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析我国"双顺差"中的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到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长达11年的双顺差现象,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成为国际上储备最大的国家,这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由于我国的货物出口、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长期快速增长和短期资金大量涌入进行投机形成的。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但其中也同时存在着国家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分析的工具是国际收支差额,包括总差额、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等.我国近年国际收支状况具体分析94-97年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持续顺差;98年国际收支出现波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出现逆差;在国家的策略调整下,99年国际收支双顺差.从中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仍持续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带来外汇储备增长,而外汇储备增长有双面效应,央行的"对冲"政策操作难度越来越大.政策选择意见我国可考虑采用人民币汇率的有限浮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高额"双顺差"。虽然持续的"双顺差"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也对我国经济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一套适合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2003年人民币升值论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日本经济深陷通货紧缩以及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共同催生了人民币升值论。作者认为“升值论”夸大了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出口对美、日等国经济的消极作用,却忽略了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的外贸、外资、就业、物价和经济稳定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逼迫中国在目前的局势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放松外汇干预是不合理的。中国可以也能够采取扩大进口、消化外汇储备、放宽购汇条件、抑制投机资本流入等政策措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有效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双顺差状态,其原因包括中国政府的出口鼓励政策、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中国的FDI、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居民的高储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员多、国际收支顺差大以及"高投资、低消费、高出口"。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围绕着经济增长速度、消费价格上涨、失业、收入分配、投资过大与消费低迷及资源等问题展开了争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宜红 《理论前沿》2003,(19):27-28
针对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争论,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条件下使人民币升值的后果。最后从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问题入手,提出了国际收支顺差条件下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面临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昊 《工会论坛》2007,13(3):62-6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虽然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有利于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抵御,但在很多方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目前面临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和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项目顺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急速增长,并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趋势仍将继续。扩大内部消费需求,发展亚洲债券,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才能缓解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目前,则应采取多种措施,管理好高额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内外部平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现象愈加明显。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了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经济效率动能、结构转换动能、创新动能、制度动能和数字化新动能。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主动推进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构建,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进出口贸易展会等打造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重要的前沿阵地和新高地,推进国家标准国际化,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匹配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等,以全面的制度型开放大力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2.
在200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历了两波全球化和一次完整的逆全球化。当前,世界正面临第二波全球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直接投资,促使世界各国和地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扩散以及人力资本的增进和人口迁移,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但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利益分配不均,部分发达国家掀起逆全球化浪潮,致使贸易和投资规模萎缩、产业链断裂、科技进步受阻、世界经济低迷和社会矛盾激化。为此,中国必须积极参与重构国际经济规则和增进全球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主动承担主导全球化的责任。在夯实基于内需和全球化的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主动规划和融入国际大循环,创新驱动本土产业链现代化,激发全人类的企业家精神和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力促全球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使产业结构逐渐软化和高级化,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新经济对国际贸易内容和国际贸易效率的影响,使出口商品结构出现软化趋势。新经济时代下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引进及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对新经济时代下解决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低级性和滞后性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 ̄8月份,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呈现出“高出口、低进口”的势头。然而,诸如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进入2005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影响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各种风险依然存在。2005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态势很可能是出口仍保持高速增长,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产业分布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流向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FDI对我国技术进步、出口贸易、工商税收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FDI在我国的产业分布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本地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适时采取措施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以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与日俱增,同时对各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GATS框架下,中国的服务贸易经历了由初步发展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目前中国依然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长足发展的法律障碍。应从建立符合国情的服务贸易制度、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保护、制定和完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并发挥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等方面完善我国的服务贸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困境。基于此,针对我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依然明显、经济发展中产业及产业内部比例不尽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观念、搞好发展的科学定位、实现从非科学经济发展方式到科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企业的外贸既有不良影响,又有积极影响。非关税壁垒使得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各种壁垒的限制,使得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演愈烈。同时,非关税壁垒又促使中国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协作,改善生态环境,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改善其未来的外贸出口局面,扩大更大赢利空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