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鹏  鞠桂芝 《工会论坛》2007,13(6):143-144
义利观所反映的是人生价值观的基准,通过对先秦儒道二家的义利观进行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先人古老而深邃的智慧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消极遁世,儒家的天下为公与道家的个体隐逸恰恰形成了对立与互补。先秦儒道二家两种截然相反又相通互补的观点在中国传统义利观形成的过程中不断糅合而又互相对立,构筑了传统义利观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年轻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志为善,曾几次出仕,寻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之路。无奈社会现实黑暗腐败,在几次反复之后,陶渊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躬耕田园。陶渊明晚年有道家之风,超然物外,他用其清贫的归隐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人对山水情有独钟。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分别从道德和情感的角度,开创了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和道家的“山水比情观”。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得出儒家注重社会伦理,道家崇尚个体人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德是中国伦理和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儒家与道家都讲德。阐述分析儒家之德与道家之德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能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5.
韩愈为官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作为一代文宗,韩愈为后世留下了惊人的财富,作为一名官吏,韩念同样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唐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6.
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喧嚣、炫目,处则指向山林之淡泊、宁静、清幽。在此矛盾的困扰下,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由兼济而独善、由外而内的转向,这种转向导出对私人天地的关注与建构。私人天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闲适的文官趣味,在自己的私人天地中,以审美态度经营日常生活。他们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与淡雅、清幽的审美趣味成为此后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艺术保持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是其民族性,它内在体现着对民族哲学精神的理解和价值。本文探讨了儒、释、道三家社会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书法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刻地支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今天依然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但在儒学的性质、中国传统宗教、儒佛道三家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等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澄清。从历史发展和现代性挑战来看,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需要进行现代转化,在新的基点上实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朝陈忱所作《水浒后传》虽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逊于原著,却和一般的续书有所不同,比较值得推敲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表现,对《水浒后传》中儒道思想的冲突做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道家法律思想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无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老庄思想中,减少干预、减轻剥削、法律宽和、司法公正及顺应自然等均表达了“无为”的含义,也都体现了某种和谐精神。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均强调只有法治才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基本途径。他们对法治作用的重视,特别是他们强调实施法治要求君主与各级官员必须带头守法、秉公执法、信赏必罚、司法严明、谨守公平原则,并要求严格治吏、循名责实,把官员守法与社会和谐密切结合,对我们通过法治手段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参考价值。道家、法家与儒家一样,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均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只是他们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而设计的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认为韩愈因《论佛骨表》而贬潮州,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平淮西碑》被废,李逢吉、令狐楚、皇甫镈一方与裴度、韩愈一方的斗争,才是韩愈贬潮的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道墨诸家对民生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诸如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探讨,对富民问题的倡导,对老、幼等弱势群体的关爱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颇富创见的民生主张。先秦儒道墨的民生观在当代社会并没有完全过时,其中一部分民生主张对当代民生建设还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中的许多精髓都被衍生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审美原则、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根基,因此,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必须从儒、道、佛的视角着手。  相似文献   

14.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中的许多精髓都被衍生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审美原则、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根基,因此,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必须从儒、道、佛的视角着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哲学三大体系的儒、道、释均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但在内涵主张、途径方法上却迥然有别,各有特点。比较三者异同,总结各自精华及局限,探寻三者和谐共生的文化路径,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国人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并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先秦儒、道两家政治哲学中都有社会和谐这一重要的思想元素,他们基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立场规划各自的社会和谐蓝图。儒家致力于有为的等级和谐的诉求,道家则主张"无为"而达致社会的和谐有序。虽然儒道两家社会治理方略不同,但却殊途同归,都是将社会建设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理性,期冀通过社会和谐这一路径,实现国家政治安宁和君王江山永固这一价值理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迥异诠释,盖乎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为此,现代国人理应弘扬爱国敬业的责任、忧患、使命意识且自觉抵制享乐、拜金、利己主义等生命戕害而在日趋机变的演绎趋势中奉献自己的心力才智,从而建构出契合贯通着华夏传统文化精髓旨归的人格情韵。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诠释.儒家文化推崇“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模式:道家文化崇尚以游入“逍遥无待”境界的“真人”为其理想人格形象;佛家文化信奉“众生度尽方成正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菩萨慈悲般的理想人格典范。为此,中华儒道释文化在国人的人格涵养苑囿的意蕴营造概不雷同.即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而各自富含着韵味隽永的生命情韵.  相似文献   

18.
很多节日的起源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节俗也与巫术、祭祀活动有着延续关系。重阳节从起源传说、主要习俗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道教含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先贤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很多方法与现代语言学有相通之处。今天的英语教学实践可以继承和发展儒家治学方法的科学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