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保国 《理论导刊》2006,18(4):33-35
学界对马克思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关系多有探讨,而对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恩格斯的思想做一专门梳理,以拓展、深化对“跨越”思想的研究和把握。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是:坚决反对任何“公社”崇拜,否认俄国农村公社本身具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能力;坚决否定俄国可以通过现代大工业与村社制度的“嫁接”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尽管1861年以后俄国逐渐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不排除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无产阶级国家如何才能建成完全的牡会主义,这是20年代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崭新的历史课题。布哈林作为党的杰出理论家,从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晚年思想,在20年代前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落后的社会主义”理论,为解决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作出了至今仍有重大启发意义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的意识形态。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意以形态,由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是由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构成的混合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这样一种政治经济状况反映到观念形态里,就必然会形成一种具有多样性特点的意识形态。在这个新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的范围内,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总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思想没有其合法的存在余地和思想自由外,一切民主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辽宁 《理论探讨》2008,1(2):130-133
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不是自发的、无章可循的,而是有规律的.主要包括理论的科学性与功能的发挥成正相关规律、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文化互渗规律、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互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协同共进规律.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2)
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显性教育,另一种是隐性教育。高校德育中传统文化的显性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隐性教育来弥补其缺陷具有其必要性。本文试图从物质、互动和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5)
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列宁关于监督与监察的思想就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丰富和发展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共(布)成为执政党,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党的机关和政权机关也出现严重的官僚主义。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如何对党和国家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当代隐型法律文化相对于显型法律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产生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强化学校教育在法律文化教育和培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8.
俄国哲学家津科夫斯基把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思想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划分为两种基本立场,即一般文化哲学的立场与文化民族主义立场。他认为,在评价欧洲文化时,不应把欧洲文化的思想理念与欧洲国家的历史和政治现实混为一谈。欧洲文化不是因为它是欧洲的产物而具有积极价值并可以冒充全人类文化,而是因为,那些曾经并且现在仍然赋予欧洲历史和文化以生命力的价值理想,具有的不是地方的性质,而是普遍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青年思想教育的隐性疲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听说你借用经济领域市场“疲软”的说法,指出当前青年思想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隐性疲软现象。请详细解释一下你的这一观点。如你所说,疲软这一概念是移植而来。疲软现象总的讲来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形态。市场疲软是一种显性疲软,而青年思想教育的疲软则是一种隐性疲软。之所以称之为隐性,是因为青年思想教育低效无力的现象湮没在轰轰烈烈的教育形式之中,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思想教育效果极佳,教育工作者“自找感觉良好”。我想,这种现象可以具体地表述为青年思想教育硬件过硬、软件过软。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革命》是列宁在生命最后阶段从总体上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孟什维克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条件,指责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们主张先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条件成熟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列宁的思想是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发展,不仅对俄国革命做了科学论证,而且为一切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对一个多世纪来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早提出和使用"领导权"概念。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托,以俄国的具体实际为根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以"暴力"夺取政权,以"文化"巩固政权的治国理政思路。葛兰西则提出了"文化领导权"概念。他分析总结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资产阶级执政失利的深层原因,提出通过获取"文化领导权"为条件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巧合的是,无论是列宁还是葛兰西,几乎都是在20世纪初提出文化领导权思想,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而在大约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提出"文化自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是对时代主题的最新把握。  相似文献   

12.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既有现实的经济、政治原因,又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如果说造成腐败的政治、经济因素是显性的,那么,政治经济背后的文化,则是腐败不绝的深层因素。近年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腐败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现将其探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今年新春伊始,全国掀起了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潮,奏响了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争取我国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开场锣鼓。在这样的时刻重温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富有现实意义。只有利用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隐性教育是相对显性教育而言的。隐性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接受教育。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作用。一是环境氛围的熏陶作用。人与环境是一种对象性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一定的环境氛围,对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氛围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作用;不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5)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思想,其核心是"发展人民自治制度"。其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列主义民主思想,来源于对苏联历史的反思以及西欧民主社会主义。这一思想反映了苏联人民要求民主和发展经济的愿望,但由于存在严重缺陷而导致民主化失败。  相似文献   

16.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这是至理名言。列宁在自己革命活动中,非常关心建立一个新型的革命政党。列宁提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是同第二国际时期各党的实际状况和俄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联系着的。列宁明确提出:“我们需要的是新型的党,另一种性质的党。”  相似文献   

17.
庄振华 《党政论坛》2008,(13):45-47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既有现实的经济、政治原因,又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如果说造成腐败的政治、经济因素是显性的,那么,政治经济背后的文化,则是腐败不绝的深层因素。近年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腐败成为—个学术热点,现将其探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6日至 3月2日先后访问了韩国和 越南。这是俄国家元首8年多来首次访韩和俄国家元首自苏联解体以来首次访越,同时也是普京去年5月正式执政以来在亚太地区采取的又一次重要外交活动。总体讲,评价普京这次韩越之行的意图和效果,可以用一箭双雕来概括。 普京访韩期间,两国就进行广泛的政治经济合作达成了协议,发表了宣布进一步发展两国“建设性的互补伙伴关系”的《韩俄联合声明》。具体成果是:俄将投资数亿美元、作为对所欠韩国18亿美元债务的部分偿还,参与修复韩国汉城至朝鲜元山的铁路,将其同俄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9.
还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夕,列宁就开始探索在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失败,终于开创出一条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4月到1918年春。这一时期,列宁清醒地看到,要将如此落后的俄国,过渡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虽然有足够的政治条件,但必须经过迂回的过渡时期。他当时认为,在德国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经济条件,在俄国却具备了向社  相似文献   

20.
布热津斯基的书《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复灭》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能对它保持沉默。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正等待着答复。可以“从里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研究的主题。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布热津斯基的书的基本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失败”、俄国和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试验”是由于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的乌托邦主义造成的。从这个时候起他的理论向各国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