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拒学现象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因此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西方学术界在拒学的定义、症状、成因和矫正策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也蕴涵了研究方法论的整体性冲突,即拒学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属性还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对于西方拒学研究成果的梳理,不但可以推动国内至今还没有进行现象分类的厌学研究,而且也能为我国的拒学矫正实践发挥重要且紧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学教程》作为高职高专的教科书,突出特色是适应于教学需要的理论与实务操作技术的有机结合。从章节结构上,全书共十六章,分为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两大部分四个板块。在内容上,构建了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机制;从多维层面分析了社区矫正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深化论证了社区矫正的实质属性;提出了对矫正对象的个案矫正,倡导广泛适用个案矫正技术;提出应将社区矫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伟 《青年论坛》2013,(5):39-43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当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为了确保社会工作有效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应建立一套恰当利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制.建立专业矫正队伍;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情感支持;鼓励矫正对象多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青年个案工作与隐私、人权及其保密原则葛铁林青工作就其途径和方式方法而言,大致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社会化,二是个别化。前者强调社会资源的广泛开发和综合利用;后者强调微观方法和技术的采纳与推行。尽管二者均有其各自的功用和价值,不可相互替代,但对大多数基层青年工作者来说,掌握个别化的工作方法似乎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个别化的工作也称为个案工作。其基本特征是:以个人为主要对象,采用个别的方式,运用有关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的各种学科知识与专业技术,为对象提供富于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对象矫正心理和行为的偏差,认识和发掘个人潜能,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毫无疑问,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着各种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又常常为各种实际问题所围绕的当代青年,是欢迎这种工作方式的。本文并不是一般地讨论个案工作、而只是涉及一个关系到个案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问题——保密性原则。说到保密,人们并不陌生。尤其是军事、公安、机要情报等部门,这个概念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它通常是指将某些重要的信息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不使其泄露和扩散。与保密相对的是泄密或失密。保密总是同安全联系在一起的;而泄密则往往意味着危险、灾难和失败。当然,个案工作中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作为宽容刑罚观的产物,其犯罪学依据主要在于人们对犯罪、犯罪人以及犯罪人如何重返社会的认识步步推进:首先,人类对犯罪本质、犯罪是否正常现象、犯罪与环境的关系认识趋于客观,为科学的刑罚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回答了“犯罪人应不应矫正”的问题;其次,随着人类对犯罪人是否正常人、犯罪人“到底能不能改变”等认识逐步丰富,更坚定树立了“犯罪人能够矫正”的基本信念;最后,随着重犯累犯现象增多,人类对犯罪人如何重返社会的思考更趋理性,认为如果让犯罪人在社区中接受矫正而非禁闭于监狱与世隔绝,有利于其顺利再社会化和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从学生个体微观视角出发,利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方法,归纳出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现状与特征:寝室空间日趋生活化,功能呈现多元化;精神文化总体态势健康向上;非正式制度文化作用凸显;行为文化存在一定偏差,并从个体、家庭、学校层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认为高校寝室文化在多方面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子木 《中国妇运》2010,(8):44-45
个案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西方国家有很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个案工作的定义和内涵,不同派别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美国1965年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此定义为:社会个案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特别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扰无法与其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人或家庭。社会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对于个人与个人或个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2,(10):34-42,51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发展,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一个能动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变动轨迹。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已形成独特、鲜明的特点:立法过程——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建立与完善法律制度;司法实践——按照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推动社区矫正发展;理论研究——为社区矫正践行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祝平  欧阳强 《求索》2014,(2):39-44
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约束为逻辑起点,考察我国环境与资源逆差的情况,并对环境与资源逆差的深刻根源和历史贡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列出经济增长、贸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方程关系式,说明我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前半段的阶段。以此构建绿色贸易转型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我国绿色贸易政策转型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对海关产品目录进行绿化,使产品按环境分类管理;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名单绿化制度管理;对行业进行整顿绿化。设计具体的绿色贸易政策:以征收出口环节的环境关税为主导;制定市场准入和市场准出标准;积极促进外商绿色投资,防范外商直接投资西部转移的环境风险;从而调整进出口总量和结构,改善环境与资源。  相似文献   

10.
周灵方 《湖湘论坛》2009,22(1):92-94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明显的缺失。我国应通过更新刑罚观念,建立健全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辛口人员,明确适用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和条件,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1.
钟莹 《广东民政》2010,(3):42-43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是最早发展和成熟的社会工作基本工作模式。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对个案工作的定义是“个案社会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尤其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惑无法与社会环境或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人或家庭。个案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对于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苏香菊 《传承》2015,(3):108-109
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方法之一,其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均可以运用到社区矫正中来。个案工作在介入社区矫正过程中,面临制度、专业、关系和资源等方面的困境,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个案工作介入社区矫正,不断提高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教育部近日下达4.1亿元的2014年特殊教育补助经费指标,这些经费将重点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较多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据介绍,2014年特殊教育补助经费数额是2013年的7.5倍,其支持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设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二是配备特殊教育学校设备设施;三是“医教结合”区域实验。  相似文献   

14.
工读学校是专门针对心理行为偏常或有轻微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正的学校。工读学校的两大“核心价值”:研究“问题学生”和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并结合工读学校的案例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七大力量”:发挥成长的分析力、环境的教育力、行为的养成力、课堂的渗透力、文化的感染力、大爱的感化力与协作的共育力,从多角度,多渠道拓展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综合症",是其特有的社会性、心理性和生理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青少年矫正个案为例,运用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阐释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一般过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即缺乏法律政策支持、缺乏实践经验支持、工作理念模糊、社工与司法人员职责模糊进行了深入剖析,建议从倡导社区矫正立法、强化工作理念和方法运用、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定位、推动矫正向预防改变入手,来解决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6.
“90后”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问题正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在犯罪形式与手段上由于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文章从一起“90后”青少年团伙犯罪个案入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为社会预防矫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理念在社区矫正青少年罪犯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矫正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新举措,青少年罪犯是社区矫正的主要群体。社区矫正实践中,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对矫正青少年罪犯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罪犯的改造质量。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小组方法可以具体运用于矫正青少年罪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J市青少年社区矫正为个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进行研究,在基于“人在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认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应该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同时着手,才能够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完成矫正任务,实现其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从校内教育与校外培训双向发力,初衷是助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主阵地,为基础教育正轨。实现“双减”政策这一目的指向的难点在于:“内卷”环境下教师难免身心疲累;学校教学质量仍存在“低迷”态势;看待学生多以智育先行,学业成绩占据评价主位。推动“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应从极为关键而根本的教师意识层面入手,养成教师育才兴邦的责任意识,建构教师个体的身份认同;构建自检自省的自我反思意识,由内而外协同塑造;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从教师自身与教育系统共同助推;树立教师循规育人的科学意识,搭建五育并举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20.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要求深化司法改革,加强领域立法。在社会领域立法层面,首先被提及的便是社区矫正法的制定。如何更好地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在当今社会其重要性越发凸显。本文试图以社区矫正对象再就业的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基点,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及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其所面临的就业困境进行研究,以帮助更多的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再社会化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