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准确理解二者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主动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充足的效能支撑。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维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间是一个互动共生的整体,主要表现在:首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构成要素。作为对国家发展状态的描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从发展愿景上看,其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等多重维度。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表现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特质与评价标准,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  相似文献   

2.
周恒新 《群众》2023,(16):6-7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江苏基层治理新实践,坚决扛起“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使命,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对照“走在前、做示范”的要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建强基层组织功能为基础,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牵引,以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深度参与为抓手,以夯实基层智慧平台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是我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方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枫桥经验”历经60年考验,始终保持人民性、参与性、创新性特色,抓源头、建制度、求长效,以“大平安”促“新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推广与仿效的典范。“以人为本”: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4.
尤文胜 《群众》2022,(18):35-3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宿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系统思维,通过全面构建城市治理“1+5+X”标准体系,推进服务创新、治理创新、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富有时代特征、独具宿迁特色、成为江苏典范、领先全国水平”的中等城市治理现代化实践路径,全力打造“规范、干净、有序、安全”高品质城市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5.
【调研背景】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亟待实践探索的现实课题。近年来,上饶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力以赴守护大美上饶的“绿水青山”;在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上饶市公安机关还以奋力跻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行列为目标,努力打造社会生态的“绿水青山”。为深入挖掘上饶市公安机关以打造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绿水青山”为抓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党建、社会治理和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赴上饶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6.
尤文胜 《群众》2023,(22):10-11
<正>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关乎城市形象,也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近年来,宿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指向,通过深化完善城市治理“1+5+X”标准体系,扎实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探索实践“富有时代特征、独具宿迁特色、成为江苏典范、领先全国水平”的中等城市治理现代化“宿迁模式”,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六次提到国家治理,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是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新时代改革发展和治理创新的重大任务,各地各界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等鲜明特色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经验,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2021-2022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成果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新论断、新表述进行了修改、完善,使相关成果更加契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被誉为是我国自“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现代化之后所提出来的第五个现代化,显示了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线》2014年第1期),同时表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9.
薛莉  崇维祥 《群众》2023,(22):18-19
<正>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是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四个新”的要求,明确强调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江苏持续探索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经验,迈出了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0.
黄园 《公安研究》2023,(3):5-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球现代化发展体系内形成的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体系,以公安治理的现代重建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转型,能够为公安治理逻辑和方法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以“人民为本”的公安治理和现代化建设,重视“科技强警”和“改革强警”,以“现代性危机”的批判和反思为警醒,将“政治建警”作为道德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申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全会还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可见“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范雪强 《群众》2023,(2):32-33
<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邳州市戴圩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和邳州经济开发区实行“区街合一”体制,下辖19个村、6个社区,社会形态多元、人员结构复杂、共治力量不足,群众诉求呈现多样化特点,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戴圩街道推进基层治理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刘丽瑛 《前进》2020,(1):31-33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重大部署中特别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为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辽沈法治论坛紧扣时代脉搏,结合辽宁实际,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主题,从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和体系性等四个维度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从逻辑框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加强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研究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化、法治化、社会化建设;探讨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运用到社会工作特别是政法工作领域,促进公安、检察、审判、司法各司法机关业务工作全面发展,助力辽宁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各个纬度的现代化,这些领域和层级相辅相成、内在勾连、彼此关涉、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广博的“大系统”。就思想的“传承-创新”向度而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内在涵摄着“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双重逻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系统性”思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命题的“出场”提供了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论述生动地诠释与彰显了系统性的思维范式,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系统论的思想基因。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的视阈之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现代化的密切配合与协同推进,也是各领域现代化的“集成”和“联动”。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论为研究视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深度透析与审思,这种研究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6.
杨海坤 《人权》2014,(3):40-4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这是顺应当前世界发展与改革潮流,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伟大举措。它与我们要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息息相关。没有“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董宁 《公安教育》2023,(6):43-47
<正>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犯罪防控工作面临巨大压力。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1)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刘伟 《群众》2020,(2):7-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问题,总结和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当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启动现代化到全面实现现代化,再到成为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关键变量。如果缺乏稳定有效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落入“陷阱”。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组织架构,提供一整套科学、完备、高效的制度体系,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9.
赵丽娟  谭鑫  刘平 《创造》2024,(4):74-7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提出“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曲靖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2022年全面启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  相似文献   

20.
李鑫 《群众》2023,(16):51-5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国要讲诚信、守诚信,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诚信建设的必然要求。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更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提升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效能上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信用转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