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丹 《台声》2013,(2):83-83
常想起爷爷讲述的那些往事、那些感触,还有他对我的期望和叮嘱 当我年幼还不懂事的时候,经常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您姓门而我姓罗啊?爷爷总是告诉我:“你要记得我们家的根在台湾新竹,咱们家姓罗。”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跟我解释过原因。也许是我渐渐成长,也许是爷爷年纪大了更愿意回忆往事,这些年爷爷常常给我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也了解了爷爷达一一代老台胞的坎坷人生。  相似文献   

2.
神树     
凝望这棵神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人的渺小与卑微。在天地之间,这的确是一棵名副其实的神树,他的神既来自于他的古老,又来自于他的沉默。这棵树早在我父亲、我爷爷、甚至我祖爷爷、我太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安》2022,(20):62-63
<正>近日,一位民警在休假期间,第一次送3岁的儿子去幼儿园上学,因为满头白发被老师误以为是孩子的爷爷。“老师,他不是我爷爷,是我爸爸……”消息一经发布,就冲上了微博热搜,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为我们讲述了这背后的故事。参加缉毒工作13年37岁的他满头白发雷鸣(化名)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文山边境管理支队的一名缉毒民警,今年只有37岁的他,却已是满头白发。最近新学期开学,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4)
<正>总算有闲,与沙发电视心情来个三位一体,与朱军们一道过了个我们的中国的元宵节。这一过呵,没成想,元宵节里明月圆,元宵节里故事多。朱军与我同年,阅历大致,从军,进媒体,所不同的是他自幼出门艺家,今日为名人。若干年前采访他时,他刚出道,算是央视小达人。没成想,他已有21个年头未与家人过团圆年了。其情可感,其意动天。  相似文献   

5.
<正>大家好,我叫张博君,来自太原市住建局中铁大桥局七公司。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桥三代"的故事。说起与桥的渊源,就得追溯到我的爷爷——新中国第一代大桥人。小时候常听爷爷说:"我是做技术工作的,跟数据打交道,一定要敬畏质量,坚守底线!"1955年,爷爷参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那时候,修建长江大桥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孤岛"上海与"文化城"桂林,先后出现了讲述"木兰从军"故事的热潮。本文选取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探讨战争年代女性英雄的制造、抗战时期家国观念的新内涵以及桂剧改革视野中的木兰故事等主题。通过考察战时两个不同地域"木兰从军"故事的讲述过程,结合抗战时期上海与桂林不同的战时文化氛围、"木兰从军"故事与"前文本"的差异,分析战时语境下"木兰从军"故事中的现实隐喻。这一论题的展开借助跨地域、跨媒介的视野,以文本解读为中心,重建历史现场,管窥抗战期间"木兰从军"故事在不同地域叙事差异形成的原因,发现战时文化语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壮行酒     
<正>在我们家乡那个彝族山寨,喝酒不用杯子,用碗。喝酒也不说喝酒,叫干酒,一个"干"字,豪气冲天,霸气十足。爷爷酒量好,一向自称喝遍全村无敌手,如今都80岁了,仍然自认为老子全村第一。乘着酒兴,爷爷讲起了他第一次酒醉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听爷爷给你讲个红色故事吧!这可是发生在咱和庄地盘上的红色故事呀!"在陈家小院,范中杰百感交集地对11岁的失依儿童陈菲菲说。"爷爷,我最喜欢听您讲的红色故事,我总是使劲地听、使劲地往心里记!"陈菲菲搬个木凳子,坐在范中杰身旁,睁着忽灵灵的眼睛,满含渴望。范中杰是鲁山县人大代表、董周乡和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陈菲菲是本乡乔店村人。2018年年底,范中杰落实全县帮扶失依儿童会议精神,与陈菲菲的监护人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成为他的"代管家长"。两年多来,范中杰为陈菲菲买衣服、鞋子和书包、文具盒、笔、  相似文献   

9.
<正>要讲我父亲龙开亮的故事,还得从我的一段故事开始讲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地区新平县老厂公社太桥大队鲁拉莫村。鲁拉莫是个彝族村子,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当时整个村子都讲彝语。我五岁以前基本上听不懂任何一句汉语,有人用汉语和我讲话,我会害羞地摇摇头,然后跑开。我八岁时,进入我们小村的民办小学就读。学校老师是我的一个堂叔,他因为只是小学毕业,汉语学得不好,拼音学得也差,普通话更是糟糕。上课时,他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吴承恩写《西游记》的过程,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过程,应有共同之处,也会遇到"白骨精""火焰山",也有困难重重、写不下去的时候。但吴承恩发扬唐僧的精神,坚守如唐僧一样的信念,硬是把《西游记》写了下去,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过孙悟空的故事,知道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当时我的想象能力还不健全,想象不出十万八千里究竟有多远,只知道远得很,不是常人所能及。我还听爷爷说过,孙悟空的本事大得很,什么妖魔鬼怪都会被他打败,什么艰难困苦他都能克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1月16日是我的父亲傅莱去世10周年忌日。父亲去世后的这10年里,我在清理他的遗存资料时,了解到一些家族史,以及他本人历史中许多我所不熟悉的部分,我对父亲有了些新的认识,思念之情亦愈加深沉了。我父亲出生于1920年2月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殷实、温馨的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我爷爷给这个降世的独生子取名理查德·石泰因。爷爷是一个财税员,奶奶是个擅做女装的裁缝;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一战时爷爷是大本营的后勤军需官,奶奶是个护士;他们在战场上相识、相爱,战争一  相似文献   

12.
在我学习《青少年修养》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做人的道理。我的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由于他年纪大了,得了气管炎,经常一边咳嗽,一边大口大口地吐黄痰。我很看不惯,就用白眼瞪他。妈妈看我这样对待爷爷,就说我,骂我。爷爷看到我这样就不住地唉声叹气。自从我学习了“尊敬长辈”这一课以后,我明白了,我们的老一辈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高翔 《台声》2013,(11):96-98
爷爷生前常和我说,少年时期投身抗战,凭的是一腔热血;青年时期决定跟共产党走,是他一生不悔的选择 作为家中唯一的孙儿,我从小就受到爷爷的百般疼爱。听奶奶说,我一出生爷爷就整天抱着我,亲也亲不够,疼爱有加。童年时光也因爷爷的呵护,充盈着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大学     
李晓 《公民导刊》2013,(7):53-53
<正>1959年秋,父亲考入了家乡城市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那年,父亲已经21岁了,在班上算大龄青年了。他穿灰色咔叽布上衣,脚踏爷爷编织的一双草鞋迈入了大学校门。老师问他:"你没有解放鞋啊?"父亲尴尬地低下了头。一周过后,爷爷进城卖了扫帚,陪着父亲去店里,花了1元6毛钱,买了一双解放鞋。那天,父亲一直把鞋抱在怀里。爷爷陪父亲来到一家卖包面的馆子里,吞了吞口水问:"多少钱一碗?"老板回答,1毛5。爷爷说,来一碗吧。那一碗包面,爷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吃了吧,读书比种庄稼还辛苦。"父亲埋下头,吃了几个包面后,又推到了爷爷面前:"爸,我肚子不舒服,您吃了吧。"爷爷明白,父亲是在装,他索性站起身:"我也不想吃,那就走!"父亲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相似文献   

15.
宇园忆先祖     
我的爷爷程拱宸是福州辛亥革命领导者之一,宇园是他和弟弟程慕贤建造并定居的房子,位于仓山桃花山东侧的山下。当年爷爷和仓山的同盟会其他战友共同领导福州的辛亥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而宇园和它周围的几百座同时代的房子形成了今近现代西式建筑群,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文化也见证了那段革命的历史。作为出生在宇园的后人,忆念起已故的先辈,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想提笔留下些许回忆,留下一点点故事。爷爷早在1904年即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的秘密工作,1911年武昌起义的前夕,他接受黄兴密令,从上海带回福州同盟会速谋独立的信函,并成功策…  相似文献   

16.
黄荣久 《世纪行》2014,(12):27-30
<正>(一)据父辈们讲,我的爷爷曾给川汉铁路雾渡河段邓家坪和茅坪河两个工程司的工友们讲过不少故事。川汉铁路没修起便仓促下马了,山里人不知怎么回事儿就问我爷爷,爷爷说:大清王朝的崩塌可能就与咱们这条路有关。还不无惋惜的说:这个大清王朝如果从入关时间算起竟是中国自秦之后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当然,时间最长并不能说明它的制度和文明程度比其他朝代更具优越性,恰恰相反,正是这个王朝在很多方面走向历  相似文献   

17.
台湾寻亲记     
本文作者是一位记者,记录的是他爷爷的故事,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作为奶奶的丈夫,作者父亲的父亲,当爷爷"被迫"移台,就注定了爷爷一个人悲剧撕扯着一群人疼痛的神经。这样的疼痛感往往体现在墓碑上后辈人名的缺失,或者族谱上分支的空白,更甚者,对岸海岛上逝者年龄的错误。所有因为两岸分隔造成的故事永远不会有结尾。在历史的空白处,只剩下海峡的一湾涛声,在历史和人们的心间永久回荡!  相似文献   

18.
小镇上的“名誉站长”本刊记者岑生挺写朋友很困难,只因为太熟悉不知从何处落笔。钟世杰与我的交往少说也有八九年了,尽管他很有才气有成就,但说真的我从来就没想过写一段关于他的故事,直到我今年8月的丹东之行,直到这位东北汉子悠悠道出他的那段特殊经历,令我深受...  相似文献   

19.
和晓 《今日民族》2018,(10):22-24
算算李伟思这家白族人从医的历史,自他爷爷开始已有三代。虽称不上是医生世家,但他家这三代人可真的与“医药”二字分不开。两个赤脚医生“我爷爷是赤脚医生,是最土的土医生。”赤脚医生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60、70年代,用来称呼活跃在农村、未经专业医疗训练的农村医生。用它来形容李伟思的爷爷,再恰当不过。“爷爷怎么学的医我不大清楚,就知道当地农民生病了会找他看病。那时农村还会以物易物,爷爷给病人治好了病,他们就送给爷爷一些鸡啊、红糖啊。”  相似文献   

20.
范瑾  许慈文 《台声》2013,(3):31-32
我的爷爷名许寿昌,字铭伯,有兄弟四人。爷爷居长,许寿裳行四,最小,我们都叫他四爷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