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欢乐的节日     
包罗万象花山节 屏边是云南省唯一一个苗族自治县,苗族花山节自然成为屏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苗语则称为"奥道","奥"意为吊唁或祭奠,"道"意为山坡,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 "花杆"是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要选细高笔直的树,立杆以确定地点、树立标志,立花杆时,花杆顶端必须朝东,从东方往上直立起来,表示苗族的发祥地在东方.  相似文献   

2.
苗家花山节     
周雍 《今日民族》2002,(7):31-32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是苗族人民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为了办好为期三天的娱乐活动,屏边苗族自治县各乡镇的苗族同胞都要纷纷赶到花山场上踩花山。每年腊月中旬,花山场的主办人就要选择地势较高且开阔的地方,确定踩花山地点,并高高地竖起一根木杆(俗称花杆),花杆上系着红蓝绿色彩带,随风飘扬。节日开始后的每天清晨,当阳光还缠裹在轻纱般的薄雾里时,苗族人民便扔下手中的酒杯,穿上节日的盛装,带着欢笑,向徐徐飘舞彩带的方向,从四面八方鱼贯而行朝着花山场涌去。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是苗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赛龙舟赛龙舟是南方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如壮族、苗族、傣族、白族、土家族等都喜欢在节日举行龙舟赛。由于民俗不同,各少数民族赛龙舟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也不同。例如:傣族赛龙舟于每年的泼水节举行,比赛时,每舟坐60──70名水手,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鼓声划浆前进;苗族赛龙舟于每年农历5月下旬在清水江举行,龙舟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粮形而成,中间为母船,两边为子船,每只船坐30名水手,一名长者任敲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锣手。无论哪个民族,龙舟比赛时舟的首尾均装成龙形,在规定的距离,以先到达终点为胜。第…  相似文献   

4.
1998年,已经连续两年荣获镇雄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的以古彝族苗族乡,再次被镇雄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乡(镇),同时也是昭通地委、行署表彰的56个“基层树形象先进单位”中唯一的民族乡。透过荣誉与收获的氛围,人们感激以古彝族苗族乡的好班长、好书记———曾维雄。正是这位干部,带领以古彝族苗族乡14000多各族人民,在素有“镇雄的西藏”之称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全乡整体解决温饱的“幸福花”;正是这位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领全乡干群一道,谱写了彝族苗族以古乡扶贫攻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金铃子     
尚建荣 《人民公安》2006,(22):49-49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早晚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轻挥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青绿、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俯爬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  相似文献   

6.
苗族的巫术文化以信鬼好巫、多神崇拜为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永绥厅志》上说苗民有七十二堂神,其实,细究起来,还不上这个数。苗族受万物有灵论的影响,认为鬼神无处不有。比如我省榕江苗族认为,人不能生育就是“期者留”鬼在作祟:秧苗长得不好,是“期者牙” 鬼在暗中毁坏;人被溺死,罪责不在于水,而是“西翁”鬼在拖脚。因此为了使一切顺利,就必须借助那些可能与他为善的超自然力中得以保证,或者防范那些可能对他贻害的超自然力以避免灾星。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苗族认为非通过巫术不可。  相似文献   

7.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断/满坡的野花一片又一片/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40多年前,著名剧作家杨兰春编导了豫剧《朝阳沟》,一时间唱红全国;40多年后的今天,“朝阳沟”又成了有心人的卖点。这个卖点,就是“朝阳沟”的文化品牌中的“含金量”。河南登封的曹村和河北武安的列江,都说自己是正宗的朝阳沟,都凭借与《朝阳沟》编导者的渊源,以“朝阳沟”这一文化品牌为当地发展造势。他们为什么要争“朝阳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化品牌”争夺战中,究竟有没有胜负?请看。  相似文献   

8.
雨夜品茗     
习惯于雨夜把盏窗前,慢慢地啜一林绿茗,融身于天地人茶合一的境界,独自品味无边的条意。“午夜平台上,细雨啜茗时”。雨声渐渐沥沥的夜,独倚高楼,捧一杯清茗,看着林中的茶叶一片一片慢慢地沉淀下去,心中也会生出一丝丝感伤。其实“入座半巨轻泛绿,开缄数计浅合香”,以一种宁静洋和的心态,输得浮生静夜闲,实在是一种福社。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条,是一种难得的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古代文人雅士无不以饮茶品茗为乐趣,“碧沉霞脚露,香泛乳花轻”,在碧绿色中…  相似文献   

9.
谢聪璇 《台声》2010,(2):34-34
近日.有一场特殊的比赛在广州暨南大学排球场上演。说它特殊,是因为参加的都是在广州高校读书的台湾学生。比赛的内容则是一项在台湾风靡多年的体育项目“躲避球”。作为一项简单易学的球类体育项目,比赛双方选手分内外场散开,各自用球扔掷对方内场选手.被掷中者退出内场,比赛结束时以内场人数居多一方为胜。  相似文献   

10.
张娴 《今日民族》2012,(9):I0001-I0001
9月8日晚,由云南省民委、中国合唱协会主办,云南福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烂漫花山歌如潮——2012‘吴龙杯’中国首幅苗族农民合唱艺术大赛”颁奖晚会在昆明举行。本次火赛旨在充分发挥省内外苗族农民合唱刚队演唱特色,以“喜迎十八大,  相似文献   

11.
“张大仙”现形记刘剑飘来的神仙1993年农历六月初九中午,地处豫东太康县城西南25里的刘天光村飘然走来一位牵毛驴的少女,脚穿白鞋白袜,身着白裙白衫,远远望去真象白娘子下界。那倒骑在毛驴上的人仪表更是不凡,头扎羽巾,长须飘胸,上着黄绫外褂,下穿紫绸花裤...  相似文献   

12.
春节史话     
《台声》2007,(Z1)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过去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日,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  相似文献   

13.
朱惠民 《政策》2002,(7):38-38
鹤峰是鄂西南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县。近两年来,县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最高准则,立足县情,深挖山区优势,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发展山水特色经济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服饰施甸布朗族女性服饰最具特色,服饰以青蓝色、黑色为主体色,配以其他花色。用一幅长8尺、宽2尺的青布缠头,然后折叠成“倒梯形”,再缠五寸余长的青布,用七色彩珠编串挂在包头外沿,包头左上角挂一线坠,已婚妇女便不缠七色彩珠。上衣为对襟式、衣领上钉12个银泡,衣袖长而窄,靠袖口处镶嵌红、蓝、黄、绿多条宽约一厘米的布条,衣裳长而宽,衣脚掩至大腿中部,衣襟上排着24对银纽扣。系青花边围腰,长至膝盖。脚穿由七色线做成的花草鞋,穿着好后要装饰华美的银耳坠、银项链、银针筒、银三须、银手镯、戒指等饰品。男子服饰:旧时蓄长发,绾髻于顶,头缠二丈余长的青布包头;上衣围领面襟,钉有银纽扣,裤脚肥大,长及膝盖,跣足。现在男子多着汉装。  相似文献   

15.
封面人物     
1995年,18岁的胡晓丽满怀憧憬地走进浙江桐昆集团,当上了一名操作工。不到一个月,她就掌握了倒丝、刮回丝、上头、停开车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在全公司的操作比赛中获得了“二级手”的称号。如今,胡晓丽成了一车间牵伸操作技术最好、速度最快、年龄最小的一名技术能手。在1995年至2000年的历届操作比赛中,她年年获得公司“十佳操作能手”,还多次获得桐乡市操作比赛第一名。集团曾为她算了一笔帐:一般操作工一个人上一台牵伸机的头要一个小时,而胡晓丽只需半个小时,在同等的条件下,一年时间她可比企业其他职工多创利13651.2元。嘉兴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黄平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县人口近30万,苗族人口162000多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6%。 黄平苗族自称“Dail Hmub”(“Hmub”汉音“蒙”,“蒙”者,花也,即绣花的“花”)。属于这支苗族,除黄平外,还聚居于凯里、施秉、镇远等县;散居于福泉、瓮安、关岭、镇宁、贞丰、安龙、兴仁等地。人口总数,约40余万。是苗族中一支较大的支系。其服饰艺术独具一格,是多姿多彩而著称于世的苗族服饰中的一枝绚丽奇葩。故对黄平苗族服饰的介绍与探析可窥见整个苗族服饰  相似文献   

17.
跳三桩(苗族)苗族跳三桩是根据云南省玉溪地区苗族《花山节》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发掘整理而成,并以苗族芦笙为旋律,跳三桩为主体,与滚锅、站肩、滚刀尖、顶碗相配套,既具有民族特色和健身效果,又具有观赏性、趣味性、技巧性和难度性。弄笼(壮族)“弄笼”壮语意为耍簸箕、跳簸箕,簸箕是我国南方农村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在生产劳动中,壮家人用来晒各种农作物,家里姑娘要出嫁了,村里的姑娘小伴要来帮忙,围着大簸箕做“离娘粑”送给养育自己的母亲,家里来客人,则在大簸箕里铺上被子招待客人睡觉。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节,姑娘…  相似文献   

18.
对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故事,因为这个案子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案子发生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时的北京,彼时的北京城非此时的北京城,皇城根儿、四合院、石门墩、灰瓦顶、对襟衣、布底鞋……这个自称叫王子富的老贼身手不凡,爬杆翻墙像毛猴,在房顶上如走平地。对于老北京来说,尽管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案件,却被许多人记着。当年北京城谁不知道“黑钱”王子富?!他可是个飞檐走壁的大盗,来无影,去无踪,小孩要是一哭,大人们就说:“‘黑钱’来了!”孩子保准就不哭了。  相似文献   

19.
关于苗族的图腾崇拜,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槃瓠”(注:“槃”同“盘”,以下通用“盘”。)是苗族的图腾崇拜,或者是部分苗族的图腾崇拜;另一种意见认为,“盘瓠”与苗族无关,把“盘瓠”作为苗族的图腾,是别人栽在苗族头上的,是对苗族的侮辱。我个人认为,对于图腾崇拜的问题,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来进行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一方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庆市巫溪县原政府办公大楼“眼皮”下的北门沟小区,本是依秀山伴清溪。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却面目全非:450余户居民身份复杂,管理无序,治安不稳,邻里扯皮,生活垃圾堆积在小河沟里多年得不到清运而发霉、腐烂、变质,居民们戏称“小桥流水人家,苍蝇蚊子乱爬”,“龙须沟”这顶“桂冠”戴在北门沟的头上,跨了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