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推动者。德里达主要通过解构言语与文字的关系、文本的传统意义以及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等级概念,德里达实际上为我们解构了西方传统哲学即“在场的形而上学”。倡导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解构,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以德里达的《论文字学》为对象 ,以其中的核心概念“替补”为突破口 ,解构了德里达对卢梭的“双重阅读” ,揭示了他“使替补强行进入形而上学”的过程 ,从而具体的展示了德里达解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晚年的《几何学起源》一文,表达了他的现象学哲学的神秘渴望,即讨论观念的起源问题,这就把时间哲学问题纳入了哲学思考。德里达对这篇文章做了详细的解构式阅读,指出胡塞尔在"时间"、"起源"、"历史性"等一系列重要概念上,还保存着传统形而上学的痕迹,因为胡塞尔"理性"的态度使他忽视了这些概念是如何出场的细节。德里达通过"延异"或"推迟"概念,揭示出这些细节是一种悖谬的思想过程,由于胡塞尔在文中处处回避概念出场过程中的自相矛盾现象,从而事实上将其所涉及的时间概念的含义视为某种现成的意思,因此没有还原出思想的原样即思想的细节。德里达对胡塞尔的批评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开启了"解构论"哲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法”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大多数场合下,他是从“语法”一词的广义上,即从“哲学语法”这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就是说,在他那里,这个概念具有形而上学的含义。不过,又与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不同,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和语言是不能分离的,他的形而上学是描述的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还首先提出了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的区分,指出表层语法是显现于语言表面的语法,深层语法是对出现于语言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形式所作的内在分析。他认为传统形而上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日常语言游戏的多样性,依据语言的表面现象错误地以为不同的词似乎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存在者、本质、存在、本体这些形而上学概念的讨论、分析与理解构成了托马斯.阿奎那整个神学哲学的基础。他对上帝的理解与证明没有例外地以他对这些概念的讨论为前提;也正是对这些概念的区分和阐释,完成了将亚里士多德哲学基督教化,使基督教一个最危险的希腊敌人彻底融入了基督教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德里达再次运用其解构主义策略,从文本学角度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从幽灵出场、幽灵在场、幽灵退场及再出场三个方面分析此书中的解构思想,有助于更直接理解德里达的解构思维以及与“幽灵”的关系,也尝试为理解本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道"与西方"基督教上帝说",在世界观上都绽放出大视野和高境界的动态整体观。不过文明之发展,却使这种整体观在建立差异或"他者"中被打破。人类在追求由多样性"他者"构成的物质文化享受的同时,也陷入无穷"他者"统治的异化之中。特别是人们在使"最高价值自行废黜"的同时,也使人们精神有如在"荒漠的荒漠"中变得孤独恐惧。西方在不断解构"形而上学"的浪潮中,已经使上帝说的合法性日益受到质疑。海德格尔所谓"还只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这个"上帝"最终只能归结为不能被解构的"天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视野里阐释了德里达的解构与解构主义,认为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程序能够成为激进力量,这是不容否定的,但它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另一种表述、甚至是新发展,解构主义是社会运动遭受挫折后的一种"无力"的回应,具有虚无主义或回避问题的重要特征,解构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意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康德实施了哲学坐标系的转换,他悬置了事物“是什么”这类垂直性质的提问方式,询问关于认识对象内容的提问是如何可能的,把西方哲学传统中关于事物内容的提问变成关于事物构成形式的提问,把对时间性质的提问变成对空间排列关系的提问。这种转变在康德关于美的判断中有突出的表现。康德的这一立场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有着曲折而“内在”的关系,“解构”实际上也是一种关于事物如何出场(在场)或者如何可能的“理论”,是关于事物构成形式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主客对立”、“对象化”的物的概念。他从人与物的关系角度 ,说明人与天地万物的内在关联 ;就物本身来说 ,每一物与存在合而为一 ,都处在天、地、人、神的共在状态中  相似文献   

11.
先验主观形而上学是康德三大批判哲学的理论基础,试图从先验主观视角对康德的形而上学进行梳理。从四个根本性问题推导出人的先天认识能力,在审美领域同样遵循先天的合目的性。空间和时间也不是经验性的概念,而是先天直观纯粹形式的表象。在形而上学建筑术之下,科学的建构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人是理性的立法者,只有在先天形而上学和自然形而上之间严格划界才能为真正形而上学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传统哲学的反抗与批判,在现代哲学当中,海德格尔无疑是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传统哲学的变革不是枝节性的,而是一次总体性的进攻,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否定。本文试图从海德格尔的“存在”及“生存”概念出发,阐释其是如何批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建立其以人的生存为根基的“存在论”思维的。  相似文献   

13.
梅洛-庞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生存哲学对于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超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告别了形而上学。梅洛-庞蒂正走在通向结构主义的途中,但他从未真正地远离现象学。这是一种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含混地位的哲学,它在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中依然守护着某些传统信念。  相似文献   

14.
以前的教科书上一般都把近代的形而上学说成是以"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知性而上学",通过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解读发现,<单子论>根本不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而是一种典型的"实体论"形而上学.这种实体论又不是以"已成"实体来构成单纯外在物体世界或内在灵魂世界的机械论形而上学,而是以内在行动为原则赋予实体本身以内在的生命运动,从而在实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中从"自然世界"开辟出一个"道德世界"的实践的形而上学.从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蕴含的伦理一政治维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现代性意义,同时它也处在第一哲学与伦理学之关系转变的起点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形而上学之可能性不在其自身的实体构造上,而在伦理学中.莱布尼茨这样做了,却无能对此获得明确的意识,他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还带有知性形而上学的独断性,因此他不得不承当旧形而上学的骂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兼评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是新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它为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惟一的合法性基础.晚年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概念虽然已经在总体上接近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但其中依旧还存在一些形而上学的残余.  相似文献   

16.
西方形而上学奠基于语言和实存之间的同一性关系。但是,在阿甘本看来,西方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奠基并不是来自于一个原初的事件发生,而是来自于语言那不可捉摸的经验,在早期的《幼年与历史》中,这种语言经验被阿甘本指认为幼年的经验,但在最新出版的《什么是哲学?》一书中,他指向了一个更为根本的经验:语音。语音不是字母和书写文字的对应物,而是一种前字母和文字的原初关联,但是由于字母文字的出现,语音原初的位置被字母和符号所占据,语音变成了一个无位的幽灵存在。阿甘本指出了柏拉图的空域概念与语音概念的关联,这样,重新敞开哲学可能性的关键并不是消除幽灵的语音,而是回到前文字的语音,即在缪斯的吟唱中重构语言和世界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康德、海德格尔及牟宗三思想的比较,探讨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主要涉及到“人的有限性”、“时间问题”及“智的直觉”等概念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经验"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都是和生活与历史相同层次的概念,此两概念体现了两位思想家共同的对于全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尤其是近代主体性哲学的毫不妥协的反叛姿态,使杜威和马克思共享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但这两个概念从根本上来讲是异质的:不仅二者的内涵不同,它们的主旨也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9.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在《白马论》中的核心论题。公孙龙为了达到"以名正实",而强调"马"、"白马"这两个概念不能等同,将"白马"、"马"这两个种属关系的概念说成两个不相容的概念。同时,他将事物与事物的属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脱离,只看到其相互对立面,并将其无限放大,造成了"白马非马"的谬论,陷入了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泥潭。本文通过对公孙龙"白马非马"误证进行考察和反思,澄清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实质,阐述和谐文化建设中"和而不同"的基本态度,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应用价值。新乡贤可按其是否在场和是否精英被划分为四类:在场精英乡贤、不在场精英乡贤、在场平民乡贤和不在场平民乡贤。各类型新乡贤具有不同的特质,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实践及问题阻力也不同。在场和不在场的精英乡贤可在实现产业兴旺和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作用,但在社会性激励机制式微的情况下,在场精英乡贤可能因权力和行为难以受到约束而私人赢利诉求突显,不在场精英乡贤可能因生活面向朝外而服务家乡的意愿淡漠。在场和不在场的平民乡贤可在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方面发挥作用,但他们自我组织能力不足,各类资源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