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管理的核心。对人才的遴选、识别、使用,毫无疑问,是管理当中最重要的问题。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对不同特征人才的态度上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德才兼备,一直是中国的传统选人原则。晚清著名政治家曾国藩财认为:“德才兼备,更重于德。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工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显然,有才而无德的人是不受曾氏欢迎的。 作为中国民族计算机业执牛耳者,联想集团总裁…  相似文献   

2.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原则。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德与才,德居首位,德为才之帅;有才无德,“才”亦可能误入歧途,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出在“德”上。如何考察评价干部的“德”,是一个重要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据悉,日本一学者根据“人才”德的多寡分为三类:德才兼备者称为“人财”——是人民的财富;有才少德者谓之“人材”——是做好某事的材料;有才缺德者叫作“人豺”——是危害人民的豺狗,给人民带来灾难。这一分类提醒我们在使用人才时还要弄清他们所拥有的德,要量德使用人才。 我们认为,对“人财”要破格放手重用,可将其作为行政主职、业务主管、学术带头人;对“人材”要不拘一格,在启用的同时加强教育培养并辅之以制度约束,可作为行政帮手、业务助理、技术骨干;“人豺”虽有某种特长,工作中也应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但一定…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中青年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代表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工作,不仅要抓紧,而且要抓好。”如何真正培养选拔一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年轻领导干部,在当前工作中,我们务必防止畸重畸轻的现象。一是重才轻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二者不可偏废,有德无才a,难当重任,有才无德,其才足以济其奸。但一些部门或单位在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往往重视了年轻干部“才”的一面,忽视了其“…  相似文献   

5.
用人撷言     
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群。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之人。   德才兼备成大事,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无德无才干不成事。   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先是好人。   用人,凭实质,论能力,重公论,一把尺子量长短。   用人如器,各取其长。   用人,避“将才”之短,扬“帅才”之长。   用人,就要用那些热爱祖国的“忠才”,为民做事的“干才”,兴邦建业的“命才”,清正廉洁的“仁才”,识时明理…  相似文献   

6.
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世纪开端,选拔任用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担负起新的世纪发展历史重任的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直接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坚持德与才的辩证统一,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才用人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小平同志选拔任用干部思想的核心。当前,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反对“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错误倾向。江泽民总书记最近也指出要加强“德治”,古人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  相似文献   

7.
党内腐败现象是当前全国人民和党内每一个有正义感的党员所深恶痛绝、痛心疾首的,而“用人不公”则又是党内腐政现象中最突出的一个。什么叫“用人不公”?就是用人者公然或隐蔽地违背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方针,不公正、不公道、不公平地使用干部。致使不少有才有德、忧国忧民、工作勤奋的同志被打入另册,得不到提拔重用,而另一些有才无德、有德无才甚至缺德少才的庸碌之辈却青云直上,志得意满,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8.
张国才 《湖湘论坛》2001,14(5):48-48
一、“官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官就有权。权力的滥用表现为行为的腐败,而行为腐败是因道德准则产生严重错位而引发的。可以说,道德沦丧乃权力腐败的重要条件。 宋代司马光认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司马光对德才的看法发人深省。我们现在选拔人才,提拔干部虽也十分强调德才兼备,但实施的结果不尽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德的标准未能完全“量化”,德的考察未能细化,德的培养未能“经常化”,实际上存在“以才代以、“重才轻德”的倾向。 因为道德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关涉人…  相似文献   

9.
一、高素质公安人才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为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指明了方向。这里讲的高素质公安人才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离开德讲才,或离开才讲德都是片面的。“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司马光的人才观原则上是正确的。古今中外,不同阶级的人才观都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对德和才的具体内容的界定有所区别。毛泽东同志曾经用“又红又专”界定人才。邓小平同志多次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对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手软,一手硬。认真回顾一下我们这几年走过的路,从…  相似文献   

10.
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论及才与德的关系时,依才德的多少把人分为四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这些人当如何取舍呢?“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德”对于一个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来说,如果不注重道德建设,“挟才以为恶”,  相似文献   

11.
德才兼备,是用人举贤的标准。德者,兼之以才,则如樯帆纳风,驰骋万里;才者,施之以德,则如行舟添舵,永不迷航。有德无才,于事业无用;有才无德,于事业有害。过去,极“左”思潮下的唯政治论,纵容狂热,袒护愚昧,严重扭曲正确的人才观。现在,我们提倡解放思想,尊重才干,但绝不是忽视政治标准。德,是领导干部的先决条件。当然,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德的涵义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当今改革开放新形势  相似文献   

12.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德”与“才”之于一个大写的“人”的重要性,尤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因此,从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到社会氛围,我们一贯重视教化的作用,提倡“德才兼备”,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急功近利的“成功学”影响下的不重视、机械地说教灌输习惯影响下的不得法,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促人警醒。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在校园内的几起恶性事件,引发人们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更多关注和忧虑:该如何承担德育之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2,(7):49-49
陕西省延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鲁保国认为,民政是为民之政,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在社会建设中责任重大,不可替代。做一个合格的民政局长应该做到:(一)立德行善。德才兼备。立德行善是为政之首。孔子说:“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就是品德;普,就是彗举。立德行善,就是要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竭诚拳献的“孺子牛”品质,践行民政为民的职责。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力行“三菩”。  相似文献   

14.
要以德服人     
我们常说,要以理服人,无论大官小官,权力多大,都得讲这一条。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你把理讲明说透了,人们会理解和接受的。笔者提出“要以德服人”,并非是对以理服人的否定或取代,其目的在于突出或强调一下,让“服人”的人多讲点德和多有点德,不要空讲理、蛮讲理罢了。“德”者,指“德行”、“品质”和“德政”之类。理,便是大道理了。一个人,尤其是“公仆”者,无德硬讲理,理也黯然失色,人们心不服,面也不服。只有德正,人们才口服心服。诸葛亮对刘备忠心不贰,大概与三顾茅庐之德有关,同样,诸葛亮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德…  相似文献   

15.
一是为人要正。孔子曰 :“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有位作家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好人不见得是好官 ,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 ;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 ,从政肯定要跌跤子。”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说 :“道德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品格 ,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 ,有才无德会毁掉事业 ,德才兼备才能开创事业。领导干部形象好 ,就能产生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正 ,是为政之本 ,更是做人之本。所谓“正” :一是要正派。要坚决摒弃那种溜须拍马 ,拨弄是非 ,打击别人 ,抬高…  相似文献   

16.
罗孝平 《传承》2011,(9):1-1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笔者认为,德与才,辩证相生,缺一不可,无德无才者必被淘汰,有德无才者难以兴业,而有才无德者则祸患无穷。只  相似文献   

17.
古人曰:“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德是指人们的人格、品行、道德修养.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在考察任用干部时,强调“德、勤、能、绩、体”五个方面,“德”始终排在首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这说明在当今社会“德”对我们每个人、每名官、每个群众乃至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才,不仅要有“才”,还要有“德”。不论哪个历史时期,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自古以来,国内外都把思想品德看作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我国古代十分重视道德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周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里司马光提出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精辟见解,把德放到统帅的地位,并指出由于德才的不同,造成了对…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作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首要的是大胆解放思想,转变用人观念,大力倡导“四破四立”: 一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破除重德轻才、重才轻德的思想,树立起凭实绩用干部的观念。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干部的基本原则,必须从“兼备”二字上全面理解,辩证运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对德才的把握却往往失之偏颇,或重德轻才,认为只要思想品德好,能力差一点不要紧;或重才轻德,认为只要有本事,不管什么人都可重用。以这两种观念用干部,都会阻碍改革和经济建设,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当前,坚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