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传承》2017,(1)
我国法治模式的路径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实现法治与社会的有效融合。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法治建设必须厘清政府与党、司法机关以及权力机关的关系,并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个层次推进法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以法治官”“以法助民”,以这两个为切入点来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即将来临,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对于现代中国的民主、法治、宪政道路究竟有何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探问,足以反思现实、启示未来。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始自救亡图存、师法西方宪政而求自强的需要。依此精神脉络,此后一百年间,以改造社会为使命的革命此起彼伏,立宪文本更迭不断。在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即将来临,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对于现代中国的民主、法治、宪政道路究竟有何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探问,足以反思现实、启示未来。  相似文献   

5.
建设法治中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关键一环,实践的品格与实践的要求塑造实践的逻辑。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彰显"四个维护"的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工作布局等等,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法治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治表现为制度,生成于精神。法治的产生注定要以人文精神为底蕴。但中国囿于传统人文精神法治“基因”的缺失,不但没有像西方那样孵化出自己的法治,相反却孕育着人治的温床。当代中国法治缺乏足以支撑法治的人文精神资源,加上理论准备不足、方法论失误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等缺陷,直接导致法治建构过程中的窘境和困惑。因此,立足中国国情,重塑法治的人文精神基础,是走出困境、将中国法治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1,(18):51-53
2011年3月20日凌晨,芮沐先生与世长辞,享年103岁。此时,距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仅仅相隔十日。芮沐先生生于清末,学成于民国,在新政权下从事法学研究、教书育人、参与立法,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城市的近代化。虽然租界的建立、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等因素导致了近代城市在物质设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诸方面出现了不同于乡村的变化,形成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城市。然而从整体来看,城市近代化的步伐不仅是不同步的和不平衡的;而且在城市近代化的内容方面,也呈现出了双重性特征。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从当代中国国情出发,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主要由法治特色论、法治目标论、法治道路论、法治方针论、法治方式论、法治德治结合论等"六论"构成。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行动指南,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但不照搬别国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10.
蒋颖 《公民导刊》2005,(4):52-54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并以此享誉全球。然而,在认识、接受、倡导和实行现代法治方面,当代中国明显落伍了。在选择法治的过程中,各种障碍与羁绊严重阻碍着中国法治的发展。但是,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最终会取代人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西方法律传统主要坚守专业属性,法律知识系统长期被精英所掌握;中国法律传统则秉持整全性的治理观,强调"礼乐政刑综合为治"和法律知识宣教,具有深厚历史传统和鲜明文化底色。党领导法治宣传教育的百年历程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会贯通的重要交汇点;是党领导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生动历史;是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的壮举和创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文明成果传承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继革命之法、法律普及之后,今日中国正经历着依法治国、法治认同、法治自信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法治启蒙:一个百年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法治建设近30年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法治启蒙,在于中国从上世纪初开始的法治现代进程仍在继续。把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放到这个不太漫长却极为复杂、惨烈的历史过程中考察,能够发现许多共同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宪政的呼唤。经过近一个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别是苏联东欧的历史教训和中国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我们终于发现,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秘密就在于社会主义宪政之中。宪政是当代政治文明的集中表现。宪政不姓资。资本主义可以搞宪政,社会主义同样可以搞宪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决不能将宪政排除在外。宪政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战胜和超越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对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思维的百年历程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律手段在稳定革命秩序、巩固革命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在维护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法治建设的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思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要求消除文化冲突和重建新的文化模式.只有消除在科技理性和人本精神、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论《瓦解》的内部文化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宇琪 《前沿》2008,(3):186-187
《瓦解》向我们展示了非洲传统文化的覆灭过程。尤其是伊博部落所接受的挑战,及精神上的逐渐衰落,到最后的灭亡。虽然白种人的入侵起了主要的作用,但是本身所存在的文化冲突也必将导致其最后的瓦解。  相似文献   

16.
柯建华 《理论月刊》2010,(7):106-108
市场竞争已呈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多地与跨文化管理联系起来。本文以霍尔的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模式为切入点,探索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交际的行为差异,并借鉴外国学者提出的解决跨文化冲突的框架,对企业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理论的跨国企业跨文化冲突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法治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就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法治与改革、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其他"三个全面"、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等关系作了明确的论断,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致力于构建法治政府,这既是法治国家的实现手段,又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面对有史以来最难得的构建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本文从法治政府的内涵、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动因、法治政府的标志和目标等入手,就中国构建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董健 《长白学刊》2003,(2):91-93
“现代”所指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段,而且也是一个与相应的化观念、思想倾向、价值标准相联系的事物的性质。在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不同化观念、思想倾向、价值标准之间的冲突。其中,既有本土化与外来化的冲突,古代传统化与新兴现代化的冲突,也有官方化与民间化的冲突。各种化互有斗争又互有影响,互有排拒又互有吸纳,互有矛盾又互有转化。在错综复杂的冲突中,往往凸显出左翼激进与右翼保守、自由主义与化专制、学院研究与实践突进等各个相同的化立场,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也因而呈现出曲折与反复的态势。只有清醒地认识这种冲突,才会自觉地去开拓戏剧现代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法治浙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法治浙江"逻辑地是法治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法治浙江"由于所针对问题具有先发性、建设实践具有先行性、经验做法具有可复制性,因而之于法治中国具有多方面的先行示范意义。今后的"法治浙江"建设,必须以归零的心态,找准补齐短板,通过深化改革,继续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