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何去何从海云从“毕业生分配”到“毕业生就业”,就不是简单的词语变化,而是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就是从过去的“统包统分”逐步转向以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为基础,到市场中去求业,变革。大学生就...  相似文献   

2.
金旺 《现代人事》2003,(10):38-39
“良禽择木而栖”,“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这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那么,国外大学毕业生是如何就业的呢?  相似文献   

3.
陈贺 《就业与保障》2013,(10):11-12
对于每个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无可否认,大城市有着中小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等等,对毕业生也是颇具诱惑力,“北上广”等大城市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最梦想的就业城市。然而,真的是每个人都适合到这样的“大”城市就业吗?  相似文献   

4.
最近出炉的一项大学毕业生跳槽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离职类型”分为主动离职、被雇主解职、两者均有(离职两次以上可能会出现)三类情形。其中,主动离职的占到了88%。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离职原因是认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  相似文献   

5.
见习制度好     
张新实 《创造》2009,(4):89-89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提出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这一制度很多人看是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有人还将之与1997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采取大学“扩招”延缓就业难的举措而类比。而在我看来,大学毕业生见习制度将成为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6.
正当人们对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表示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大学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注入了一支清新剂。大学生中不急于就业者增多 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奔波苦脑时,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些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说“不”。 据了解,这些对就业说“不”的毕业生多半会拿到一张“拒绝就业表”,表格的名称或许有所不同,但效果通常并无二致。填表之后,毕业生的档案就会被退回户口所在地,但不会再出现在当地的人才市场上。据粗…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和大学毕业生们“四面楚歌”,中产阶层自然也就“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6-26
“我这么好的专业,找工作问题应该不大吧”、“唉。自己专业这么差,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呢”……对这两句话,每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会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预计,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413万人,大学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下,找工作,专业重要还是素质重要?哪一个才是职场“王牌”?  相似文献   

9.
有应届大学毕业生近日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相似文献   

10.
赵畅 《今日浙江》2009,(7):62-62
前些天.和几位大学毕业生家长聊天,谈到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问题,他们便哀怨声声。他们告诉我,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可毕业后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面对对口专业的自由就业职场出现“僧多粥少”,供过于求的境况,只能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大》2010,(3):24-24
审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会发现其中一个矛盾现象:在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同时,大量社会、企业适用的人才短缺。全国人大代表李新明说,要解决这个矛盾,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应从改变定位“同质化”做起。  相似文献   

12.
就业市场,技校生成为“大热门” 近年来,与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相比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技校生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不过,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当大学生们为就业难而愁眉苦脸时,技校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是长期供不应求,广受用人企业的青睐。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羡慕不已,更何况在许多地区,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在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尚无着落的时候,许多应届技校毕业生早已落实好单位,而且已经开始享受工资和福利了。“学技术上技校,招特工找技校”已经成为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共识。在主要由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今天,谁还用不屑的目光冷眼看待技校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随之进行着深刻的变革,由国家“统一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逐步走向市场”的方向转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复杂的心态,形成多元化的择业观。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是高校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国庆节过后,2014届毕业生开始陆续穿梭于各种招聘会,这几天到处忙着跑招聘会的大学生小李却深感无奈,“大学四年,几乎天天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很少钻研学业,现在遇到就业问题,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从事本专业,不喜欢:转行.又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小李对自己大学生活的遗憾溢于言表:“之前看似在学校天天潇洒,但现在快毕业了,拿什么去跟名牌大学的学霸拼?天天晃悠招聘现场,真是急人啊。”在招聘会现场,不少毕业生表示,大学四年无所事事,招聘时就只能说“干什么都行!”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从未意识到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会遭遇“待岗”问题,更没有意识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会如此严峻。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向,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幅扩张,大学毕业生待岗人数也大幅攀升,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约为70%,目前累计已有数百万人以上的无业待岗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待岗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眼下,本该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的高峰时节,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用人单位缩减用人计划,大学生找工作并没有出现供求两旺的局面,更有人预言,大学生就业将遭遇一个“寒冬”。危机之下,大学毕业生如何化危为机,实现就业突围?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全球化”、“市场化”、“人才竞争”等一片喧闹声中,带着梦幻般的期待,紧张而又兴奋地跨入了新的世纪。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频率地谈论人才,这样高兴致地争夺人才。我国是人才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而大学毕业生成为众多用人单位争夺的热点。但目前的现象是很多大学生拿着多家用人单位接收通知待价而沽,同时又有众多大学生为赢得用人单位青睐疲于奔命。同为大学毕业生,为何有人欢喜有人忧?  相似文献   

18.
就业在欧洲是个很严峻的问题,近3年,欧洲的失业率都在8%以上,一些国家失业率甚至超过了10%。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是失业的开始。大学毕业生属于“高级求职者”在法国,国家对毕业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福利上。很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都会到当地的“国家就业中心”和“国家失业保险中心”登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人事制度、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笔者以“内蒙古自治区财经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为题对内蒙古财经学院199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年度内蒙古财经学院共有毕业生655人,包括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投资经济、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信息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餐旅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烹饪、财政学、税务会计15个专业。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回…  相似文献   

20.
黄金旺 《现代人事》2000,(10):42-42
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参加一次招聘公务员的面试,自我介绍后,主考官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回答1+1=?”这位毕业生稍加思考便十分自信地回答:“你需要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有一位企业的老总在招聘部门经理时也问过“1+1=?”的问题,其中一位应聘者的答案与这位毕业生的答案一模一样,结果这位应聘者被录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