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念体系的混乱和理论分析框架的缺失使得不少财政支农绩效研究和争论似是而非、答非所问、失之偏颇.文章试图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入手,通过厘清区域财政支农的基本概念,全面梳理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基本要素,挖掘区城财政走农资金配置绩效的内涵和实质,为开展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心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12个字是更高的要求,不仅确保了"三农"投入资金总量,也确保了比例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王胜 《探索》2011,(1):94-99
本文考察了分税制以来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状况,发现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存在着增长不稳、支出上移、功能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区域财政收入的不均衡性、财政支农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农业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农民、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内部关系这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市场衔接、分工协作、激励引导、内在约束、监督调控五大提升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机制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讨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其对2006年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不足.立足四川实际,文章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投资如何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此作初步探讨。 (一) 财政投资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投资。其投资的方向、重点,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投资形式和管理模式决定于该社会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及由此决定的政府职能等诸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资源由过去主要靠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和实施,财政支农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目标由提升农业生产力扩展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直至较为全面地支持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这种变化在浙江省尤其如此。因此,需要结合新的目标,重构财政支农的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财政支农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显示,除了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产出总体呈下降态势外,其它类别的投入与产出都呈增长态势。相对于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来看,对科技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更应加强。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更应注重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价,并且适当调整支农资金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7.
美国、日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推进财政支农政策结构性改革;实施财政支农投资计划、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项目;优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与管理。美国、日本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制度保障;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重点适势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多样,具有阶段性和系统性的显著特征。这启示我们,有序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强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与法治保障;明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和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稳定的乡村振兴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结构;创新、优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和资金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心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0,(4):26-26
上情下达财政部:将继续实施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年,财政部门将在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扩大补贴范围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一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政府公共投资等要向农业农村倾斜,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二是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补贴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支持提高主要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消费水平低,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民消费结构层次低,城乡消费结构差距偏大.这是由于:农民缺乏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消费需求陷入"资金瓶颈";财政缺位使农村"输血"机制不足,有效需求呈现"信心困境";农村金融缺位使"造血"机制受到约束,有效需求缺乏即期资金保障;农村消费环境不佳,传统消费观念抑制农民消费.应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就业;运用价格杠杆,为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关于目前我国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华  王义 《理论学刊》2005,(7):89-90
一、目前我国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十分不相称,支农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1.农业发展资金不足。一是财政支农资金不足。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由1978年的307.84亿元增长为2003年的1754.45亿元,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不断下降,2003年下降为7.12%,农业发展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根据WTO的“黄箱政策”,我国政府对农民的收入补贴可以达到农业总产值的8.5%,…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06,(22)
财政支农资金是各级政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日益重视,各级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愈发加大。然而在县级基层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当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解决。问题一:基层单位申请立项难,无形成本大。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涉及的主管部门较多(有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科技局等),各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重叠各自为政,多头争取上级资金。国家每年下拨到地方的可支配资金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村村普及,但申请扶…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财政支农是国家财政参与对农业生产及财务活动的系列化管理形式,是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支农工作的新思路,对推进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财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性资金将逐步退出竞争性和生产性领域.  相似文献   

16.
杜娟 《学习论坛》2002,(6):38-40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的显著特点 ,是增支与增税和增发国债 (赤字财政 )并举。增支是为了通过增加以公共投资支出为主体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 ,扩大国内需求 ,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增税和增发国债是为了增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政府通过借债搞建设对经济刺激作用的大小 ,要视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排挤了多少私人投资而定。如果连续几年大量增发国债 ,扩大赤字规模与政府投资 ,仍不能解决需求不足问题 ,就表明需求不足是个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 ,须从解决深层次矛盾入手。财政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 ,安排好积极财政政策的优先顺序 ,注重发挥财政的稳定和调节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物价、税收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杠杆,在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率是资金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作用逐渐增强,资金供应日益紧张,利率调节资  相似文献   

18.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大投入,财政要充分体现职能,农业财政尤其要发挥先锋作用。一“、十五”农业财政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以来,我省农业财政投入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农业财政支出累计276.99亿元,财政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支农政策措施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2004-2005年,全省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全省农民因此减负49.08亿元;发放粮食直接补贴9.76亿元、水稻良种补贴12.13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910万元,三项补贴达到22.18亿元。(2)农业财政支出方向更加明确。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公共…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4,(18)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从1978年的52.8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600.1亿元,  相似文献   

20.
袁青峰 《唯实》2011,(5):57-61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很大程度体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支持上,然而现在我国的财政支农存在着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相关体制和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和使用混乱、与国际接轨不够等问题。财政支农制度的这些弊病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举措,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