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恐怖主义是一种突发的、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呈蔓延趋势,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当代恐怖主义主要有民族主义、宗教、极右和极左等类型。世界各国普遍谴责恐怖主义,并且在国际反恐怖主义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9·11”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将联合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反对恐怖主义斗争推向了高潮。然而 ,在国际法上虽然有一些具体的打击个别恐怖主义行为的公约但却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国际恐怖主义的定义。这是因为国际法学界对于是否有必要做出一个综合性的“普遍同意的定义”存有较大分歧。联合国组织在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尝试着界定这个概念 ,但都没有成功。界定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困难是它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一些问题 ,例如国家恐怖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等等 ,都为界定工作带来实际困难。实际上 ,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定义并不妨碍对具体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3.
武兵科 《国际观察》2023,(1):90-126
四波恐怖主义浪潮构成现代恐怖主义历史的基本轮廓,但以伊斯兰极端主义为核心的第四波恐怖主义浪潮未有短期结束的迹象。剖析恐怖主义浪潮产生、延续和结束的兴衰规律,成为理解和预测第四波浪潮走向的依据。对于浪潮兴衰的解释需要结合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的双重视角。国内恐怖主义的兴起是理性国家建设受挫带来的一种副产品,具有反对既有国家形态并追求新的国家建设模式的明确特征。恐怖主义浪潮则是一段时间内全球多国理性国家建设受挫,激进分子以极端暴力对抗多国类似的政治安排,意图实现相似政治目标的集体暴力实践。国际体系变迁带来权力格局和观念结构的变化,通过重塑主导性的国家形态、检验浪潮政治理念的可行性等,最终弱化浪潮中恐怖主义运动的动员能力,将全球发展阶段各异的恐怖活动纳入统一的衰退进程。在第四波浪潮中,大中东地区多国仍面临国家建设的多重挑战,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国际“圣战”动力减弱但寻求本土化目标的能量并未衰竭。当下国际体系仍在变迁之中,对第四波浪潮衰退的影响还未充分显现,第四波浪潮恐将持续。  相似文献   

4.
国际宗教恐怖主义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类宗教恐怖组织迅速发展。据兰德公司1995年《恐怖主义年鉴》统计,1992年全球宗教恐怖组织从2个增加到11个。1994年49个恐怖组织中16个为宗教组织,1995年56个恐怖组织中26个为宗教组织。到了1998年,当今世界最危险的30个恐怖组织中,宗教组织过半,其中既有犹太人的,也有穆斯林和佛教徒的。如果将美境内许多基督教准军事组织算在内,宗教恐怖组织数目惊人。伴随着宗教恐怖组织的增多,宗教恐怖主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迅速增加。兰德公司1995年登记在案的国际恐怖活动虽然只有25%为宗教极端分子所为,但占总伤亡率却高达58%。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极端的解构力量,恐怖主义对于国际秩序的威胁和损害不仅在于通过制造恶性事件以破坏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更在于借助销蚀主流价值而削弱国际秩序的观念基础。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将评估和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纳入反恐治理的基本范畴。其中,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力量进行社会解构的行为策略,可以分为以动摇当代领土政治、颠覆主流生命伦理和创设替代政治秩序为主要构成的重释再造,以动员恐怖袭击、滋长恐怖气氛和催生仇恨敌对为主要构成的“木马”植入,以“黑色经济”“黑色宣传”和“黑色技术”为主要构成的反向利用。目前,国际社会的反恐路径注重结合预防恐怖主义的内向防御逻辑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外向进攻逻辑。沿着这一思路,国际社会可以综合采取加强反恐实践中的逆向战略、修正反恐叙事中的敌意话语和联通反恐治理中的不同系统等多种举措以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宿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南亚地区一直是恐怖主义滋生和发展的沃土,这在巴基斯坦表现得尤为明显。“9·11”事件后,巴基斯坦成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前沿阵地。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巴政府对恐怖主义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打击行动,但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还遭到了恐怖主义的严重报复式袭击。恐怖主义在巴基斯坦早已根深蒂固,呈积重难返之势。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源于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恐怖主义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和国际政治斗争的特殊手段。近年来,由于民族(种族)主义、宗教问题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出现了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乃至核武器向人们示威的可能性,并在西方国家内部加强了活动。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和国际间正常交往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历来都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从国际关系理论,还是从保证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重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是一系列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西亚和中亚伊斯兰教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推波助澜和大国在俄罗斯周边地区的竞争,俄罗斯内部特殊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以及宗教问紧张关系等等。因此,包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恐斗争将是长期和复杂的。削弱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消除其得以活动的社会根源有利于彻底打败国际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者对恐怖主义诱因的理论解释大致可分为两个阵营:个性缺陷模式和社会学 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和个性缺陷模式从行为主义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暴力行为(包括恐怖 主义行为)的起因, 对恐怖主义的动因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也有其局限性。9· 11事件后, 文明冲 突论和全球化理论因其对恐怖主义文化和经济根源的分析以及9· 11事件的验证而受到广泛关 注。鉴于恐怖主义产生根源的复杂性, 我们无法用一两种简约的理论来提供认知恐怖主义的路径。 但上述理论有助于我们全面解释和理解恐怖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0.
当代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6,10(2):44-50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意识形态影响的衰落,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在世界恐怖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过去几年中,宗教型恐怖事件造成的人员死亡数甚至超过50%.从宗教型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将继续是世界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与反恐怖斗争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恐怖主义乌云仍浓重地笼罩着全球。中亚、南亚、非洲不断发生的大规模人质绑架事件,世界各地频繁的爆炸、暗杀,给国际社会、无辜民众带来极大的危害。恐怖主义这个毒瘤仍在蔓延、膨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活动,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寻找打击恐怖主义的有效途径,特别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presents American state police agencies' perceptions about three significant terrorism and public safety issues. First, we asked about the threat posed by specified extremist groups nationally and to their state. We asked about the number of such groups and their supporters, and the number of activities each group participates in during a typical year in their state. We also asked about the number of criminal incidents each group commits and the number of their supporters arrested in a typical year. Second, we asked the agencies to rate the usefulness of fifteen specified terrorism sources. Third, we queried the agencies about their views of eight terrorism definitions. Thes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surveying the fifty state police agen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discovered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crimin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extremist groups, with a particular concern about the threat of Islamic jihadists. Interestingly, although the top rated threat was Islamic jihadists, the respondents indicated that other types of groups were much more criminally active. Further, respondents indicated that various open and non-open sources were valuable terrorism sources. Finally, most respondents reacted more favorably to official terrorism definitions—especially the FBI's—as opposed to academic definitions. 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and we outlin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Trust enables us to simplify and understand complicated realities and orientate ourselves in them, which we do through symbolic systems, including myth and religion. Terrorism results when those systems generate extreme distrust, especially between ethnic or religious groups. Within nation-states pre-conditions of trust include normative coherence, stability, openness and account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se pre-conditions are more difficult to establish. But it is still possible. The process usually includes reaction to a crisis, the creation of goo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ders, mutual concessions, well-documented agreements with provision for verifica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populations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4.
A key problem for counterterrorism is how large numbers of individuals can be screened most efficiently to discover terrorists. This question arises at security checkpoints of all kinds, from roadblocks to airline security counters. Some argue that certain categories of individuals, for instance, young Muslim men in the airline context, should be screened more heavily than others. Others deride this as racial profiling, and argue that any such scheme would be easily evaded. I examine a model of searching for terrorists among a population divided into categories that vary in their potential reliability or ease of recruitment as agents of terrorist attacks. The equilibria in the model feature profiling, in that different categories are searched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a rational profiling schem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对恐怖主义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11"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更为担心的是恐怖分子是否获得了诸如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有种种迹象显示,可造成更为恐怖的生化袭击有可能发生,值得高度警惕与戒备.在反恐怖斗争领域里,民族、宗教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正确认识形势的两大因素,如何从根本上把民族、宗教问题与恐怖活动区分开来,应当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国际反恐怖斗争的不断深入,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全球性国际反恐怖合作机制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The earthshaking terrorist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on September 11,2001 have once again brought terrorism into focu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show that threats of terrorism to the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lty are on theincrease. Worse stin, it has become more possible that the ter  相似文献   

17.
资金是恐怖组织赖以生存的血液,也是恐怖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恐怖组织主要以盗用慈善资金、通过犯罪活动筹资以及通过合法经营、移民汇款和外国援助等方式获取恐怖资金。为切断恐怖资金来源,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在此问题上展开了多边合作、双边合作,并积极推进国内反恐资金立法。恐怖资金来源问题给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无论是现存的国内和国际金融体制、法律体制,还是移民机制、教育体制和外交政策都因此受到严峻挑战。国际社会与恐怖资金的斗争将是长期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恐怖势力仍呈蔓延之势,国际恐怖活动与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热点相互作用,使国际反恐斗争形势更加严峻。美国、欧盟、俄罗斯等不断调整各自的反恐战略与措施,国际反恐合作继续加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国际反恐合作分歧犹存,反恐斗争将长期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与宗教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11事件以后,“宗教恐怖主义”;“伊斯兰恐怖主义”等似是而非的说法颇为流行。但从历史上看,恐怖主义与宗教并无任何必然联系。当代国际恐怖主义中,带有宗教色彩或打着宗教旗号的,可分为三类与民族分离主义相结合的、以宗教极端主义为主的和膜拜团体的恐怖主义。究其产生根源,则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