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云 《瞭望》1991,(46)
当今的青年画家往往不甘心在传统艺术的圣坛下顶礼膜拜,他们既致力于了解古人,在继承中求发展,但更注重于睁开双眼,勇敢地摆脱古典审美模式的羁绊,去探寻新的时代美,以适应新时代多元思想文化,多方位、多层次的审美需要。臧  相似文献   

2.
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能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坚定远大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为提高上海红色文化的育人成效,要用现代艺术手法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寓红色文化教育于市民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6)
参照高校艺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研究,了解艺术教育在医学院校中实施现状,联系医学生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揭示艺术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医学院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新思路。希望能从根本上促进医学生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方法的创新,推进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姜舒 《学理论》2013,(12):202-203
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文化水准和文化心态,由于音乐所激发的情感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情感,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艺术形象,寓音乐教育于人文素质教育之中,促进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在古筝教学如何培养学员的人文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解决两个文明建设不同步问题的重要途径。所谓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包含、融合在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使思想工作与生产管理融为一体。这是企业改革和生产的需要,是思想工作与生产活动的辩证关系决定的。然而,这种形式在目前却被人们忽视,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张杨乐 《学理论》2011,(11):252-253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塑造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医德医风、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医德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当前医德教育建设中的软肋,应坚持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而完善医德教育内容,构建新的医德教育方式以及加强教师作用是目前需要着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王海军 《理论导刊》2007,(12):126-127
贫困生问题是高等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要在把握贫困生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工作,将助困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寓育人工作于帮困之中。  相似文献   

8.
李瑞环同志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受到感染、熏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也是文化娱乐活动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段话讲清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美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美育结合起来的问题。美育,我们称之为审美或美感教育,有些国家则称之为情  相似文献   

9.
装饰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存在于城市景观之中。城市景观中的装饰艺术与其所存在的城市景观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装饰艺术要适应于它所在的城市景观,同时装饰艺术在城市景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聿东 《求知》2013,(4):66-66
(接上期)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民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寓兴,就是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来寄寓作者的独特感触,以类似于  相似文献   

11.
美育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思想与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概念提出并作为教育的独立部分付诸实践仅有200多年。而无论怎样,美育在历史和现代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了解并适应艺术生活,从而获得健康审美的情感与和谐完善的发展。不仅如此,人们通过审美教育,还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应对现实生活、社会和人生的复杂、变幻甚至困苦,使得人生更为审美化、艺术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所呈现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质深深地改变和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创作和传播模式。智能故事、场景故事、体验故事等新叙事模式强化了叙事感染力与吸引力。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面临技术叙事的交互风险导致的情感真空、现代性的审美取向引发的审美抵制、数字平台形成的资本力量隐藏的价值风险等挑战。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应从情感、审美、价值观三方面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结构框架:从技术反噬回归技术反哺,推动数字技术为情感叙事赋能;构建用户需求的叙事取向,驱推用户同一性的创意叙事;破除数据资本的权力宰制,唤醒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从而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唐亚 《各界》2009,18(7)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对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所以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审美在移风易俗,美化人的心灵,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寓善于美","寓教于乐"的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艺术创新素质培养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艺术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新素质培养是艺术素质教育的新课题.要从艺术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美育功能,处理好模仿、借鉴和艺术创新的关系,加强大学生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沙坪坝区从2006年开始,着眼于让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倡导“寓管理于服务,寓教育于维权,寓和谐于发展”的“三寓”工作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形式和载体,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生隽语     
《民主》2021,(3)
正王立平:没有艺术即没有完整的人,没有高素质的人。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但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艺术教育予以区分。将艺术教育简单地归结于审美教育是不全面的,当前学校中的音乐、美术课程,尤其是广泛流行的社会"考级",更多是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7.
习惯研究专家周士渊在其所著的知《道更要做到》一书中,把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研究成果,提炼成一种理念知道,更要做到!希望人们寓智慧于行动之中,寓伟大于平凡之中,寓成功于习惯之中。如今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更需要这本书呼吁的弘扬知道更要做到的“知道文化”,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贵,在实践重,在行动。知耻是做人之本。有些人是知耻的但,就是不改:随地吐痰多,方便;随地小便多,爽快;随处停车多,自在;随手扔杂物,多省事……有些人是知荣的,但就是不做:看到蹒跚上车的老人不扶一把,见到跌倒的小孩不帮一下,碰到多找零钱不退还,遇到小偷不敢抓…  相似文献   

18.
唐勇力 《民主》2014,(4):28-28
<正>艺术审美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元素,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延续将是永远的教育活动。艺术审美教育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当人具有了高雅的艺术审美能力,就会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形式,什么是美的环境,什么是美的精神,这将大大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幸  相似文献   

19.
刘治国 《学理论》2011,(17):243-244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以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就开始了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总结后,提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命题实践’之中"的基本思路,逐步构建起以"命题实践"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