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武器出口领域逐渐形成了以"武器出口三原则"(下称"三原则")为标志的限制政策。该政策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保障,并有助于日本对外树立和平主义国家形象,成为其和平国家的招牌,但同时也导致日军工产业"加拉帕戈斯"化。12014年,安倍内阁决议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并以此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成为日本武器出口新指针。  相似文献   

2.
时隔四年,日美安保磋商委员会“2+2”会谈于今年6月召开,会谈中日本正式授权美国向第三国转让日美共同研发的“标准”-3Block2A型导弹,①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质疑,也标志着日美反导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日本从2007年开始正式部署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BMD),近年来日本在导弹防御上的动作随着地区安全局势变动愈发频繁,日美在导弹防御上的互动程度也日趋深入,日本已成为美国全球最大的导弹防御伙伴。  相似文献   

3.
防卫技术合作是日美同盟关系深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安全合作以及同盟管控的组成部分。日美防卫技术合作的进展受防卫技术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和日本在同盟关系中自主化水平双重因素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日本武器出口规范和技术能力的限制,日美之间的防卫技术合作以美国单方面援助日本为主。其后,日本在技术上取得较大突破,开始在对美技术合作与自主技术研发之间寻求平衡,但技术合作制度化水平较低,影响了两国的合作。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后,日本在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能力、深化与美国的防卫技术合作,并寻求技术合作的多元化。通过日美战斗机研发合作的案例可以发现,看似日本对美国渐趋自主,但仍然难以摆脱对美防卫技术依存的困境。日美之间防卫技术合作的深度以及日本防卫合作对象多元化的广度将是影响日本未来防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2012年末,安倍以较高人气顺利进驻永田町,所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为其赢得了暂时民望和长期执政预期。同时,安倍通过渲染中朝等周边威胁、制造东海和南海联动、强化日关同盟等博得民意和社会基础,开启了作为其夙愿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解禁集体自卫权涉及修改宪法、国民投票法等一系列法律环节,关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走势,直接影响日本能否成为正常国家和强化军备成为军事大国。因此,解禁集体自卫权注定成为安倍内阁年度热点和焦点大戏。与此同时,面对中韩等国家的反对,安倍以及日本政坛和社会进一步右倾化的风险与挑战也陡然加大。  相似文献   

5.
盛欣  曲向丽 《亚非纵横》2012,(2):52-57,60,62
2011年日本军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推进防卫力量改革,增设新的军事机构;加快武器装备发展,重点发展海空装备;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推行武器出口新标准;强化“西南方向”兵力部署,战略重心逐渐南移;拼抢“新疆域”战略制高点,加快太空军事化进程;自卫队执行多样化任务,防卫力量作用日趋增大;日关恢复“2+2”战略磋商,深化和发展日美同盟;加强双边和多边安全合作,积极介入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6.
武器贸易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大国追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利益的重要途径。作为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呈现出贸易规模大、比较优势强、交易种类多、地区分布广泛以及贸易方式灵活等特征。在俄乌对抗和西方制裁发生后,俄罗斯国内外呈现新的发展形势,俄罗斯武器生产和贸易面临零部件封锁、进口替代困难、实际投入下降、外部市场变化、开拓市场能力不足以及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专利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俄罗斯通过采取灵活的政治外交战略、实施进口替代和国家军备计划、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提升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和加大武器营销力度等措施,促进了俄罗斯武器出口贸易。俄罗斯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武器出口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从单纯的武器贸易发展到了两国最高级别的联合军演,它在提升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以及中国军事装备现代化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军技合作是俄罗斯长期的对外军事战略之一,它与俄军装备计划、国防工业改革规划密切相连。俄罗斯在军技合作中执行鲜明的“利益优先”原则和武器出口地缘均衡政策,它以“对外军事安全”为核心,由严格的武器贸易国家垄断体制来保障。中俄军技合作不仅受两国外交关系影响,还受上述俄罗斯整体对外军技合作战略的制约,它取得了诸多成果,也面临着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困境。  相似文献   

8.
2017年末,关于日本军事、安全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让日本的战略动向再次受到外界关注。首先是201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拟于2018年底推出新版,该战略原以10年为期。据信日本政府拟考虑加入“印太战略”、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等内容。与此相关,日本将在2018年初启动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的全面讨论,大纲将以新安全战略为指导,其中如何反映新安保法实施之后的美日军事合作,以及如何回应美国增购美制武器的要求成为焦点。这些动向,是在10月大选后政局趋于稳定的背景下,安倍政府着手推进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陈友骏 《国际观察》2015,(2):126-138
安倍政府在国际社会宣扬所谓"积极和平主义",表面上是在国际社会建构日本式的普世价值观,本质上却是在理论上与道义上编织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工具,扩大共同防范中国的盟友,并促使地区及国际体系变革朝向有利于日本发展的方向转移。与此同时,安倍政府以军事扩张为主要切入口,意图缓和复杂多变的国内矛盾,扭转日本衰颓的长期趋势,并修正日美关系的部分非对称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和平主义是虚伪的,充满保守主义与扩张主义的显著特征。在所谓"积极和平主义"的遮掩下,安倍政府急于突破以和平宪法和日美同盟条约为代表的、限制日本军事扩张的内外部制度束缚,并在硬件和软件上积极扩充军备,为日本军事的"走出去"搭建牢固平台。此外,安倍政府还向国内民众灌输保守主义思想,营造有利于日本军事扩张的整体右倾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日本举行了安倍再度执政以来第二次大选,安倍领导的自公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第三次安倍政权于2014年年末正式启动。安倍着眼于长期执政,未来将会继续沿着修宪扩军、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正常国家化"的右倾道路前进,而"一盘散沙"的在野党难以对其进行有力牵制。大选后安倍在对华关系上频频曝出消极言行,中日关系乍暖还寒。中日两国领导人2014年11月举行的两年来第一次正式会晤所营造的关系解冻氛围遭遇打击,安倍今后能否继续坚持中日四点原则共识、能否真诚改善对华关系有待检验。日本同其他邻国关系方面的前景也依然不容乐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安倍拟于8月15日发表所谓"安倍谈话",其内容和观点值得中国和国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2月的日本第47届众议院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精于政局算计,突然提前解散众议院而举行的。选举结果为执政党大胜并占绝对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在野党势力低迷,无力应对众议院选举。在"一强多弱"的政党格局下,安倍内阁执政或呈长期化趋势,但也仍存有变数。安倍内阁将继续推进"安倍经济学"的实施,其外交与安保政策也将加速向战略现实主义方向调整,且会产生导致中日双边关系摩擦的新诱因。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执政以来,美越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双边军事关系达到1975年越战结束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越南已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军事安全战略合作伙伴,而美国则是越南重要的军事倚重国。两国军队在高层防务对话、联合军演、共同维护海洋安全、军事医学、灾害应对、海上联合搜救、防扩散、处理越战遗留问题、提升越南军队的防务能力等领域,均展开广泛密切的合作。2014年10月,美国部分解除对越南的致命性武器销售禁令,两国军事合作出现历史性突破。军事安全合作已经成为美越关系的支柱,既有战略磋商,又有务实合作,有力推动着双边关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自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美伊关系持续紧张,导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定。对此,日本安倍政府基于保障日本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提高日本国际声誉与推动国内修宪进程等多重战略考量,决定在美伊间开展调停外交。美伊两国对调停者的需求、伊朗对日本的信任以及欧洲国家调停者身份的削弱,也为安倍政府实施调停外交提供了可行条件。安倍政府调停外交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日伊首脑互访、日伊高层会谈、日美密切沟通以及游说中东国家等,但其成效受到日本自身局限性、美伊矛盾复杂性、调停策略表面性、调停进程不确定性等因素制约,难以促使美伊关系得到实质性缓和。  相似文献   

14.
2015年2月10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对“开发援助(ODA)大纲”作出修订与调整,并通过了更名后的新版“开发合作大纲”.新的ODA首次允许对其他国家军队提供“非军事目的”援助.这被认为一直以来主要在与军队无关的民生领域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日本ODA政策将实现重大转变,反映了日本政府在201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的将积极从战略角度利用ODA的方針,以及日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日本政府修订ODA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安全保障,辅助武器出口三原则,但实际上可能损害日本的海外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于2000年12月签署,2004年6月30日正式实施。为了顺利实施北部湾划界及渔业协定的相关规定,中越两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本文简要介绍《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主要特点,回顾8年里双方渔业合作的执行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对今后的渔业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谢里夫第三次出任巴基斯坦政府总理。谢里夫政府大规模进行改革,施政核心是发展巴基斯坦的国民经济,提升巴国的国际地位。此施政核心在外交领域里的表现则是,从传统的外交政策向新的经济外交政策转变。谢里夫及其政府积极在国际舞台上推进其经济外交政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则成为谢里夫政府实施新经济外交政策的先例和典范。  相似文献   

17.
印太战略是日本安倍政府"积极的和平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日美澳印"四国联盟是该战略的重要外交成果。随着印太战略的发展,东盟各国逐渐被纳入该战略之中,东盟各国对安倍政府倡导的印太战略的政策成为该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目前来看,在东盟国家中,越南、新加坡、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对该战略持欢迎支持立场;缅甸、马来西亚、老挝、菲律宾等国对该战略持观望态度;东盟组织对该战略采取谨慎渐进的政策措施。四国联盟的发展、官方开发援助(ODA)的实施、《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合作的持续、海洋领土争端为安倍政府印太战略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契机,该战略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出台了新《防卫计划大纲》及据此制定的《2005—2009财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下简称为《中期整备计划》),为日本防务能力在未来10年内的发展提出了总体构想,并对2005—2009财年日本军事力量的调整做出了具体安排。同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发表声明,宣布日本将突破“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则”①,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研发、生产拦截导弹的组件。这标志着备受世人关注的日本新防务战略的正式形成,反映出日本与“专守防卫”渐行渐远,其军事扩张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攻击性越来越明显。一、日本新防务战略出…  相似文献   

19.
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方面,是两国合作共赢的体现,也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可以重点开拓的领域。当前,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政府间合作、企业间合作以及学术研究交流合作三个方面,体现了官方、半官方及民间多渠道发展的特征。不过,中美科技合作也面临不少问题,包括美国方面的签证与护照监管、技术出口控制、军售禁令、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贸易壁垒、技术遏制性并购等。为了推动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健康发展,应从战略层面重视中美科技交流的重要性,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并提高合作成效。  相似文献   

20.
李秀石 《国际观察》2014,(2):121-134
本文通过研究日本相关法律、政策文件及其实施状况,论证2001年小泉首相倡议缔结亚洲"反海盗"协定以来,日本立足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和索马里亚丁湾,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反海盗"为契机,构建海上安全合作框架,逐步扩大军事和准军事存在的战略性举措。同时,深入剖析安倍政府宣示"保卫"海上通道的方针政策,解读安倍任首相一年多来极力推进的海上通道战略外交,总结日本加强两洋战略扩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