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实战中 ,突袭抓捕占有很大的比例 ,它是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因此 ,在突袭抓捕的过程中 ,民警运用何种技术动作才能够迅速、有效抓获犯罪嫌疑人并且保证自身安全 ,是当前突袭抓捕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先摔后拿”是指公安民警在突袭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 ,在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出其不意 ,运用合理、有效的摔法动作 ,使对方失去重心 ,将其摔倒在地 ,然后利用反关节擒拿技术 ,控制对方上肢及身体并将其制服的一种擒敌技术。在突袭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实战中 ,可以运用的技术方法很多 ,如“先打…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愧疚     
那年冬日的一个夜晚,我们接到群众举报,在辖区内伙同他人抢劫作案十余起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刘某回到临沭县白旄镇的家中。事不宜迟,所长安排我和另外四名民警前去抓捕。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雪的样子。根据群众举报的犯罪嫌疑人的住址,我们五名民警驱车来到刘某所住的村子。为了防止刘某脱逃,由三名民警在院外埋伏,我和同事小王开始敲门。我喊了两声刘某的名字,随着含混不清的应答声,一名青年揉着眼睛,披着大衣出来开门。“你是刘某吗?”“俺就是。”随着一问一答,我和小王便上前扭住了他的胳膊,带往门外停放的警车。见此阵势,这…  相似文献   

3.
<正>我叫褚航,是江苏省如皋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中心民警,一名年轻刑警,2020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9个小时,27公里,3次山体滑坡,还好命大!”这是我在3月22日19时30分发出的一条微信朋友圈。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朋友圈瞬间就“火”了,获百余人点赞,同事直呼:“这就是如皋刑侦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卫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刑警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一个幕后的图侦民警因为与犯罪嫌疑人的一次短兵相接而走红网络。“刀疤英雄”成了他的代名词。这是卫成2014年从警以来,第一次从幕后走到台前,让更多人认识了他。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卫成当选为“南通最美警察”。忍痛制伏在逃凶徒“当时根本来不及多想,先要把他的手控制住。”2023年9月1日7时许,卫成在抓捕一名潜逃16年的命案在逃人员时,  相似文献   

5.
2000年 9月 8日晚 ,北京市公安局缉毒处的一名民警在抓捕贩毒、吸毒犯罪嫌疑人时,手臂被其划伤。在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我有艾滋病。”   受伤的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一起被立即送往医院。后者被证实确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受伤民警虽经检测与治疗,但还要接受半年的抽血检查,才能最终确认是否感染。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面对“世纪绝症”,我们能做什么?   从源头抓起,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吸贩毒活动和非法采血;   加强对戒毒所、收教所等收治收教的高危人群的防病救治和教育工作;   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6.
派出所最"稀罕"什么样的民警?我这样的年轻民警——单身的。因为年轻,工作有冲劲,业务进步快;因为单身,白天无人扰,晚上没人缠。除了父母,无牵无挂。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随叫随到。当年我这单身汉,既是派出所民警里的"老疙瘩",也是大伙的给力搭档。原因很简单啊,我喜欢上班,厌恶下班。上班可以疯狂工作,惊险刺激地抓捕办案,没完没了地调处纠纷,头晕脑涨地熬夜审讯……所有的这些事,都让我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大多狡猾多端、穷凶极恶,侦查人员在锁定犯罪嫌疑人后的抓捕阶段必须慎之又慎。一起案件,从受立案到侦查取证获取线索,直到锁定犯罪嫌疑人踪迹,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但是,在整个案件当中,抓捕才是最终的关键阶段,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如果抓捕失败,整个案件往往会功亏一篑。然而,在日常抓捕实战中,一些侦查民警却屡屡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雄浮雕     
邱志雄,男,1974年出生,共青团员,三级警司,广东省三水市公安局范湖分局刑警队民警。1998年10月3日晚,在抓捕一犯罪嫌疑人的战斗中,英勇牺牲。1998年10月3日晚,邱志雄参与抓捕一盗窃犯罪嫌疑人。在与犯罪嫌疑人的殊死搏斗中,他身负重伤,但仍将...  相似文献   

9.
英雄浮雕     
白华恩白华恩,1967年出生,党员,二级警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1998年5月31日在一次抓捕行动中,头部中弹,英勇牺牲。1998年5月31日,白华恩参加抓捕一名持枪杀害两名民警的犯罪嫌疑人的战斗。为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警察开枪后的心理表现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8,(21):60-61
民警: 我是一名刑警.参加工作已经快8年了.在单位干得还算可以.领导和同志对我都比较认可。但近几个月来,我总是心神不定.心里经常会出现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有时在聊天中听到同事们说到枪或看到同事在执行任务时带枪.心里就不舒服.甚至手会发抖。原因是今年5月.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开过枪。  相似文献   

11.
抓捕行动是侦查工作必经环节。确定犯罪嫌疑人及其具体位置之后,首先应该制定抓捕方案,确定抓捕时机和抓捕手等,而抓捕手对抓捕时机的掌握关乎抓捕行动的成败。这既反映了指挥员行动前对行动过程的预判和战术设计,也反映了抓捕手个人的经验水平和综合能力。抓捕能力是民警必须具备的实战能力。优秀的抓捕手应对抓捕时机的危险性进行排序,把握抓捕时机的方法技巧,对参加专业训练,以提升抓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正>“立即下车!”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区分局汉江派出所刑侦民警赵晗的一声怒吼,打破了清晨时分城市街头的宁静。8月18日6时许,在湖北省随州市汽车客运站附近,襄阳公安民警驱车数百公里,仅用4个小时就成功抓获4名盗窃犯罪嫌疑人。如此高效的破案速度,离不开民警的全力侦办以及警民间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3.
<正>“各小组注意,开始行动!”7月22日上午8时整,湖北省江汉油田公安局“雷火2022”专项行动指挥部发出统一抓捕指令,一起特大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集中收网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分布在14个省区市的14个抓捕组闻令而动,对陈某等涉案犯罪团伙成员集中收网,相继抓获40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打掉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组织淫秽表演的犯罪团伙4个,捣毁涉黄网络传播平台183个,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民警因公负伤和牺牲的人数逐年增加,据公安部统计,近5年来全国公安民警因公负伤16821人,因公牺牲2204人,平均每年有3364名民警负伤,441名民警牺牲。民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经常面临生死考验,特别是便衣警察在近身抓捕行动中,因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指挥手段导致行动暴露而牺牲、负伤的占有很大比例。笔者亲身参加了2011年的全国追逃行动,在实战、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快速激增,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面对的涉车抓捕案件日益增多,由于涉车抓捕行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观察的间接性、较强的机动性及组织协调的困难性等特点,民警在涉车抓捕行动中容易出现伤亡。针对民警在涉车抓捕行动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通过“最小作战单元”专项训练中“车辆防冲撞”科目内容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正>一、案件情况2020年6月25日,某县公安局便衣民警在缉捕两名盗窃犯罪嫌疑人时,办案民警朝天鸣枪,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成功抓获。当天晚上10时左右,3名便衣民警在该县某镇中心对两名盗窃犯罪嫌疑人实施便衣抓捕。其中两名民警控制嫌疑人甲,有一名围观群众上前协助控制,马路对面一名民警对另一嫌疑人乙采用勒脖锁喉控制,此时嫌疑人乙并未暴力反抗。两名民警将嫌疑人甲控制后,其中一名持枪民警迅速起身朝天鸣枪示警一发,穿过马路走到嫌疑人乙面前喝令其"蹲下",对方未动,  相似文献   

17.
邬春阳 《人民公安》2022,(Z3):22-25
<正>走下法医工作台,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石蓉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思绪也回到了四年前。那是石蓉2018年参与办案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她至今都非常难忘的一次办案经历。2018年12月20日,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贵筑派出所民警马金涛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不幸被嫌疑人用利器刺中胸部,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0岁。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执勤,一辆满载通讯器材的货车开至大门,驾驶员喊:“哎!保安开门呦!”我礼貌地敬礼后说:“师傅!请出示您的出货单,我要例行清点。”驾驶员不耐烦地抛出出货单并用鄙夷的眼光看着我说:“就你喜欢做鬼,别人当班从不像你……”我微笑着用温和的口气说:“例行检查,是我们公司的规定,请您配合,谢谢!”可当我清点货物时怎么点也多一箱,我就又走近驾驶室低声说:“师傅,您所装的货与出货单的数量不符,请下车,我要找仓库保管员问清楚才能给您放行。”这时仓管员走过来吼道:“你真的蛮烦人,多的一箱是返修的通讯器材,他们…  相似文献   

19.
方定成 《人民公安》2012,(24):29-31,34
正当犯罪嫌疑人举筷夹菜时,"嘣"的一声响,率先冲进去的抓捕民警用厚实的手掌猛击餐桌,桌上的杯盘被巨大的震动弹起两尺多高。"我们是警察,不许动!"4名犯罪嫌疑人被这排山倒海的气势吓蒙了,看到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们的脑袋,连声说:"我们不动!"  相似文献   

20.
丁勇 《公安教育》2023,(12):39-42
<正>当前“用枪难,不敢使用枪支”依然是民警现场处置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一态势很可能造成民警既难以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又极大地降低了其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能力。于是,探索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就成为当前警用装备中的一个热点。高速催泪喷射器是在警用催泪喷射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