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个人能力和作用的前提。领导干部首先应该达到心理和谐,才能有效承担起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和谐的主要因素包括对个人能力素质、个性特点和工作绩效的客观认识。领导干部加强个人修养对切实履行职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和谐社会对人和谐心理的诉求,分析了人心理不和谐的内因与外因,并探索了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并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影响人的心理不和谐主要有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实现人的心理和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高校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本文主要从家庭、校园、社会环境等方面论述构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心理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大学生心理和谐应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际找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积极主动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努力塑造大学生心理和谐,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企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构建“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之间的和谐,是国有企业构建和谐的核心。领导干部理解和掌握和谐企业的内涵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事业成败的关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危机,不仅是干部个人的小问题,也是关乎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大问题。本文就领导干部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对策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探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8.
梳理西方法哲学流派中自然法学派、规范分析法学派、社会学法学派和后现代法学思潮有关"和谐"这一基础法观念的知识,可以提炼出理性和谐、规范和谐、利益和谐与二元和谐四大和谐法治的理论模式.中国法理学要回应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就必须在总结、借鉴西方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有关和谐法治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
党政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恐惧,抑郁,浮躁,贪婪。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家庭、诱惑的压力,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正确看待失败、得失、挫折和升迁。党政领导干部应学会一些心理保健方法,如改善物理环境,端正个人的态度和认识,懂得寻求社会支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培养业余爱好,等等。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心态和谐与否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导致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心理疾患。组织上的关怀和帮助、自我修炼与调适是提高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和谐价值的探讨已经如汗牛充栋,但就刑事诉讼中的和谐价值问题却一直没有人进行研究,而这一价值又常常被刑事诉讼法学者所使用。和谐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不仅应用世界的眼光解决中国的问题,更应从中国的问题出发,用中国的眼光来解决世界的问题。刑事和解的最主要的价值理念就是和谐价值,在整个刑事诉讼价值体系中应当明确树立和谐价值理论,并依据和谐价值理论凸显伦理道德的要求,从而使刑事诉讼的过程和结果更和谐,实现其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社会和谐度以及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变量关系,人们可从两个视角获得对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和谐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层面,各种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机理;而在非政府组织的一般层面,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又存在统一的机理即效用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法的社会和谐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理念涵括经济法理想和信念两个方面,社会和谐作为经济法的基本理念,有其特定涵义。经济法社会和谐理念产生的背景依赖以及和经济法价值、宗旨、原则的契合,说明了社会和谐是经济法理念的应然性,经济法及其社会和谐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随着知识信息自由流动,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在语言上、价值观念及哲学思想上。同时,由于任何民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加之文化的交流,文化必然有共同性、趋同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也是党的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党内和谐包括党的思想和谐、党的制度和谐以及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关系的和谐等方面的内容。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大力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以反腐败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心理素质教育日显重要.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不仅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还要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促使家长与社会力量参与学生的心理教育,并在集体中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也是对城乡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实行排挤和消灭的过程。斯大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变动情况,初步探索和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形成一致与和谐的关系。然而,斯大林把和谐看成是无矛盾,甚至"完全一致",这就使得他的认识不仅偏离了唯物辩证法,陷入形而上学,而且也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斯大林的错误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孔子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先贤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旨在构建等级有序、仁爱和谐的社会。他试图以仁礼学说为理论,通过实施德治来实现这样的社会和谐。这一思想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以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的需要。和谐、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心、民族魂的表征。化解人类冲突,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