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为更好地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军队高、中级领导干部分期分批进入各类军事院校学习提高。我于1950年12月由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奉调入学.成为南京军事学院首批高干班学员,1952年7月毕业后就任中南军区炮兵代理司令员,9月,经中南军区审批,被定为正军级级别。  相似文献   

2.
主政广西、广东两省和中南地区建国后,陶铸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南军区党委常委,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四书记、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代理  相似文献   

3.
正1950年,从东北一路打到华南的第四野战军,其主要部队发展为两大军区:东北军区、中南军区。当时,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军区。高岗任司令员的东北军区是四野成长、发展的老家底,是发源地;林彪任司令员的中南军区,是打到华南的四野主力部队的落脚点。1955年春,全国六大军区调整为12个大军区,中南军区改称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陶铸。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在"文革"爆发前后短短几年当中,广州军区军政大员纷纷奉召入京,并且云集总参,一时引人注目。首先,是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被征召入京。其后,军区司令员黄永胜、副司令员温玉成、参谋长阎仲川,接踵而至,入京执掌总参大权……一时间,总参谋部几乎成了广州军区司令部的翻版。  相似文献   

4.
邱会作,1914年4月16日出生,江西兴国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先后任中央军委四局三科科长和红军总供给部粮秣处处长.抗战时期,邱会作的最高职务是新四军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邱会作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政治委员.建国初,邱会作先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5.
两位陈毅:一位是大家所熟悉的陈毅元帅。另一位陈毅,1912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县。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社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  相似文献   

6.
柯云 《共产党人》2004,(6):49-49
1951年初秋,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陶铸由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政治部调华南分局工作,顺路回到了阔别25年的故乡——湖南祁阳石洞源。  相似文献   

7.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西部军副指挥,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西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02,(9):44-45
北平解放后,罗荣桓终于因劳累过度而再度病倒了。这样.当第四野战军继续南下时,他作为政治委员却不得不留在天津治病。1949年6月,罗荣桓被任命为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华中军区(后改为中南局和中南军区)政治委员后,准备立即南下。可是,这时天津名医朱宪一又向罗荣桓发出了病情“警报”。  相似文献   

9.
谭政(1906—1988),原名谭世铭。湖南省湘乡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顾问。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相似文献   

10.
陆原 《党史纵横》2001,(3):43-45
最近,笔者于无意之中,从魏白编著、黄河出版社出版的《野战虎将》这部书里,看见一则信息:“在志愿军的对手、美军出版的《用兵之道》一书中,选出了 20世纪 16个重大战役,称这些战役改变了历史进程,其中就有 38军建立头功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这,勾起了笔者一段历史的回想,并感到十分荣幸,因为在整整半个世纪之前,我师文工队曾为此次战役奉献过一支小歌——《中朝人民打得好》 (陆原作词,王世泽、尚艺作曲 )呢 !它产生后,于 1951年春夏,参加了我四十六军和中南军区两级文艺会演,并连获“优秀节目”奖。遂发表于中南军区《…  相似文献   

11.
方进 《党史纵览》2021,(1):40-43
同名同姓两将军 1955年9月,叶剑英元帅代表中央军委赴广州主持中南军区将官授衔仪式.他在审阅名单时发现任命状上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名字,都叫方国南,而且都是少将军衔.难道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弄错了?再仔细一看,这两人对应的职务却不同:一个是广西军区第二政委;另一个是解放军体育学校政委.经过核实,这确实是不同的两个人.但这两...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9):117-118
邓子恢,1896年8月生,福建龙岩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政委、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华中分局书记、华中军区政委、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原局第三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3.
一邱会作,1914年4月16日出生,江西省兴国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先后任中央军委四局三科科长和红军总供给部粮秣处处长。抗战时期,邱会作的最高职务是新四军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邱会作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政治委员。建国后,邱会作先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4.
一、天降大任1954年10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推荐,担任中南军区第三政委的谭政调任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协助罗荣桓主持全军政治工作。谭政,1906年6月14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绅商家庭。1927年,谭政在妻兄陈赓的影响下,投笔从戎,到汉口加入了北伐军,先在陈赓担任营长的特务营第二连任上士文书,后到营指导员办公所任准尉司书。“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谭政随陈赓一起逃出汉口。陈赓前往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是在东北抗日联军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邓子恢、谭政,政治部主任陶铸签署的《革命军人证明书》,颁发给了第四野战军参战军人祝...  相似文献   

16.
1952年6月,47岁的赵尔陆由中南军区参谋长出任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首任部长。从此,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进程便与赵尔陆的名字紧密相连。他深入实际,虚心学习,狠抓“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并取得辉煌战果。毛泽东称赞他是“导弹内行”。  相似文献   

17.
谭平娇  吴志平 《湘潮》2018,(12):34-37
周仁杰,原名周球保,1912年5月生于地处井冈山西麓的湖南省茶陵县马江麻石寨外祖母家,茶陵县枣市荆芫人。他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团参谋长、团长、旅长、师长、纵队副司令员、中南军区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  相似文献   

18.
白夜  刘红 《湘潮》2006,(4):22-25
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山东日军的一一五师代理师长陈光,建国初期即被开除党籍,撤销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司令、广东省政府委员的职务。1954年6月7日凌晨死于汉口中南军区院内。从此,一代名将湮没在共和国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中,人们有意无意地淡忘了他的存在。直至1986年,在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红岩魂》在福州西湖省博物馆展出,“魂”牵我们这些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兵。 我驻足于介绍杨虎城将军壮烈事迹的图文前,一张《杨虎城遗体经长江运回故乡》的历史照片,把我带回到47年前。 新中国成立后,我在武汉中南军区警卫团任职。1949年12月下旬的一天,我们随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局书记、中南军  相似文献   

20.
罗荣桓湖南衡东县人。参加秋收起义时25岁,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党代表。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谭政湖南湘乡市人。参加秋收起义时21岁,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文书。建国后,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宋任穷湖南浏阳人。参加秋收起义时刚18岁,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团文书。建国后曾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