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柳冰 《法制与社会》2014,(16):141-142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虽然明确规定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但就具体程序事项并未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如何对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便成为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应确定为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谦抑性原则。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启动方式;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和监督责任与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乱是一个不争事实,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比起法院内部监督具有更高的透明度,更强的监督力度,以及更能取信于民,对执行目标实现具有极大实用价值。然而在执行改革中却有众多观念上的偏误与缺失,实践中民事检察监督的参与性不甚理想,公权力介入不畅导致了执行不力、不公的司法困境。  相似文献   

3.
民事检察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权,民事检察工作机制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民事检察监督的运作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民事检察工作机制,主张在该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民事检察工作机制改革,破解目前在民事检察工作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工作效率不高、协调机制不畅、抗诉效果不佳等难点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民事检察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民事检察工作质量和效果,有效实现民事检察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朱华汉 《法制与社会》2013,(24):158-159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机制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司法特点逐步进行了完善,包括2012年8月31日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给民事检察监督带来了许多亮点,为民事检察监督发挥法律功效扫清了许多障碍;但是民事检察监督应该对何方面进行监督、监督的力度如何把握的本质问题仍在立法与实践上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本文试针对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给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国家权利机构的象征,民事检察监督就是一个具体的体现。民事检察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权,在民事诉讼中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当前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发展好,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还有待于我们思考。与国外司法机构相比,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起源晚、形式比较单一;检察官对于民事检察的重视度和职权过小;民事检察监督受政治影响时断时续,不能明确掌握主导要领;检察理论根基浅,没能为民事检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就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司法机构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检察制度是在民事诉讼中运行的,民事检察制度理应遵循民事诉讼原则;与此同时民事检察制度也是检察制度的一部分,具有诉讼监督的本质特性。从表层上看,民事检察制度与民事诉讼相关原则之间存在冲突,但两者在维护司法公正的共同目标下可以实现调和,民事检察制度不应因与民事诉讼相关原则存在冲突而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7.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负有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职责,但是,近年来,关于人民检察院应否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合理性,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具体内容、程序构建、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推进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徐钟敏 《河北法学》2002,20(Z1):153-155
由于民事诉讼立法和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现行的民事检察监督是一个缺乏效率、失却制约的封闭性体系。为了实现司法公正的理性目标,应构建与民事审判活动同步的及时、高效、全面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黄晓丰 《人民检察》2012,(11):76-77
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民事诉讼实现公平与公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以来,伴随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全文公布,学界和实务部门关于民事检察制度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这次修改不仅丰富了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也扩大了民事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0.
李菊明 《法学论坛》2015,(2):119-127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化解"执行难"和"执行乱"的有力制度设计。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确立了法律依据,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远未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应当着重围绕监督范围、方式和具体程序来合理建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抗诉、发出纠正违法通知或者检察建议、提出暂缓执行建议以及加强执行责任追究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借助人大、政协及社会舆论监督制度来防范检察监督权的滥用问题也应当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必然命题。  相似文献   

11.
张葳 《法制与经济》2013,(10):110+112
2013年修改后的民诉法全面实施,在肯定民事检察监督权得到强化的同时,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是否得到强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民事检察监督具有维护司法公正、平衡利益冲突、强化司法救济的作用,依据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价值理念,检察机关在监督法院的诉讼过程中,也为促进当事人实现权利、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民事检察监督具有间接的权利救济功能,它兼顾法律监督与当事人权利救济,但又只提供有限性的救济。民事检察监督不是审判化制度,它是公权力对公权力的监督,因此有必要探索实务中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有效实现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于这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应当在六个方面作出回应:一是有关民事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的争论应当告一段落,检察机关应当谨慎认真地履行好民事检察监督职责;二是民事检察监督应当从重实体轻程序转向实体和程序并重;三是民检办案人员和法官在法律思维上应当消除分歧,尽量趋同或者趋近;四是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工作也要进一步体现效率价值;五是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指导下,努力在抗诉案件受理以及审查阶段促进当事人和解,以化解纠纷;六是在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和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纠纷的同时,也出现了违背当事人意愿强行调解,导致调解反悔率高,案结不能事了的情况。2011年3月,"两高"联合发文明确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调解案件进行监督。检察机关在依据自愿原则对民事调解案件进行监督时,只有立足法律监督职责,才能实现"能监督、会监督、监督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民事抗诉监督精准化概念,源于2018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民事抗诉监督精准化旨在通过对民事再审个案的精准纠错,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实现公平正义。经过多年实践,检察机关民事抗诉监督精准化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实践中,民事抗诉监督精准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须得到根本性解决。本文以江西省为例,  相似文献   

15.
谈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应当予以加强,可以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基本达成共识。那么,如何在修法时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呢?本文简要谈几点看法:一、对完善民事检察制度所依据的基础的判断民事检察制度不能取消,而是应当予以加强和必要的完善。为什么不能取消?怎样进行完善?这取决于两个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6.
新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幅度较大、涉及的内容众多,其中,对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加强可谓是一个重点。新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手段以及具体程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民事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更加细致明确,检察监督程序也更具操作性。本文从分析新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的修改和完善之处着手,进而深入探讨新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影响,以供改进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世忠  郭剑 《现代法学》2003,25(5):134-138
要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改革应当齐头并进。目前,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监督工作有很多困难,对民事执行工作的监督还没有开展,文章分析了其中原因,以中外检察制度的本质区别为突破口,论证了加强民事执行监督的必要性和法理依据,并对监督的范围和方式等具体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从建立之初至今,曲折发展,其中彰显了民事检察监督理念的深度变迁.《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旧理念冲突和调和下形成的修法内容使民事检察监督陷入形式上强化而实质上弱化的困境,应当树立权力制约理念,强化权利保障理念,解决民事检察监督中不同理念的冲突,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民事检察监督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民事检察监督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完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存在立法缺失,导致民事执行中的违法现象比较严重。必须建立有效的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机制,规范民事执行程序,这需要通过制定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原则、规范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方式、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事执行监督乏力的现状,而后在阐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