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理论上,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推动形成其生成逻辑。从可行性来看,数字化转型的“用户中心”和“创新”特征能够与营商环境的建设理念相融合;从必要性来看,优化营商环境所需的合作治理与整体治理的实现越来越有赖于数字技术对企业的赋权功能和对政府的赋能功能。在实践中,营商环境的数字化转型应当坚持法治化原则,以法律规则的价值理性调和技术规则的工具理性,并彰显转型的理念与方法;应当服务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固有目标,促进便利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发展;应当以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为重心,提高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服务质量和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2.
王翼 《理论导刊》2013,(1):102-1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成就的背后却是频繁爆发的劳资纠纷、日益凸显的职业病状况、每况愈下的工作环境,这无疑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目标的实现。考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吸取其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用社会责任精神建设推动企业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沫 《行政论坛》2022,(2):74-80
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而规避和应对风险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基层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在一国风险治理体系中基层政府担负何种责任、履责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风险治理的实际效果。基层政府风险治理的责任逻辑可以从责任归属、责任评价和责任追究等三个层面加以考察,由此引申出个体责任与集体责任、过程责任与结果责任、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等三个基本逻辑关系范畴。在风险治理情境下,一些基层政府遵循一定的责任逻辑,在现实治理活动中呈现出主体转嫁型、形式泛化型和行动迟滞型等三种避责样态。在未来的风险行动中,基层政府责任逻辑的实践进路应是:通过集体认知的聚合,规避基层官员个体责任的陷阱;通过风险治理流程的再造,形塑基层政府的结果责任状态;通过行动韧性的培植,催生基层政府的前瞻性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太军  薛婷 《理论探讨》2020,(4):158-164
乡村生态环境恶化日渐成为阻滞我国农民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突出问题,创新和完善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相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议题。破解当前农村治理理念模糊化、治理权责集中化、治理结构碎片化与治理过程粗放化并存的体制困境,应从价值、制度、结构与过程等维度探求农村环境治理的精细化转向,并在推动乡村环境治理的乡民驱动与价值濡染、以基层党组织为桥梁搭建精细化的制度体系、厘清共治主体的职权责与资源功能、打造信息开放共享与互动对话的平台和机制等方面,探索农村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群团组织实现现代转型,由凸显行政性的政治功能转向兼顾政治功能与以服务为基础的社会功能。参与社会治理是群团组织重塑功能的根本路径,它因应了社会治理对群团组织的时代要求,是破解当前社会组织发展困境、促成协同治理结构优化的实践需求。群团组织的功能重塑也使之形成特殊的参与进路:以合作平台的创设与搭建优化社会治理的组织逻辑,以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再造增强社会治理的主体能力,以群体利益的代表与整合促进社会治理的利益共识。这种逻辑进路要求群团组织与政府、社会组织和所联系群众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的关系确认,具体表现为群团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协同互促机制、与社会组织的协作互补机制以及与所联系群众的协调共融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通 《理论导刊》2018,(11):20-26
合作治理是政府与社会组织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良好关系形态,实现合作治理需要以政府认同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和合作治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为前提。合作与信任具有同构性,信任机制可以解读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双阶逻辑。从起点信任和过程信任等不同信任阶段看,政府对社会组织低度信任的刻板印象在于政府制度供给能力的不足。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实施制度供给侧改革,实现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8.
《行政论坛》2014,(5):78-8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改革遵循的基本逻辑是市场化。在理论逻辑方面,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而邓小平则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走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的理论困境。在实践逻辑方面,中国采取渐进改革的办法,避免了改革可能带来的震动。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市场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由把市场定义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升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是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性,更是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逻辑。  相似文献   

9.
谢缘  黄皓 《理论导刊》2020,(5):76-84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格局既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体现与具体运用,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应然状态。唯物史观与传统民本思想双向互动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经验凝练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社会治理问题导向的实践逻辑构成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理路。基于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观照,其时代意蕴指向治理角色应人人有责、治理实践需人人尽责、治理成果归人人享有的三重内涵。在治理主体、治理制度和治理策略渐次递进的实践探索中,有必要在构建互嵌结构的共生逻辑、突出顶层设计的前瞻创新和彰显基层执行的精准有效三个方面体现其使命担当和应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7,(3):31-38
农村基层的利益转徙、权力转换与模式转型为基层治理权力结构变革提供根本性的制度资源和权威性的体制根基。利益转徙、权力转换改变农村基层治理的权力结构,权力结构变革的标志最终又体现在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型上。在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利益转徙是起因,权力转换是动力,权力结构变革是结果,治理模式转型是标志。因此,基于农村基层利益体系转徙的基本规律、权力空间转换的基本特征和模式转型的基本趋势,可以准确地把握农村基层治理权力结构变革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