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陕西汉中位于秦巴腹地,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在秦岭屏障、汉江滋润下,汉中人杰地灵、生态优质,培育了早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以两汉三国文化为内核的汉文化,哺育了以"秦岭四宝"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与生态相映生辉,享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美誉。两岸媒体人"汉族·汉字·汉文化"寻根之旅,今年5月将在汉中启动,这是他们首次共同走进陕南、走进汉中,对汉江两岸的历史古迹、人文景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进行采访拍摄,用镜头、用文字记录"大美汉中",讲述陕西故事,传扬中华文化。而在他们的脚步踏  相似文献   

2.
正"我对这件事一直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之前看到相关报告,我说这件事要专门来研究一次。"河南南阳,西依秦岭、南临汉江、绾毂中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龙头""总开关"所在地。逶迤近三千里的丹江口水库的水就从这里起步,走中原、穿黄河、依太行、入华北。  相似文献   

3.
"我对这件事一直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之前看到相关报告,我说这件事要专门来研究一次." 河南南阳,西依秦岭、南临汉江、绾毂中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龙头""总开关"所在地.逶迤近三千里的丹江口水库的水就从这里起步,走中原、穿黄河、依太行、入华北.  相似文献   

4.
正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在"十五"规划确立"南水北调"工程后,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以孜孜以求的精神,连续多届不间断地向国家建言汉江保护与发展,立项汉江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进一步加强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尽快启动"引隆补水"项目……不胜枚举。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如何落实在湖北发展和南北共同发展中?今年两会上,住鄂全国政协委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6,(8)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影响区,汉江承担着"一库清水北送"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任。然而,当前汉江流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难题,该如何破解?8月9日,省政协在汉召开"助推汉江生态经济带保护与发展"常委专题协商会,部分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学者代表与6个省直部门负责人、4个相关市州负责人进行座谈,共商助推汉江生态经济带保护与发展对策。现将有关发言和部门回应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目的是重点解决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用水。汉江,古称汉水、沔水、襄河,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淮河汉",是我国四大名水之一。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宁强县,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4,(7):28-28
<正>根据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规划,从2014年汛期之后,每年从汉江调水95亿立方,占丹江口水库下泄量的1/4以上。这将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住襄省政协委员疾呼要尽早尽快尽力加强汉江流域生态保护。一、强化汉江流域转型发展理念。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流域内各级政府要切实树立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防治水污染工作职责。二是加大宣传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条重要的生命线,保护水源安全是一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重要政治任务。怎样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2022年1月8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保护、生态保护、保障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各支流的小水电开发,国家给予了很大支持,一个时期鼓励发展"小水电代柴",取得了一些成果。一些贫困县在国家电网改造工程未能普遍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小水电开发,既暂时解决了小区域内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同时通过富余电能的上网输出,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几百千瓦、几千千瓦的小水电开发,尤其是处于生态脆弱区的小水电开发,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从我们对金沙江和元江(红  相似文献   

10.
周福余 《重庆行政》2014,15(5):46-47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强调,"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事关发展和民生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是建设五大功能区的基本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事关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政策》2014,(11):38-41
汉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商贾要道,在中国区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汉江生态经济带纳入我省“两圈两带”战略,“生态”成为汉江流域开放开发的主线,更成为汉江流域转型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处理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绕不开的重要课题。一、生态优势:汉江经济带生态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2.
殷世怀  丁汀 《楚天主人》2012,(10):24-25
2011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口——丹江口水库时特别指出要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水质问题,要保证一江清水到北京;二是移民问题,要保障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和长期稳定就业;三是汉江水环境容量问题,要密切关注汉江水环境变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四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综合整治各类污染,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移民、和谐移民,对于顺利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4日,由湖北省社科联、华中师范大学、襄阳市政府、十堰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湖北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汉江流域部分城市负责人,湖北省部分高校、社科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并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作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与保护"这一论坛主题,从综合战略、产业开发、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讨论交流。与会专家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汉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与保护,不仅要成为湖北省的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而且要力争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二是汉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与保护,不仅要注重经济、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也要注重对汉江经济带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三是要大力推动汉江生态经济的开发开放,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是我国北疆的天然屏障,近几十年来,草 原生态的严重退化,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安全,引起 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把恢复和改善 内蒙古草原生态作为目前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重点抓紧抓好。2003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 视察我区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 障,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事关全国的生态 安全。"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生 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 成为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防线"的宏伟目标。为此,民 盟呼市市委多次实地调研,提出了在武川县大豆铺乡 建设民盟北方生态园的倡议。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我国要以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建设、能力建设和示范工程建设为主,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管护水平,确保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国家级。建设长江、黄河、辽河源头区,洞庭湖、鄱阳湖、三江平原洪水调蓄区,黑河流域、阴山北麓、塔里木河下游防风固沙区,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源头水源涵养区,舟山渔场,秦岭等15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遏制其生态功能的破坏,形成基本管护能力。省级。建设40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初步遏制这些地区生态功能的继续破坏并形…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广大山区应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劣势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发,走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小康之路.其基本原则和目标是:构建山区生态小康指标体系,实行绿色GDP核算;构建山区生态小康体系的基本原则,减少环境成本;构建山区生态指标体系的中近期目标,避免生态赤字;构建山区生态小康指标体系的长远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江淮生态大走廊,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从北向南是淮河入江通道;南接"长江经济带",北连"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市圈,是两大国家战略的清水纽带和绿色脊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建设江淮生  相似文献   

18.
卢子跃 《政策瞭望》2011,(11):13-15
近年来,丽水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生态浙江的战略部署,围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山区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闻  何得桂 《前沿》2014,(1):117-119
推进山区避灾型移民搬迁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区域性重大移民工程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在初步实现"搬得出"之后,面临着"稳得住"和"能致富"难题。基于生计可持续发展视角,发现避灾扶贫搬迁后所带来的移民生计资本缺乏、农户生计策略单一、社区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并从保护生态、产业支撑、技能培训等方面为促进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13,(9):1-1
我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库区和坝区。服务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是十堰乃至全省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历史性机遇、时代性机遇。我们要把服务南水北调作为重大政治使命和重大机遇来抓,努力实现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推动库区乃至整个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