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穆之 《人权》2007,(6):11-13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振兴发展中国的道路,实践已做出检验。中国之有今天,是坚持这条道路的结果。今天的中国,当然也不是一切顺利,仍有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这也不奇怪,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艰难曲折是很自然的。面对  相似文献   

2.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庄文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已作了科学的阐述。但在现实中,对这个问题,人们的看法与主张仍多有不尽一致之处。笔者在此略陈所思,就教于方家。一、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有学者认为,只有...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伟事业,需要有一支基本的依靠力量,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才能取得成功。人民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依靠力量。这是我们党在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现阶段社会各个阶段、阶层基本状况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搞清弄明白这个问题,对于指导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依靠人民群众,完成伟大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  相似文献   

5.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要继续"面向生活",丰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认和感知;要从初级阶段的"两层涵义",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创新;当下尤其需要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政治问题。目前官方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明确回答,学界对这个问题也存在不同看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不应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应是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7.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为总依据,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为直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容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相一致,是"五位一体"而不应是"四位一体"。应把"美丽中国"建设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起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中,使其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思想方法漫谈──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思考周玉成(本校培训部学员、铁道部二十局党委副书记)一、退后一步天地宽──谈谈进与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党的个三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80年代以来,我国妇女研究蓬勃发展,但还没形成统一的、完备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妇女理论体系。因此,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标准和基本内容,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独特发展道路。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本质及比较优势等问题的理解,人们还存在各种误解和偏差。为了澄清误解、纠正偏差,可从中国性和世界性维度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从前提限定和内容的一体化角度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从共时性的横向对等比较、历时性的纵向"还原"比较去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具有六个基本特征:指导思想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领导和依靠力量上,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工农联盟,通过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扩大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政治制度上,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努力拓展各种政治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经济制度上,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物质文明;分配制度与价值目标上,在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正、社会和谐;精神文化上,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对于继续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既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是我党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一个总体概念,蕴含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系统可以结合实际细化为全面、真实、及时收集社会信息的能力、危机管理的能力、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防范和消除社会病态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等12项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强大的社会创新活力、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民族和睦、社会保障有力、人自身的和谐等八个方面。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多方面探寻科学而实际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和各种思潮的一面旗帜。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研究中,应突出明确这样几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近些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农村基本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经济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农民人均收入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16.
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谢振中 《前进》2008,(2):48-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崭新命题,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把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所有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创举。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周淑芳 《前沿》2003,23(8):34-3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性继承中产生的。在当今中国 ,迫切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 ,在联系中国初级阶段国情的条件下 ,大胆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这几个方面是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有本质的界定,有最根本的原则,偏离了它就会走到事物的反面。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它有着自己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界定。坚持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坚持由这一本质决定的最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