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子媛 《学理论》2012,(24):257-258
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值古老的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变革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这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文化的异常繁荣.这时候的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影响范围甚广,其中“仁”是孔子处理人际关系最高的伦理准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个人价值观的养成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儒家思想从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人学",最主要的是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何谓人?二是如何做人?三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对于何谓人的问题,孟子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人有"仁、义、礼、智"四端,禽兽则没有。这就是人区别于动物、人成其为"人"的地方。二、如何做人是整个儒家思想最核心的问题。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和"三种关系"。"一个中心"是指自我修为。其内涵深邃、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觉、不断涵养和扩充人之异于禽兽的仁、义、礼、智"四端",自觉、不断修身养性,继性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仁""礼"思想中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法制规范及社会和谐思想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时代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其形成有着深刻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引领、价值体系构建、文化软实力提升、美好人格构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孔子"仁""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滋养与借鉴、传承和创新的内在辩证关系。孔子的"仁""礼"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突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重视个人与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义利观、落脚国家精神的筑建有着十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孔子思想中的“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绪珍 《学理论》2011,(19):43-45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知仁勇是并重的。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孔子思想中的勇关注不够。仁是核心,源于人心,其实勇也源于人心,它需要以知为前提,以礼、义为限度。作个纵横比较则更有意思,孔子之勇和柏拉图有相近之处,它也是孟子和荀子之勇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改革乡村教育,并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教育思想。其乡村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教育改造乡村社会,以纠正现代学校教育与中国农村社会的脱节。其中,陶行知就"农村教育旨在为何"这一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形成了其"为农"教育目的观。本文从认识论层面分析陶行知先生"为农"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内涵,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层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1)
"愤青"这个源于西方,象征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青年的字眼,在我国完全成了"无知"、"粗鄙"的代名词。爱国是"愤青"永恒的主题,但他们和真正的爱国主义又相去甚远。愤青有一腔爱国的热情,却不懂得需要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因此,正确认识"愤青",运用"愤青"积极的一面,引导他们理性爱国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5)
西周末年,诸侯纷争,礼崩乐坏,整个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变革之中,特具忧患意识的孔子在思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应时代呼唤提出了"仁"。"仁"如何改变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推动、实现"仁"的方法原则与孔子的"和"具有一致性,"仁"之所以能够被推动和实现,正在于具有差异、变动、创生内涵的"和"的运用。也就是说,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仁"即为"和"。  相似文献   

8.
它6岁,漂亮,有褐色的毛发、黑色的眼睛和健康的牙齿。我~眼就相中了它,把它买了下来。它叫“超人”,是我养的第一匹马。对于驯马我一无所知,后来我才知道,买下一匹未经训练的小马就像买了一件未完工的家具。我只好请来了驯马师。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在科学继承民惟邦本、政在养民、顺应民心等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突出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等,从重民、富民、尊民等方面对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民本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国理念,由此呈现迥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于东超 《学理论》2011,(28):48-4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重大的影响。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规范和治术,突出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孔子所表达的理想在现今也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无为"、"不争"是"道"的根本特性。"无为"、"不争"的理念是道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架构,彰显了道家文化的独特性,涵化着创造性思维和自由精神,"无为"、"不争"的理念不仅对政治伦理、治国方略、养生之道影响深远,而且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建构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无为"、"不争"的理念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策略,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泛智教育思想的积极性在于关注"弱势",教育目的关注现世;但也具有局限性,宗教色彩浓厚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许地山从“生本不乐”来阐发其对现实人生和终极人生的根本看法,并成功地表现了对自身遭历与世人世事的观察体验。具体到写作实践,在其诸多作品中,不仅充溢着一种哀的情感态度,且明确地提出了爱的行动主张,二者交融,构成了许地山“虽哀犹爱”的实践论“为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周围世界”的分析揭示出“此在”的世界不是一个“私人世界”,在其爵常生活中首先遇到的是具有指涉功能的“用具”,用具处于“用具整体”的关系网络并显示出这一关系中的“他人”,由此构建出了新的“交互主体性”形式——“他人”本质上与此在“共同在世”。然而萨特在《存在于虚无》中认为,“为了使对象显现为被制造的,别人应该首先以某种别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首先不具有一个对“他人”的经验,那么“用具”与自然物将没有分别。如果这一批判成立,《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将失去最重要的基础。本文试图表明,萨特混淆了《存在与时间》中“生存上的”与“生存论上的”的区别,从而得出了无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古玉 《学理论》2013,(21):45-46
如何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塑造新型理想人格,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现实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科学地从理论与实践上解答了人生观的三个基本问题: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对于当代人们确立科学人生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人民性,是指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把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根本宗旨这一价值取向。本文在考察人民性的时代内涵以及同“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怎样坚持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到见解,孔子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总结了大量的教育规律。从教育目标、教师标准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以探讨孔子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从长期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出道德教育思想的学说理论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中宝贵的历史财富.针对现代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的主要特征--学、思、行中深入分析挖掘其内涵意义,以期在现代道德教育和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5)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一直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强有力的武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执政过程中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都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运用、发展与创新。"三反""五反"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而发起的针对变质干部与不法资本家的全国性运动,其过程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背景、内容、方法及特点等方面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王金萍  谭惠敏 《学理论》2013,(32):395-396
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和教育可以依持的场域,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与生活世界相割裂,而应当通过恰当的定位、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选择正确的渠道与路径,嵌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教育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浑然一体,发挥出系统的合力与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