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福楼拜名作<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一爱玛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令人激动的爱情.为追.求这种所谓的理想爱情,她做出了许多于当时男权社会所不允许的举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因此被许多人视为一个"不正经的女人".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爱玛的许多要求是合理的,她身上的一些所谓"特质"实际是女性所共有的,体现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从爱玛对理想爱情追求的失败可以看出,女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还必须与男权社会做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消费主义为主导的时代里,张欣以其特有的细腻洞察到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这个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面临的动摇、矛盾乃至抉择.她通过作品所呈现的女性在事业、爱情及生存价值种种方面的迷茫与困顿,表现了女性在现实条件下的生存困境,从而在广泛意义上揭示了商业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变迁和现代人的生存忧虑.她的作品所表达的女性对于孤独、失落、困窘的体味,对友谊、爱情的渴望,都带有明显的时代意蕴,她的作品呼吁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正视,并不断地努力探索着女性的自我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3.
王海鸽的婚恋小说细腻地展现了当下时代文化氛围影响下的婚姻困惑,她以写实主义的呈现方式,描绘出了普通大众婚姻生活的种种情状,去探寻婚姻爱情的本真特质.她借助于日常生活审美建构起其婚恋小说的日常叙事原则,去关注当下知识分子和女性的婚姻困顿与生存状态,传达出她对女性及女性的婚姻存在的深度关怀.  相似文献   

4.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以门第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情节设计方面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5.
安娜作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如果只是单纯的当时社会制度使然,作者思想所致,那么,她的形象绝不会如此的魅力四射,耐人寻味.所以,从安娜的本身来追寻悲剧的根源,也许会更有超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安娜作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如果只是单纯的当时社会制度使然,作者思想所致,那么,她的形象绝不会如此的魅力四射,耐人寻味.所以,从安娜的本身来追寻悲剧的根源,也许会更有超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属爱情悲剧,然而由于两部作品处于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它们在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朱丽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在她身上体现了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等思想;而祝英台则保守、内敛,她只是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很明显,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来源于两部悲剧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张欣以她细致浪漫的笔调描绘都市女性的命运,选取爱情主题展现其生存的困惑及情感的渴望,由此形成了她小说的主要特点:一方面以现实主义作家的理性精神,揭示"爱情"主题与商业文化之间的必然冲突及爱情追求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以文学家的浪漫、女性的温情,永存对爱的挚念.  相似文献   

9.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结合过程的描述,一方面,作者批判了腐朽的旧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另一方面,作者宣扬了自己关于完美婚姻的观点:既注重物质也注重爱情的婚姻才是完美的,完美的婚姻应该是物质与爱情的完美结合。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主题的讽刺。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话题,《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大观园的理想环境中,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成为世代流传的佳话。她坚贞不贰的爱情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成为女性追求的理想爱情。而现代女性生活在既进步、繁荣,有时又略显浮躁、喧闹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种种压力和竞争,在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她们对爱情的选择是怎样的呢?本文主要是通过林黛玉和现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要求上,同时通过面临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时,她们的选择来分析她们爱情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作为“城乡交叉地带”的知识分子典型,至今仍散发着特殊的时代魅力。高加林身在农村、心在城市的存在特征使他成为一代农村知识青年的代表,他在爱情方面的遭遇也是当时的突出问题。通过对高加林的心理欲望以及与刘巧珍、黄亚萍的情感纠葛进行解读,可以发现高加林在刘巧珍和董亚萍之间遭遇的取舍难定、藕断丝连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悖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霍小玉与杜十娘两位不同时代的名妓进行比较分析。相似之处:一是始乱终弃的共同情节,二是人物性格逆转下的爱情关系,三是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和封建家长的严厉管制,四是爱情至上主义理想的破灭。不同之处:一是性格特征的差异,二是反抗精神的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比了《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的异同和特点,论述了两个梦幻爱情世界中的情与理的矛盾。汤显祖通过《牡》剧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情与礼法的矛盾,莎翁的《仲》剧则侧重的是情与认知的理性的矛盾,两剧都歌颂了人间至美的爱情。  相似文献   

14.
《诗经》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发端之大成。这些诗歌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爱情自然是其中不可缺的主题之一。这些诗歌完整的展示了爱情的全部过程,初恋时甜蜜而焦急的等待,爱情和婚姻中的痛苦与抗争,爱到尽头时的哀怨和忧伤都在这些诗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前同一位已婚的男教师发生越轨行为,并怀了孕,周围的同志以及她的父母批评她不讲道德,她却不以为然,辨解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某老师和他的妻子没有感情,而我和他之间是真正的爱情。”有一位男青年,上山下乡期间同当地一位姑娘相亲相爱,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后来,这位男青年回了城,就提出与妻子离婚。人们责备他忘恩负义,不讲道德。他却说:“恩格斯早就说过,没有爱情还要硬拴在一起的婚姻,才是真正的不道德。”  相似文献   

16.
丁玲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以其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女性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的艰难坚韧的探索,体现出其在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本文拟就对这类形象的性格表现及典型意义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事求是地评估这些人物形象体现出的时代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一丁玲以反映知识女性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主要表现了当时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和爱情的  相似文献   

17.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对各种讽刺手法的娴熟的、全方位的综合运用,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威克姆和宾利小姐、凯瑟琳夫人、等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极端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宣扬了作者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通过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对贝内特太太的讽刺来管窥奥斯汀博大精深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勃朗特与张爱玲可以说是中外文学史上令人不可忘却的奇才,两人的身世经历都极具神秘色彩,对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早熟,也都给身后的文学花园留下了常青的奇葩。但在表现所有文学形式都无可回避的爱情方面,却又体现了不同的看法态度,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作者结合艾米莉·勃朗特和张爱玲的时代社会背景及经历,分析其二人作品中的爱情表现,挖掘两位奇女子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19.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曾如是说。当然,先生当时是把“路”赋予 了特定的寓意。 但就当今世间的路而言,新的时代又赋予了她以新的含义,因此,我们也必须重新审视我门眼前 的路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勃朗特与张爱玲可以说是中外文学史上令人不可忘却的奇才,两人的身世经历都极具神秘色彩,对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早熟,也都给身后的文学花园留下了常青的奇葩。但在表现所有文学形式都无可回避的爱情方面,却又体现了不同的看法态度,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作者结合艾米莉.勃朗特和张爱玲的时代社会背景及经历,分析其二人作品中的爱情表现,挖掘两位奇女子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