,是不是自己昨晚看错了?没事)L看里程表干嘛,这么不放心人。——水是清刚无鱼,司机嘛,谁没个事)L?多出几个公里都值得一提?——人家给咱…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众多的省、市中,以一条大江的名字命名的省份,恐怕只有黑龙江省了。可见,水在这个省份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黑龙江号称我国第三条大河,全长4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略大于长江,水量是黄河的7倍。其最大的支流松花江,流经全省中部,贯通东西。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遍及全省,其中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条之多。  相似文献   

14.
去年国庆前,我抽空去甘肃访问,横穿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指黄河以西夹在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和甘青分界线上祁连山中间的一块狭长地带,东西一千多公里而南北最短的距离只有100多公里。这是一块黄土高原上有名的绿洲。 河西走廊久已闻名,它是古代丝绸之路所经之地。  相似文献   

15.
正在相关的平台上对碧流河是这样介绍的:发源于辽宁省盖州市万福镇庙沟新开岭,海拔高度1047米。碧流河全长156公里,是大连地区最大的河流。碧流河在蛤蚂什岭附近进入大连庄河市。流经庄河、普兰店等8个乡、镇,在庄河市明阳街道尖山村河口注入黄海。在写这篇文章时,笔者见到赞美碧流河的诗句:九曲十八湾的碧流河,在辽南的群山中静静地穿过。河中的流水碧蓝碧蓝,像一条明洁的绸带从天上飘落。  相似文献   

16.
从青藏高原奔涌而下的黄河,蜿蜒九曲,在鲁北注入渤海,从黄土高原裹挟下来的大量泥沙,日积月累,孕育出一片肥沃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这是我们国家最年轻的土地。 黄河的馈赠  相似文献   

17.
黄炼  石磊  吴问鲍 《党政论坛》2012,(12):23-23
据2000年出版的《中国海岛》一书记载,沿着我国1.8万余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分布着6500多个海域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它们的岛岸线长达1.4万余公里。如果将海南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香港、澳门所属海岛包含在内,实际数字将上升至7000多个。海域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8.
山西:黄河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她那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色,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神奇美丽的传说,无不吸引着旅游者的心。自1986年开辟黄河旅游线以来,已有14个国家的2000多位外国旅游者,国内5万多人领略了她的雄姿风采。黄河游,从山西运城出发,西行20公里便到解州关帝庙。解州常平村是关公的家乡,因而古人在解州  相似文献   

19.
去冬今春北方持续干旱,今年3月初黄河开始断流,时间达历史上最长的150天左右,断距超过570公里。而自8月初以来,黄河中游连续降雨,致使出现两次洪水,最高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在花园口出现94.7米的历史最高水位。这一旱一涝使两岸人民谈“河”色变,苦不堪言。 而今,滔滔黄河水正在高耸的大堤内奔涌,望着两岸绵延一千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人们心中焦虑:他还能安然屹立吗?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本刊记者曾撰文介绍了黄河下游严峻的防洪局势。黄河的问题主要在泥沙。进入本世纪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积抬高3—5厘米。人民治黄40年,保证了黄河40年没有决口溃堤,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河道淤积速度加快,近期平均每年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